第一章:少年的梦
八三年的春天,北方的小县城刚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大多数人们都是清一色的土灰色破旧衣裳,偶尔有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子头上扎着色彩鲜艳的红头绫子或者上身穿着花红的二棉袄。春日里和煦的阳光照在窄窄的土路,路旁早发的野花在微风里轻轻摇曳,显现出无限的生机。生产队分开了,实行包产到户了都一年了,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地,人人都精神抖擞。刚刚开春就有人去地里撒牛粪。老人、孩子都对未来满是希望。
大山里的红实村,有三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正坐在村头的大柞树下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们炫耀着。他们是去年秋天刚刚到镇上读初一的周卫东、王有粮、周爱国。虽然都穿着洗得发白的带补丁的旧衣裳,脚穿破旧布鞋,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到镇上读书,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在小的孩子们面前有的吹嘘。教室都是砖瓦化的,大路可宽了。还有集呢!卖什么的都有……
王有粮用树枝在地上划着,兴奋地说:“要是把上山捡的蘑菇拿去集上,也能卖钱呢!”
卫东坐在一旁,手里晃着一根截树枝。他眼睛望向远处的大山,心里忘不了镇上那热闹的集市。他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是啊,镇里人那么多,要是能去卖点什么,就不用天天上地干活了!”
周爱国靠在树干上,他是卫东的堂兄,自上了初中,在班里成绩一直很好。“学校旁边的那个大商店里还有小人书呢!一毛钱能买三本。”他缓缓说道。
卫东听了接着说:“我们班里那个三胖,买的《西游记》四本花了二毛钱呢!他妈是在食堂做饭的,可有钱了。”
王有粮也附和道:“就是嘛,他家那么有钱,做一把火柴枪卖给他,他也要。我保证他没有玩过。”
卫东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对,这事对。”
……
第二章:辍学风波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卫东不知从哪里鼓捣来几节自行车的链条和一根8号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