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的亲兵们欢呼起来。
曹操见状,立刻率军掩杀过去。
在梁川和曹操的内外夹击之下,黄巾军大败而逃。
“济安,你这道术真是厉害啊!”
皇甫嵩惊叹道。
“将军过奖了。”
梁川谦虚地说道。
“济安,此战你立下大功,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皇甫嵩问道。
“正如我字一样,富则兼济安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梁川回答道。
“好一个‘富则兼济安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皇甫嵩赞叹道。
“济安,你如此大才,不如跟随于我,日后必定前途无量。”
曹操在一旁说道,试图招揽梁川。
“多谢孟德美意,但我己习惯闲云野鹤的生活,恐怕难以适应。”
梁川婉言谢绝了曹操的邀请。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
曹操有些失望地说道。
“不过,若有任何需要,尽管来找我,我定当竭尽所能。”
“多谢孟德。”
梁川拱手说道。
随后,梁川跟随皇甫嵩,继续平定汝南、陈国等地的黄巾军。
在梁川的帮助下,皇甫嵩屡战屡胜,很快便平定了汝南、陈国等地的黄巾军。
战事平息后,梁川便回到了当初的破庙。
他潜心学习道术,平日里则以救济百姓为生。
他用自己的道术,为百姓们治病疗伤,驱除瘟疫。
他还教导百姓,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渐渐地,梁川的名声越来越大,百姓们都把他当作神仙一样敬仰。
汉灵帝为了图个吉利,把年号改成了中平。
梁川因为平定黄巾军有功,被朝廷任命为颍川太守,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太守。
一日,梁川正在处理公务,忽然有人来报,说有一位名叫荀彧的年轻人求见。
“荀彧?”
梁川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一位年轻人走了进来。
只见他身长八尺,清秀通雅,气度不凡。
“在下荀彧,字文若,拜见梁太守。”
躬身行礼。
“文若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梁川连忙说道。
两人分宾主坐下,梁川问道:“文若先生,不知你来找我,有何贵干?”
“在下听闻梁太守当年天下大乱,挺身而出,平定黄巾,救民于水火,心中十分敬佩。”
荀彧说道。
“所以特来拜见,不知太守以为,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早日结束乱世,还世间一个太平。”
梁川毫不犹豫地说道。
“梁太守有此志向,实乃百姓之福。
在下不才,愿追随太守,为平定天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若先生愿意助我?”
梁川惊喜地问道。
“正是在下心中所愿。”
荀彧坚定地说道。
“好!
有文若先生相助,我如虎添翼!”
梁川大喜,立刻拜荀彧为军师。
在荀彧的辅佐下,梁川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
经过西年的治理,颍川郡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公元188年,梁川想起还有一年汉灵帝就会驾崩,于是召集荀彧商议。
“文若,如今虽然暂时安定,但实则暗流涌动。”
梁川说道。
“如果汉灵帝驾崩,天下必定大乱,我们该如何应对?”
“主公所虑极是。”
荀彧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前往京师,密切关注朝廷的动向。”
“一旦有变,我们便可早做准备。”
“好,就依你所言。”
梁川点头说道。
于是,梁川派人前往京师,暗中监视朝廷的动向。
不久,京师传来消息,说汉灵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恐怕时日无多了。
梁川闻讯,立刻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因为他以前经常用道术为百姓治病,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他。
再加上他治理颍川有方,深得民心,所以很快便招募到了一支精锐的军队。
荀彧向梁川推荐了一个人,名叫郭嘉,字奉孝。
“主公,郭嘉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得他相助,大事可成。”
荀彧说道。
“哦?
竟有此事?”
梁川惊讶地问道。
“文若,你且将此人请来,我倒要看看他有何本事。”
“诺。”
荀彧领命而去。
不久,荀彧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了梁川面前。
“主公,这位便是郭嘉郭奉孝。”
荀彧介绍道。
“草民郭嘉,拜见梁太守。”
郭嘉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梁川连忙说道。
“奉孝先生,我听文若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知你对如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梁川问道。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郭嘉说道。
“主公若想平定天下,必须先壮大自身实力,然后伺机而动,方能成就霸业。”
“好!
奉孝先生所言极是!”
梁川赞叹道。
“那希望奉孝与文若一起,辅佐我成就大业。”
“多谢主公信任,嘉定当竭尽所能,为主公出谋划策。”
郭嘉拜谢道。
就这样,梁川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曹操未来的谋士。
公元***年,汉灵帝驾崩。
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权,矛盾激化。
何进召集各路诸侯进京,商议对策。
大殿之上,各路诸侯齐聚一堂,气氛紧张。
梁川向着袁绍拱手礼。
袁绍第一次见到梁川,见他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心中有些不服。
“诸位,如今天子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
何进说道。
“当务之急,是先诛灭宦官,再立新君。”
“大将军所言极是。”
袁绍说道。
“我有一计,可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
“不可!”
有人站出来反对。
“董卓乃是豺狼之辈,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你多虑了。”
袁绍不以为然地说道。
“董卓乃是朝廷命官,岂敢造次?”
“何况,有我们这些人在,谅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大部分人都赞同袁绍做法。
梁川想反驳又不敢反驳。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己经开始转动,一场新的乱世即将到来。
曹操神情严肃,也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