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框次框次的晃悠了一路总算是停了,到达向南大队所在的县城同昌县时是下午,那时候的天气还很炎热。
王月娇将架子上的行李取下来,该背的背上,该拿的拿上,比来的时候轻巧一点,脖子上的热水壶少了一壶水,跟在人群后面慢悠悠的向着出口走。
下了火车,一脚刚踏上月台,呼呼地东北风迎面而来,她忍不住的打了个哆嗦,被帽子围巾遮住的小脸蛋不由自主的往里缩了缩,就剩下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露在外面啦。
心里有些兴奋,不再是火车上蔫蔫的神色,忍不住在心里大喊:“东北我来了,人参鹿茸我来了!”
不远处的大喇叭喊着:“向南大队的,向南大队的,这边这边!”
“三道营公社的,三道营公社的,都往这边来!”
月台上满满的人分开来,王月娇是要去向南大队的,人不是特别多,只有六人,不像三道营公社那边呼啦二十几号人。
大家的装扮都和她差不多,都是背着铺盖,拿着换洗衣服,两手不空,只不过王月娇比较娇小,看着像只慢吞吞的乌龟似的。
向南大队的拖拉机就停在火车站外面,过来接他们的是大队干事和武装部的人。
人和行李把车塞得满满的,王月娇坐在铺盖上蜷缩着腿,长时间不动,感觉腿有点麻,想换个姿势,又挤不开。
向南山村因为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个生产队,归属于新河公社。
由于去年来新河公社的知青比较多,所以今年知青人数就相对其他公社要少很多。
本来应该是公社过来人接知青,然后再由公社把知青分到下面的大队,在由大队分到下面的生产队。
但今年向南大队原先的知青有两个回城了,所以今年公社给向南大队分了西个知青,其余两个是向南大队的邻居甘富大队的人,甘富大队没有向南大队富有,他们没有拖拉机,所以就让向南大队开着拖拉机一起拉回去啦。
王月娇自己在那里瞎琢磨,拖拉机上有一个身材修长,但皮肤有点黑的男知青起了个头,唱起歌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拖拉机上本来也没几个人,为了不让他尴尬,开始乱七八糟的吼起来,竟然跟上了调。
开拖拉机的大队干事也是记分员孙得宝受到气氛的渲染,嘿嘿地笑道:“这些城里娃娃力气很大嘛,都不觉得累的慌。”
他旁边坐着的是武装部的人,穿着军大衣抱着膀子靠在那里冷笑道:“希望他们上工之后也能笑的这么大声。”
那是不可能的。
拖拉机突突突的终于开到了甘富大队,把颠簸的肝肺都要吐出来的两个知青放在大队门口,王月娇抱着布口袋趴在行李上面,羡慕的看着武装部领着远去的两个知青,因为她还要在坐一个小时的拖拉机才能到向南大队呢。
拖拉机上的男知青抢先自我介绍道“我叫朱峰,今年二十,来自安市,你们叫什么啊?”
朱峰旁边的一个高高瘦瘦,蛮有精神的男子说:“我叫江知浩,今年十九,来自于京市。”
王月娇面上乖巧的说道:“我叫王月娇,今年十七,来自海市。”
他怎么说,我就怎么说。
另一个皮肤白皙,脸盘子很大女知青说道:“我叫姚冬琪,今年二十,来自于安市。”
朱峰眼光流连在王月娇姣好的脸上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对大家道:“你们好。”
其余三个人也都是相互道好。
向南大队到了。
向南大队的大队长路东方看着着西个知青有点头疼,姚冬琪还好一点,看着挺壮实的,江知浩和朱峰清瘦清瘦的,但好歹是男子。
就是这个王月娇是又小又瘦,白白净净的。
路东方对新来的知青说:“欢迎大家来到向南大队,我是向南大队的队长也是向南村的村长路东方,今后你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找我。”
西个人纷纷对大队长做自我介绍。
“咱们大队的人都实诚的很,不会吹嘘些有的没的。
大队的产量在整个公社都是数得上的,只要肯干活就不会饿道。
大队在山脚下,你们是可以上山的,但是尽量不要往深处走。”
大队长对知青们介绍到。
路东方说完后,将知青们领到知青点,仓库边上搭的三间房子,敲了敲门,知青点里面走出来一个高瘦但面部极其有精神的年轻人。
大队长路东方指着他对王月娇他们说介绍道:“这个是何国君,我们向南大队知青点的队长,以后你们就听从他的安排。”
说完,大队长转身就走了。
何国君看着并不是多么热情的人,甚至有点冷淡,他简单的跟大家打了一声招呼,就让提着行李的大家跟上。
“目前知青点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男知青,我们住在左边的这间屋子,剩下两间屋子没有人住,你们可以自行选择。
前边的那个大屋子我们用来开会和接待客人,厨房是门口的那个小屋子,里面也放着大家的粮食。”
何国君淡淡的说道。
西名知青,她和另一个女同志,姚冬琪,选择了最右边的屋子,剩下的两名男知青朱峰和江知浩,一起住进了中间的屋子。
“既然你们都选择好了宿舍,接下来就先安顿安顿,能休息就休息一下,明天你们就要跟着我们一起上工!”
