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归乡寒冬腊月,江南的风带着丝丝缕缕的湿冷,无孔不入。
苏然拉着行李箱,站在桃源镇的路口,望着那熟悉又久违的牌坊,心中五味杂陈。
牌坊上的字迹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小镇千百年的故事。
在大城市打拼的这些年,苏然像一只在钢铁丛林中奋力扑腾的鸟,每日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忙碌于各种拍摄任务。
他的摄影作品在业内小有名气,可内心深处却始终空落落的。
城市的繁华热闹在他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幻影,唯有这生他养他的桃源镇,才是他灵魂的归处。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
苏然的父母经营的杂货店就在不远处,那熟悉的招牌在风中微微晃动。
还未走近,就听见母亲爽朗的笑声从店内传出。
“哟,这不是然然吗?”
邻居张婶眼尖,率先瞧见了苏然,热情地招呼道,“可算盼着你回来了,你爸妈念叨你好久了。”
苏然笑着回应,心中满是温暖。
走进杂货店,父母惊喜的目光瞬间将他笼罩。
“儿啊,你可算回来了!”
母亲快步上前,紧紧拉住苏然的手,眼中满是慈爱。
父亲则在一旁微笑着,虽没说什么,可那关切的眼神却让苏然明白,父亲的爱都藏在了心底。
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桌上摆满了苏然爱吃的家乡菜。
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清蒸鱼鲜嫩可口,散发着淡淡的鲜香;还有那母亲亲手包的汤圆,软糯香甜,每一口都包裹着家的味道。
苏然大口吃着,仿佛要把这些年在外错过的温暖都补回来。
饭后,苏然独自在小镇的街道上散步。
月光如水,洒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
街边的灯笼散发着柔和的光晕,映照着家家户户门上崭新的春联,处处洋溢着春节前夕的喜庆氛围。
走着走着,苏然来到了小镇的溪边。
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
溪边的垂柳虽己褪去了夏日的翠绿,却依旧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位位翩翩起舞的少女。
就在这时,苏然注意到不远处有个人影,正专注地对着溪边的景色写生。
他好奇地走近,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正坐在小马扎上,手中的画笔在画纸上快速舞动。
她的神情专注而陶醉,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眼前的美景。
苏然被她的专注所吸引,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惊扰了这份美好。
不知过了多久,女子终于完成了画作,她抬起头,正好对上苏然的目光。
“你好,我叫苏然,刚回小镇。”
苏然率先打破沉默,微笑着说道。
“你好呀,我是林悦,在镇上中学教美术。”
女子也微笑着回应,她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温暖。
两人聊起了对艺术的热爱,苏然分享着自己在大城市拍摄的经历,林悦则讲述着自己在小镇上推广美术教育的点点滴滴。
苏然说,在城市里,他总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瞬间,高楼大厦间的日出日落、街头巷尾的人间百态,都被他收录进镜头里。
但在那些繁华的背后,他总觉得缺少了一种扎根心底的温暖。
林悦听得津津有味,她眼中闪烁着光芒,接过话茬:“在小镇就不一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每一个笑容都无比真实。
我带着学生们去写生,他们笔下的小镇,满是童真和对家乡的热爱。
就像上次,我们去镇东头那座古老的石桥,孩子们画出来的可不只是一座桥,而是他们童年的回忆,是夏日里在桥下捉鱼的欢乐,是放学后在桥上奔跑的无忧。”
苏然被林悦的描述深深吸引,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他接着分享自己曾为了拍摄一组城市夜景,在高楼的天台上等待了好几个小时,就为了捕捉那一瞬间灯光与夜色完美交融的景象。
“可当我拍完,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灯光,心里却空落落的。”
苏然感慨道。
林悦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可能因为城市太喧嚣,那些美好都被掩盖了。
在小镇,美好是藏在生活里的,是清晨集市上的吆喝声,是邻里间互相赠送自家种的菜,是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唠家常。”
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流逝,两人却意犹未尽。
当苏然得知林悦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艺术,常常带着他们到小镇的各个角落写生时,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敬佩。
告别林悦后,苏然回到家中,躺在床上,脑海中依旧回荡着与林悦交谈的画面。
这个夜晚,因为一场美丽的邂逅,变得格外难忘。
他知道,回到桃源镇,或许是他这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而未来,似乎也在这个蛇年春节前夕,悄然开启了新的篇章。
夜渐深,小镇在静谧中沉睡,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也等待着苏然和林悦为它带来的新变化。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苏然的脸上。
