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的空气裹挟着蒸腾的热浪,金属大门在齿轮咬合的刺耳声响中缓缓升起。
林枫站在监狱门槛处,黑色囚服上的编号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七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天才工程师,此刻只剩眼神里暗藏的锐利锋芒。
他深吸一口气,鼻腔被混着柏油与尾气的陌生气息刺痛——这是七年来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林哥!
"熟悉的声音穿透嘈杂。
张建国歪戴着警帽斜倚在警车旁,拇指轻弹甩出一包软中华。
林枫伸手接过时,敏锐捕捉到对方用打火机敲击烟盒的节奏:三短三长三短,摩尔斯电码中的求救信号,紧接着明灭的火星又拼出"核潜艇在找你"。
这个细节让他瞳孔微缩——七年前,他正是因为擅自改造气象卫星被冠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名入狱,如今竟与核潜艇产生关联。
记者群瞬间如潮水般涌来,话筒和摄像机几乎戳到他脸上。
"林先生,当年是否真的用民用设备劫持了卫星?
""出狱后会继续从事非法科技研究吗?
"尖锐的提问裹挟着密集的闪光灯扑面而来。
林枫正要开口,脚踝的电子镣铐突然发出高频震动,液晶屏幕跳出一串经纬度,定位首指太平洋深处某片公海。
他不动声色地将信息记在心里,礼貌地避开追问,朝家的方向走去。
推开家门的瞬间,陈年腐木的气息扑面而来。
客厅中央,那台锈迹斑斑的电饭煲突兀地摆在积灰的茶几上——正是七年前他用可乐瓶、电路板和这个老式家电,完成卫星信号接收器改装的核心部件。
掀开锅盖,沾着暗红血迹的军工图纸上,潜艇推进器的设计图与七年前未完成的卫星轨道模型重叠,边缘还残留着海水浸泡的痕迹。
图纸角落的编号,竟与电子镣铐显示的经纬度后六位完全一致。
窗外突然传来外卖提示音。
开门时,外卖小哥举着手机满脸困惑:"定位显示您在监狱,我绕了三圈才找到..."林枫盯着对方手机屏幕上扭曲的定位图标,想起狱中用可乐瓶自制的信号干扰器。
他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扫码支付时特意在备注栏写道:"信号塔效果不错,感谢。
"等外卖员离开后,他迅速拆解手机定位模块,发现里面藏着微型窃听器——夜枭集团的荧光乌鸦标志若隐若现。
夜幕降临,林枫坐在布满划痕的书桌前,试图破解电子镣铐的加密信息。
老式台灯在图纸上投下斑驳阴影,突然,楼下传来玻璃碎裂声。
他冲到窗边,只见一个黑影将包裹扔进垃圾桶后迅速消失。
戴上手套下楼查看,包裹里是三个不同组织的通缉令:国际刑警组织的蓝底通告、某军事承包商的悬赏令,还有印着荧光乌鸦标志的夜枭集团追杀令。
最诡异的是,每张通缉令背面都用红笔写着同一串数字,正是太平洋定位坐标的后六位。
就在他准备回屋时,电子镣铐再次震动。
这次弹出的不是坐标,而是一段15秒的加密视频。
画面经过严重扭曲处理,但林枫还是认出了关键场景——某个秘密基地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正在研究他七年前设计的卫星控制系统,背景中,一艘核潜艇的龙骨若隐若现。
视频结尾闪过一行血红色的字:"你父亲的债,该还了。
"林枫攥紧图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父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反复念叨着"海渊计划";入狱前夜,神秘人送来的匿名信警告他"不要相信任何人";还有此刻,张建国传递的摩尔斯电码、带血的军工图纸、诡异的通缉令......所有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个可怕的轮廓。
凌晨三点,窗外暴雨倾盆。
林枫打开电脑,利用从外卖定位器拆解出的芯片,黑入城市监控系统。
当画面切换到监狱外街道时,他的呼吸骤然停滞——白天送外卖的小哥,此刻正与几个戴着夜枭集团徽章的人交谈,他们手中的平板电脑上,赫然显示着他的行动路线。
雷鸣划破夜空,闪电照亮墙上父亲的旧照。
照片里穿着军装的男人目光坚毅,胸前的军功章在泛黄的相纸中依然闪耀。
林枫伸手抚摸照片,突然发现相框夹层里露出一角纸边。
小心翼翼抽出,竟是半张泛黄的船票,目的地栏写着"太平洋深海科研站",日期正是他入狱前三天。
电子镣铐第三次震动,这次是一条短信:"明早八点,凯瑟琳的烤冷面摊,带上图纸。
"没有署名,发送号码来自境外卫星电话。
林枫盯着窗外的雨幕,雨水冲刷着玻璃,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他将图纸和船票收好,从床底摸出入狱前藏匿的工具箱——那里面,是他用牙膏皮、回形针和监狱电路改装的微型信号发射器。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林枫站在镜子前整理衣领。
镜中人目光如炬,七年前那个敢用微波炉改写卫星轨道的疯狂天才,正在苏醒。
他知道,这不是出狱后的新生活,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生存考试——考题,是藏在太平洋深处的核潜艇;考官,则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神秘势力。
而他,己经做好了答题的准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