何国君说完就转身走出知青点。
他要去找大队长,说明新来的知青宿舍分配情况。
再过几天秋收就要开始了,到时候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忙碌起来。
而忙完了秋收,就要开始准备过冬的柴火,这也算是入冬前的最后一件大事情。
在何国君找大队长的期间,知青点又回来了两个男知青,瘦瘦高高到,一个叫白河泽,一个叫周海明,是七一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下乡到向南大队的。
算到今年,己经三年啦。
知青点的饭都是轮流做,今天是白河泽和队长何国君。
白河泽一边跟新知青说明情况,一边走进了厨房,收拾好的西个人也跟着走了进来。
白河泽先洗好锅加进水,然后出去抱来柴火点上后,才拿起一个干净的葫芦瓢从墙边的一排袋子里,每一袋装了一些粮食进去。
后面跟来的知青看着他这么做饭,忍不住问道:“粮食是分开的吗?”
“对啊,每个人饭量不一样 ,赚的工分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吃多少都是定好的。”
白河泽理所应当的答道。
听到这话的新知青都是破松了口气,来的时候,家里都跟他们说了这样的情况。
看到他去拿一个大白菜,王月娇上前帮忙。
希望他能多传授一点在这里的生活经验,白河泽也确实愿意多传授一些,毕竟在村民们眼里,所有的知青都是一个整体。
饭快熟的时候,何国君提着两个篮子回来,里面是大队长媳妇儿给的野菜,算是给新知青的见面礼。
白河泽把篮子拿过去,把菜切好。
何国君看见大家都在厨房里面,就招呼大家来到院子,指着水井说:“厨房里面的水谁做饭,谁负责把水打满。”
“咱们后面还有一片自留地,今年我们知青少,种的不多,你们来了,明年就能够多种点菜,咱们吃的也能好一点。”
“至于柴火,咱们在不忙的时候,每天下工都去捡点儿,用于撑过秋收这段时间,秋收过后,咱们主要的活就是捡柴火。”
说道这里,何国君顿了顿,又对众人说:“东北的冬天没有什么活,但是特别冷,需要大量的柴火烧炕,要不然冻死在屋里都是有可能的。”
自留地的面积很大,就像何国君所说的,种的菜并不多,不知道是不认真做还是种菜的技术不行,王月娇看了看自留地的位置,发现自留地的不远处有一片河,并问道“何队长,自留地的浇水是用前面的小河水吗?”
“是的,只不过现在天气炎热,小河断了流,其他季节可以去那边挑水,浇自留地也能少走几步道。”
何国君说道,但并没有带大家过去,而是带着大家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去。
这是一条不太明显的小路,估计是村子里的孩子走的多了,渐渐形成的。
“说起挑水,我们知青点是轮流值日的,每次都是两个人,值日的人上午挑水,下午捡柴。
把厨房里面的那口大缸调满就行,柴火每人捡两捆,不能太小。”
众人一听,想起厨房里面的那口大缸,那可是一个成年女人站进去将将冒头的大缸,就忍不住面露难色。
而且还要给众人烧三顿饭,平时还好一点,秋收的时候就比较难了。
何国君没管大家的神色,指着山上干松的树干对大家说道:“咱们以后捡柴火就捡这种的,太湿的树枝不容易点着。”
大家纷纷过来看着何国君指着的树干,然后散开捡起来,不大一会儿,每人都捡了好多.“何队长,平时我们是不是也能上山?”
王月娇问。
“能的,要注意安全。”
王月娇点点头。
首到这个时候,江知浩才正式的看了王月娇一眼。
看着娇娇嫩嫩,白白净净的,还能上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