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朱红大门在晨阳中缓缓开启,似一头威严巨兽张开大口,迎接着怀揣梦想与野心的莘莘学子。
李却一袭青衫,身姿笔挺,怀揣着满心期许与忐忑,随着人流踏入这决定命运的考场。
他手中紧紧攥着笔墨纸砚,那是他冲锋陷阵的武器;脑海里翻涌着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仿若千军万马,只待一纸考题,便要挥斥方遒。
考场内静谧得有些压抑,号舍狭***仄,仅容一人安坐。
李却平复心绪,待考题下发,目光扫过,心中便有了定数。
他研墨提笔,墨香在鼻尖萦绕,仿若安神香,令他愈发沉静。
笔尖落于宣纸,沙沙作响,一行行蝇头小楷工整秀丽,如行军布阵般规整有序。
立论引经据典,剖析时政鞭辟入里,针砭时弊字字珠玑;策论从民生疾苦着眼,提出兴水利、减赋税、整吏治诸多良策,既有远见卓识,又具实操之法,仿若为澜朝病躯精准号脉,开出济世良方。
首场考试结束,李却搁笔,长舒一口气,只觉浑身畅快,数月苦读积累在这一刻倾泻而出,毫无阻滞。
邻舍考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相较之下,他愈发笃定从容。
后续几场考毕,他步出贡院,虽面色疲惫,却难掩眸中熠熠神采,胸有成竹之感愈发浓烈。
阅卷期间,考官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考卷之中,日夜不辍。
李却那份答卷如明珠蒙尘许久,终被送至主考官案前。
主考官乃文坛宿儒,一生浸淫典籍,眼光刁钻严苛,初见李却考卷,本不以为意,只当是寻常学子习作。
可目光刚触及开篇,便被那斐然文采、深邃见地牢牢吸引,逐字逐句读下去,时而拍案叫绝,时而颔首沉思,口中不住喃喃:“此文大气磅礴,立论新颖,见解独到,当真是佳作!
这般寒门学子,竟有如此才情胸怀,实属罕见!”
其他考官听闻,纷纷围拢过来,传阅考卷,一时间惊叹声此起彼伏。
“瞧这行文逻辑,环环相扣,毫无破绽,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绝非死读书之辈能写就!”
“是啊,策论部分更是精妙,首击当下朝堂积弊,所提方案若能施行,于社稷民生大有裨益!”
众人交口称赞,李却之名在考官间不胫而走,仿若一颗新星,尚未现世,便己璀璨夺目。
放榜之日,贡院外人山人海,喧闹鼎沸。
学子们怀揣着紧张与希冀,踮脚张望,目光在榜单上急切搜寻自家姓名。
李却来得不算早,站在人群外围,心跳如鼓,掌心满是汗水,濡湿了衣衫下摆。
忽然,人群前方爆发出一阵惊呼:“榜首!
李却!
是李却!
寒门贵子摘得桂冠呐!”
这声呼喊仿若一阵旋风,瞬间传遍全场。
人群如潮水般分开,让出一条通道,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李却身上。
李却呆立当场,大脑空白一瞬,首至身旁同窗推搡祝贺,才回过神来。
他抬眼望去,榜单首位,“李却” 二字墨色浓稠,力透纸背,仿若闪耀金光,刺得他眼眶微湿。
多年寒夜苦读、忍饥挨饿,其间酸涩在这一刻化作满心甘甜,五味杂陈涌上心头,嘴角不自觉上扬,绽出一抹欣慰笑意。
消息仿若插翅,飞速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一时间,“李却” 之名妇孺皆知,成了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拍案而起,将李却寒门苦读、考场扬名事迹添油加醋,讲得绘声绘色:“诸位可知,那李却出身偏远山村,家徒西壁,却凭一腔才情、满腹经纶,力压京城诸多权贵子弟,拔得头筹!
真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寒门亦出麒麟儿呐!”
听者无不咋舌赞叹,举杯遥祝这位新晋榜首。
达官显贵府邸内,亦是暗流涌动。
李却之才仿若一块肥肉,引得各方势力垂涎。
吏部尚书府中,尚书大人轻抚胡须,对幕僚低语:“此子才学非凡,若能入我麾下,稍加打磨,日后必成朝堂臂膀,速去备厚礼,邀他过府一叙。”
礼部侍郎不甘示弱,盘算着拉拢李却,为自家在文坛、朝堂添几分声势:“听闻他文章多涉民生,正合老夫心意,咱家婉儿也到了议婚年纪,若是促成良缘……” 言罢,命人备好精致礼盒,亲书请柬,欲登门拉拢。
李却回客栈不久,敲门声便此起彼伏。
开门一看,皆是身着华服、满脸堆笑的权贵管家或幕僚,手中捧着琳琅满目的礼盒,有珍稀古玩、上乘绸缎、名家字画,价值不菲。
来人言辞恳切,极尽谄媚:“我家大人听闻李公子高中榜首,喜不自胜,特命小的送上薄礼,邀公子过府一叙,大人久慕公子才学,愿与公子共商朝堂大事、诗词雅趣。”
李却心中明了,这些权贵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是看中他潜力,欲将其收为羽翼。
他虽出身寒门,却有铮铮傲骨,不愿过早卷入朝堂纷争、权贵棋局。
当下一一婉拒,拱手笑道:“承蒙诸位大人厚爱,李却感激不尽。
只是科考奔波,身心俱疲,眼下只想休整一番,待朝见圣上、领受皇命后,再行拜会。”
众人见他态度坚决,虽心有不甘,也只能讪讪告辞。
闭门谢客后,李却独坐屋内,望着堆积如山的礼盒,眉头紧锁,满心忧虑。
他深知,此番扬名,是机遇亦是凶险。
朝堂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沦为权力争斗牺牲品。
况且,那日京城街头邂逅的司徒嫣然,自放榜后再无音信,思念如野草疯长,却因身份悬殊,不敢贸然打听,生怕唐突佳人,惹来祸事。
正出神间,客栈小二送来一封书信,信封无字,透着神秘。
李却拆开一看,熟悉字迹映入眼帘,竟是司徒嫣然!
信中言辞温婉,先是祝贺他高中榜首,字里行间满是钦佩;继而倾诉别后思念,提及那日匆匆一遇,手帕传情,娇羞与眷恋跃然纸上;末尾暗示家中因他声名鹊起,己有所关注,往后见面怕是不易。
李却读罢,眼眶泛红,手抚信纸,仿若触到司徒嫣然柔荑,心中酸涩甜蜜交织。
“嫣儿,你放心,我李却既钟情于你,便定护你周全,寻得良缘相伴。
哪怕前路荆棘满布,权贵阻拦,我也绝不退缩。”
李却喃喃自语,将信纸贴在胸口,目光透过窗棂,望向司徒家族府邸方向,眼神愈发坚毅。
此刻,他心中除科考成名、报国之志外,多了一份柔情牵挂,可这份情愫在门第鸿沟、朝堂暗流面前,究竟能撑多久?
未来变数重重,恰似窗外阴霾密布天空,风雨欲来,无人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