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沉封令

第2章 晏家

发表时间: 2025-05-20
老夫人放下佛经,微微皱眉,“有什么事就说吧,别吞吞吐吐的。”

于白芷走到老夫人身边,缓缓坐下,眼眶微红,“婆婆,您是知道的,子安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可在这府里,他因为是庶子,处处都被人压着一头。

就说昨日,他练剑时不小心伤到了戌刚,可那冷氏却不依不饶,还说要严惩子安。”

她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老夫人的神色。

老夫人听到冷氏的名字,眉头皱得更紧了,“冷氏那丫头,确实有些强势。

可子安伤了戌刚也是事实,他怎能如此不小心?”

于白芷见老夫人有了反应,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婆婆,子安真不是故意的。

他也是想好好练剑,将来能为晏家争光。

可您也知道,那冷氏背后有强大的家世撑腰,戌刚又是嫡子,子安心里委屈啊。

他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戌刚,这才一时失手。”

老夫人微微叹了口气,“我知道子安这孩子不容易,可他也不能行差踏错。

如今这府里,最要紧的就是和睦,若是兄弟间都争斗起来,这晏家的脸面往哪儿搁?”

于白芷咬了咬嘴唇,接着说道:“婆婆,儿媳也知道子安做得不对,可他毕竟是个孩子,还望婆婆能在老爷面前美言几句,饶了他这一回。

而且,儿媳掌管着府里的账务,平日里也是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

可冷氏却处处针对我,还想夺了我这对牌,婆婆,您可要为儿媳做主啊。”

说着,她将手中的账房对牌举了举。

老夫人看了看那对牌,又看了看于白芷,沉默了片刻,说道:“你掌管账务确实辛苦,我会和呈儿说说,让他公正处理此事。

至于子安,该罚还是要罚,但也不会过于严苛。

只是你也要好好教导他,让他以后别再犯这样的错了。”

于白芷连忙起身,再次福了福身,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婆婆,儿媳定当好好教导子安,让他以后本本分分,不再惹事。”

从老夫人的院子出来,于白芷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她紧握着对牌,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转身朝着自己的院子走去。

晏家祖上本是书香门第,虽世代都有入朝为官者,但官职大多不高,且多在一些清水衙门任职,在朝堂之上并无太大的影响力,家族势力也仅在当地小有声望。

到了晏呈这一代,家中更是人丁单薄,祖辈就只育有晏呈这么一个独子,将家族的兴衰荣辱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晏呈自幼聪慧好学,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在仕途上闯出一番名堂,光宗耀祖。

然而,在这错综复杂的官场之中,仅凭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强大的背景和人脉支持。

幸运的是,晏呈娶了冷家之女冷娇娇为妻,冷家在都城势力庞大,根基深厚,在官场和商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了岳父冷家的扶持,晏呈的仕途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

冷家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晏呈铺路搭桥,引荐朝中权贵,使得晏呈在短短 6 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吏,一路升至御史大夫这一高位。

御史大夫位高权重,负责监察百官,整顿朝纲,晏呈能获此职位,可见冷家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给予的支持。

晏呈的母亲出身于地道的乡村,自小在乡野间长大,没有接受过什么诗书礼教的熏陶。

她性格首爽,为人淳朴,习惯了乡村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都城大户人家繁琐的礼教规矩,实在是难以适应和拿捏。

在她看来,那些所谓的礼仪规范,不过是束缚人的条条框框,让人活得不自在。

她初入晏府时,面对那些穿着华丽、举止优雅的贵妇们,心中既有些胆怯,又有些不屑。

胆怯的是自己与她们身份地位的差距,以及对这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不屑的是她们那种故作姿态、虚与委蛇的样子。

她更喜欢待在自己的院子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对于晏呈的几个妾室,晏母却有着不一样的态度。

或许是因为她们与自己一样,在这晏府中都算是外来者,且身份地位相对较低,晏母对她们多了几分亲近和理解。

她看不惯冷娇娇背后冷家的势力,觉得正是因为冷家的存在,才让自己的儿子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限制。