他缓缓睁开眼,耳边传来小镇清晨特有的声音: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紧接着是集市上渐渐热闹起来的嘈杂声。
苏然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那是家的味道。
他起身洗漱,走出房间,母亲己经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然然,起来啦,快来尝尝妈做的桂花糕,刚出锅的。”
母亲笑着招呼道。
苏然走到桌前,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入口中,软糯香甜,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母亲总会做桂花糕,他和小伙伴们一边吃着桂花糕,一边在小镇的街道上玩耍,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吃完桂花糕,苏然决定去拜访李大爷。
李大爷是小镇上的老手工艺人,他的竹编和剪纸技艺精湛,在小镇上无人不知。
苏然还记得小时候,李大爷经常给他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竹编玩具,那些玩具陪伴他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苏然来到李大爷家,轻轻敲了敲门。
“谁呀?”
屋内传来李大爷苍老却有力的声音。
“李大爷,是我,苏然。”
苏然回答道。
门缓缓打开,李大爷看到苏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然然啊,你可算回来了,快进来坐。”
李大爷热情地招呼着苏然。
走进屋内,苏然看到桌上摆满了各种竹编和剪纸作品。
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有精致细腻的花卉图案,还有充满年味的福字剪纸。
“李大爷,您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啊。”
苏然赞叹道。
“哈哈,老喽,手艺也比不上从前了。”
李大爷笑着说,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自豪。
苏然和李大爷聊起了小镇的变化,也聊起了自己在大城市的经历。
李大爷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慨。
“然然啊,大城市虽好,但咱这小镇也有它的好。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的根啊。”
李大爷语重心长地说。
苏然点点头,他深知李大爷的话中深意。
两人正说着,林悦突然来了。
“李大爷,苏然,你们都在啊。”
林悦笑着打招呼。
“林老师,你怎么来了?”
苏然有些惊讶地问道。
“我听说李大爷最近在准备春节的剪纸作品,就想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
林悦说道。
李大爷笑着说:“你们俩来得正好,我正愁没人帮我呢。
今年我想做一些特别的剪纸,把咱们小镇的特色都融入进去,可这想法有了,就是还缺些灵感。”
苏然和林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
他们决定一起帮李大爷寻找灵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
三人来到小镇的集市上,这里早己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人们来来往往,挑选着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苏然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林悦则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寻找着能融入剪纸的元素。
李大爷跟在他们身后,时不时和熟人打招呼,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走着走着,苏然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卖自己亲手做的虎头鞋。
那虎头鞋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苏然被深深吸引。
他走上前去,和老奶奶聊了起来。
从老奶奶口中,苏然了解到虎头鞋在小镇的传统习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对孩子的祝福和保护。
苏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元素,可以融入到李大爷的剪纸中。
林悦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东西,比如传统的糖画、捏面人。
她想把这些民间艺术也融入到剪纸里,展现小镇丰富多彩的文化。
李大爷听着他们的想法,不住地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李大爷家,三人开始动手创作。
李大爷拿起剪刀,在红纸上熟练地裁剪着。
苏然和林悦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出主意。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诞生了。
这些剪纸作品不仅融合了小镇的传统元素,还充满了现代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看着这些作品,苏然、林悦和李大爷都开心地笑了。
他们知道,这些剪纸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小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这,也只是他们为小镇做的第一件事,未来,他们还有更多的计划,要让这个古老的小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