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龙下潜入水坑,看见的水底风光那叫一个壮观。
崖壁上约莫四斤重的牡蛎,一个个贴着崖壁,个头真大。
他一瞅,这好宝贝都送到嘴边,他哪能客气?
他游了三两下,进入地势高的涵洞,探出头先换了口气。他从腰间抽出平口改刀,将油布袋子放在涵洞岸上,提着背篓又下潜回去。那么多大肥牡蛎,可不得一个个撬了。
牡蛎,在当地又叫带壳的海蛎子,回头去海鲜行卖,1块钱4斤。他打小跟着爹淘海,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肥牡蛎,这一个可就是一块钱。
当地乡亲淘海会摸着海虹。走街串巷的海虹,在海鲜行是1块钱10斤的收。他这一撬一个大肥牡蛎,就抵得上乡亲们的十斤海虹。
如果他自个拿牡蛎开珍珠,出十几颗品相极好的珍珠,那可真是发了。
李安龙喜滋滋地将崖壁的牡蛎,撬了个精光,一个个放进背篓里爬上涵洞。他提着沉甸甸的背篓,心里满当当的很满足。
这一筐就有十二个大肥牡蛎,再来几个好宝贝,就能把阿嫲的住院费和医疗费抵了。
他信心十足,撸起袖子,准备摸刚才溜走的大鲈鱼。
那条大鲈鱼几乎是一闪而过,涵洞很暗,他只能凭借头灯的灯光看清近物。但他再摸下水坑,发现大鲈鱼不见,刚才那头青蟹也没了踪影。
李安龙是个仔细人,他知道军事溶洞是个宝贝,因为连着的水坑不止一处,要不然涨潮时候,水位早早就会漫进涵洞。
他在附近探索了下,接连发现两个接壤的水坑。他踩着淹没脚背的海水,提着抄网摸进第二个水坑,还真被他瞅见那条逃命的大鲈鱼。
大鲈鱼的下嘴比上嘴皮子长,长得和地包天似的。他真没觉得大鱼比小鱼好吃。像是海鲫鱼,小黄花,加上葱姜爆锅,烹点醋加水多炖会儿,炖至汤汁浓白,稍微撒上点盐巴,汤喝起来真叫一个鲜。但大鲈鱼是个例外。
大鲈鱼的鲜美,那真能鲜掉眉毛。他记忆中林念慈很会烧大鲈鱼,媳妇儿烧的清蒸大鲈鱼,有股奶香味,和鱼的鲜香味,比大黄花鱼还有滋味儿。
大鲈鱼游得特别快,但李安龙的抄网早就守在水坑断口。他踩着海水一驱赶,大鲈鱼逃命想要顺着断口窜溜出去,他抄网快速一抬,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鲈鱼兜住,转身放进竹笼子里。
竹笼子很常见,乡亲们用竹笼子来装鱼虾。当然也可以装一些鸡、鸭等一些家畜,带到市场上去售卖很方便。
他将竹笼子沉在涵洞的浅水位里,然后又逮到一条好肥的米鱼,体长能有23公分以上。
米鱼在当地又叫敏子、鮸鱼。这鱼肉质细嫩不说,鱼鳔,和耳石都有药用价值,可以单独拿去县城的药材店,有伙计专门收。鱼鳔可以制成鱼胶,耳石能清热去瘀、通淋利尿。鱼鳞还能做鳞胶,骨头能磨成鱼粉,浑身上下全是宝。
李安龙内心很满足,真是捞到宝了。
像是23公分以上的大米鱼,在海鲜行的零售牌价是110元一担。82年一担通常是按照一百斤计算,折合下来每斤1块多。18公分。23公分的中等个头米鱼,是80元一担。13公分以下的小米鱼,就便宜很多,是55元一担。
在当时,每斤1块是啥概念,食品厂正式工人的工资一个月37块5毛,临时工17块钱。1块钱能吃上一斤大米鱼,是一件很幸福,也很奢侈的事情。
李安龙看了看洞口,海水还没完全涨起来。他紧忙着赶时间,去第三个水坑瞅。
第三个水坑有皮皮虾,还有青占鱼。
他有些失望。皮皮虾在当地又叫撒尿虾,这玩意儿在后世值钱,但搁在80年代初还真是没人要。渔把头认为这是不值钱的“杂虾”。渔民不慎捕捞上岸之后,甚至还会嫌弃地将其重新扔回海中,或者免费送人。
他过去赶集的时候,2毛钱能买一大盆爬虾全家人吃个够,时髦点的说法那就是海白虾的“平替”!便宜、个儿大、还有黄,简单白灼就很棒。但后世人一个月挣一万,也觉得吃不起这个。
至于青占鱼,后世三四块一斤,现在也不值钱,还没小鲫鱼值钱。
他觉得失望,刚要离开第三个口水坑,忽然一条银白色时带鱼一闪而过。他眼睛一亮,提着抄网,小心翼翼踩着口水坑的水,朝深水处走。
这条时带鱼可真够大的啊,四指宽,至少能有16两朝上。海鲜行里,8两个头以上的时带鱼,零售牌价是120元一担。要知道,2斤个头以上的鲅鱼,价格是160元一担。时带鱼的价格仅次鲅鱼。
个头小的时带鱼,自然价格也低,个头越大价格越高。尤其是在李家村这样乡村集市上,普通家庭自己吃会买小鱼,大鱼通常会留着待客,也容易被人高价收走。
李安龙知道,用抄网未必能罩住这么灵活的时带鱼。他紧赶着时间,将口水坑连通水位的穴,用筐子堵了,然后用桶往外舀水。水舀了差不多后,水位低了,他一网兜将时带鱼抄起来,放进竹笼子里。
他眼看着洞口的海水,开始涨起来了,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
他抬脚刚要走,发现之前瞥见的大青蟹,张牙舞爪的在浅坑里,快速横行躲避。大青蟹的体格非常大,和锅盖似的。这么大的青蟹,非常罕见,他两世为人也是头一回见,眼睛都瞪圆。
80年代普通青蟹的价格是8毛2分一斤,通常一只分量在0.3公斤到0.6公斤之间。这头青蟹瞅着能有2公斤。八条腿展开,大的把他都唬了一跳,要是被钳子夹上一下,手指都能被夹断。
李安龙改换上一把长夹。
长夹是自家做的,夹子似剪刀,分两部分,两尺余长,顶部各钻两孔,穿过废铁丝,手拿不易掉。长夹用来夹青蟹,一夹一个准,只要别脱了力,青蟹肯定逃不掉。
李安龙将青蟹夹了,他抽出腰间一根麻绳,将青蟹脚弯曲,咬住细麻绳一端,快速绕着青蟹横着绕上四五圈,再竖着绑上两圈,然后打了个死扣。最重要的是,用麻绳锁上钳子,这下青蟹想跑都跑不掉。
洞口海水已经涨起来了。
涨潮来的很快。
若是海边,枯潮过后很快就是涨潮。这片涵洞地势错杂,涨潮时间晚了些。但李安龙知道,若是不赶紧撤,等潮水快速涨起来,他想要出去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