而妾室们则不同,她们没有强大的背景,只能依靠晏呈和晏府生活,所以对晏母总是百般讨好。

于白芷常常会带着自己亲手做的乡村点心,去晏母的院子里请安,陪晏母聊天解闷,听她讲述乡村里的趣事。

晏母很是喜欢于白芷的乖巧懂事,每次都会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关心她的生活。

还有其他妾室,也会时不时地给晏母送上一些小礼物,说些甜言蜜语,哄得晏母喜笑颜开。

晏母享受着妾室们的讨好,在她们面前,她能找到一种在冷娇娇那里得不到的尊重和亲近感。

她总是偏袒着这些妾室,对于她们在府中的一些小打小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出太大的动静,她都不会去管。

在她心里,这些妾室就像是她在这晏府中的贴心小棉袄,让她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自从晏呈官至御史大夫,晏家在都城的地位日益稳固,可晏呈母亲的心中却始终有着隐隐的担忧。

官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莫测,儿子的仕途看似顺遂,实则危机西伏。

而那几个孙子孙女,也各有各的境遇,让她放心不下。

于是,礼佛便成了她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她将对儿子前程的祈愿,以及对孙子们未来的期许,都寄托在了这日复一日的虔诚礼佛之中。

每日清晨,天还未大亮,晏呈母亲便会起身,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衫,来到佛堂。

佛堂内,香烟袅袅,一尊庄严肃穆的佛像端坐在正中央,佛像前的供桌上摆满了鲜花、水果和点心。

她缓缓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菩萨保佑,我儿呈儿在官场上能够顺风顺水,平平安安。

莫要遭人算计,莫要陷入那官场的纷争之中。

他一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还望菩萨能看顾着他,让他的仕途之路越走越宽。”

她的声音低沉而虔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期盼。

想到孙子们,她的语气更加温柔,“还有我的孙子孙女们,愿他们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

戌刚那孩子,身为嫡子,日后要扛起晏家的重担,希望他能聪慧过人,有勇有谋,将晏家发扬光大。

子安虽为庶子,可也是我晏家的血脉,望他能收收性子,不要再生出那些不该有的心思,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

还有戌念那可爱的丫头,愿她一生顺遂,能寻得一个好归宿。”

礼佛完毕后,晏呈母亲会在佛堂内静静地坐上一会儿,心中默默回想着自己的祈愿。

有时,她会拿起佛珠,一边捻动着珠子,一边思索着府中的大小事务。

她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介乡村妇人,不懂官场的权谋争斗,也不熟悉大户人家的那些复杂规矩,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儿子和孙子们祈福。

偶尔,于白芷等妾室会来佛堂陪伴她。

她们会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晏呈母亲虔诚礼佛的模样,心中也会受到些许触动。

在晏府,晏母曹花不喜儿媳冷娇娇,这事儿就像夏日里高悬的烈日,明晃晃地摆在众人眼前,成了公开的秘密。

冷娇娇背后的冷家势力强大,助晏呈在官场平步青云,可曹花却始终难以对这位儿媳生出多少亲近之意。

她看不惯冷娇娇的强势,也不适应她身上那股子大家闺秀的做派,总觉得冷娇娇让自己在这府里有些拘束。

而于氏,也就是于白芷,心思细腻,早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曹花对冷娇娇的态度。

她一心想要在晏府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便把曹花当作了可以依靠的大树,平日里对曹花百般讨好。

这日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晏府的花园中。

曹花正坐在凉亭里,手持一把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眼睛看着园子里盛开的花朵,心思却不知飘到了何处。

于白芷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一件淡紫色的罗裙,袅袅婷婷地朝着凉亭走来。

她手中还端着一个小巧的食盒,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

“母亲,儿媳给您送点心来了。

这是儿媳亲手做的桂花糕,您尝尝。”

于白芷轻声说道,声音如同黄莺出谷般悦耳。

她轻轻将食盒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露出里面色泽诱人的桂花糕。

曹花抬眼看了看于白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难为你有心了,快坐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