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真原医》,作者杨定一博士(文末有介绍)。《真原医》被誉为大健康领域开山之作,是“世界预防医疗领域天才中的天才”杨定一博士的现象级著作。这本书从分析预防医学的现状开始,分析了目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还有饮食、运动、呼吸等与健康的关系,到最终思想与情绪管理回归自我。只有彻底改变生活规范、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日常生活方式,由此才能获得健康,反过来说健康正是发自内心改变的成果。
“只有彻底转变心念,才能恢复健康与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体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作者独家提出“真原医”(Primordia Medicine)大健康理念,告诉我们在处理疾病或健康问题时,重在回归人的本质,以整体为考量,让身心处于和谐与平衡的状态中。
「真原医」讲的,其实就是古代圣人讲的,是全面医学。因为,人不光是肉体,他还有心、还有灵,是多层面的组合,你不能谈健康只谈一个层面。「真原医」指的就是真正医学的来源、健康的来源。英文Primordia Medicine,就是指最原始的医学。
本书通过大量医学先进实证研究、中西医科学文化,让我们从更开阔的视野、更科学严谨的角度,来看待饮食、运动、呼吸等日常却大有讲究的生活细节,在转变的身心状态中赢回真正大健康。
这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看待,第一部分是具体的一些医学之“术”,包括环境、食材选择、饮食、消化系统、呼吸等等;第二部分为半哲学化的一些健康实践,如***、内观、螺旋拉伸等;第三部分则为“纯哲学化”的,可称为医学之“道”。包括心念的转变、身心灵的和谐、寻找圣心、慈悲与感恩等。
第一节
21世纪预防医学是健康的关键
简单却关键的观念
在一百多年前,欧洲医院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产妇死于产褥热。当时医学界耗费了很多心力,想找出这个可怕的流行病病因,却徒劳无功,维也纳的塞麦尔维斯医师(Ignaz Philipp Semmelweis)怀疑,医师的手是真正的祸首,认为医师的手碰触过一个又一个病人,甚至解剖死亡病患的尸体,因此推论一定是医师的手藏有病原体,将之传染给产妇。然而,当时许多医师都藐视塞麦尔维斯医师的推论,认为这个想法太过简单,是不可能的。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医师的手的确是产褥热的祸首。因此,塞麦尔维斯医师建立了非常彻底的洗手法,得以遏止感染的扩散。他的发现开创了卫生学、外科学以及妇科学的新时代!
塞麦尔维斯医师的推论生前并不被认同,死后才被拥戴为“女性救星”及医学领域的革命先驱。简言之,这是因他的发现太新颖、太简单,而且太重要了。
最佳健康状态,从体内环保做起
医学的发展不应只着重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实际上,这是健康医学的时代,预防医学与对抗疗法都是重要的医学环节。
奥地利知名医师马耶尔(FranzXaver Mayr),穷极一生都在提倡“健康科学”,反对“疾病科学”,他撰写的《净化血液及其他体液》(Cleansing the Blood and Other Bodily Fluids)及《温和食》(Moderate Eli***ination Diet),是现今自然疗法运动的基石。
马耶尔医师的健康理论非常强调消化系统。现代人的食物摄取量比以前的人多,更因为种种因素,很多食物已因缺乏天然营养素或矿物质而不完整。
过量并失衡的饮食导致我们的消化系统长期过度负担,慢慢影响到体内各个器官,进而引发种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很多人称之为“文明病”。
马耶尔医师呼吁,应从消化系统开始进行身体的“内在清洁”。通过与全世界上百万人分享的终生计划,马耶尔医师察觉到,彻底清洁不只可以帮助原本百病缠身的病患恢复精力,也可以使正常人拥有“最佳健康”,也就是说,达到一种从客观角度和个人主观感受上都是“最佳的状态。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马耶尔医师在他的《健康诊断》( Diagnostiesof Good Heal)中提出了结论,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生病,应该还可以简单地判定为:
1.个人健康状态偏离最佳状态多远。
2.个人健康是否已经改善或恶化。
3.何种因素对健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大部分医师喜欢用药物和器械来治疗疾病,理由已经很明显,因为目标清楚,对症下药便是。
相形之下,预防医学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来找出身体细微的变化,所以不如传统医学普及。
幸好现在已经可以定义最佳健康,而且在未来几年中,焦点会放在开创评估“健康状态”,而非“疾病状态”的客观标准。运用上面这些标准,就可以比较客观地重新定义预防医学,一般民众也能简单地自我评估。
身心灵的全面医学——真原医
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发展了“预防与预知保养”,以使机器的使用寿命达到最大。这样的作业系统不只是预防,也可以预测工厂中的某部机器是否会出现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运用许多方法评估与保养汽车状况,但却常常忽略自己的身体,等到注意时已经太迟,再也找不回健康。
事实上,健康应是主动经营落实得来,而非被动等待得到。每个人都应全心全意致力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接纳健康照顾的新概念,并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体形,运动养生法,压力管理、习气情绪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领域上,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也确实帮助了无数病患,但除了正统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外,推广“医于未病”的预防医学,也是医学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从预防做起更能帮助大众免于疾病之苦。
预防医学不仅是健康的崭新观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体悟,我们应以开放的心胸去接纳益于健康的生活细节。例如,人们的问题是饮食过量而非不足,那就应摄取正确的食物帮助体内净化而非增加身体负担;应调整呼吸方式,建立运动的习惯等。许多旧观念与习惯需要被调整,点点滴滴建立全新的保健观念。
我们必须不同于以往,以顾及身心健康与平衡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只把焦点偏重在未来的工作市场,为了地球和人类,以及万物的永续生存,我们必须使生活回归自然,采取和谐与条理分明的生活形态,而不是继续生活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忙碌之中。唯有通过这些改变,人们才能回归充满意义、创造力以及有目的的生活。
一旦了解这些之后,你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决心进行改变,也需要持续不懈的训练来维持。因为这些正向改变,你将能充满新的活力与积极的人生观。因此,你对自己,家人,对身边的人、环境,以及对整个社会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必然也会拥有一颗充满希望、宽容、悔悟及慈悲的心,这种改变会自然地散发出来,毫不费力地散布到生活的所有层面。
而当我们以转变的心念重新去理解世界或帮助他人时,其实也踏出了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体悟,是最古老却也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预防医学,我称这身、心灵的全面医学为“真原医(PrimordiaMedicine)。
第二节
从分子矫正医学到真原医
传统西医与分子矫正医学
西医在过去百年中进展神速,其治疗策略在于擅长运用药理移除或抑制症状的“对抗疗法” (allopathy),例如给高血压患者服降血压药、用止痛剂消除疼痛、运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症状等。事实上,对抗疗法的确帮助了许多患者,而且也发展出许多功效卓越的药物,造福了成千上万的病患。
分子矫正医学与传统西医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身体重新补充的元素能带来完全的康复,后者则认为身体需要截然不同的外来物以进行干预。
“分子矫正” (orthomolecular)一词,出自诺贝尔奖双冠得主莱纳斯鲍林博士( Linus Pauling) 在1968年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研讨会论文。论文中,鲍林博士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以大量维生素治疗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他相信脑内环境与众多心理疾病相关,只要调整体内天然营养成分的含量,就能矫正与疾病相关的化学异常。
分子矫正医学的核心观念是提供给身体大量天然营养素,便能预防并矫正各种身体缺陷或疾病。鲍林博此举在当时被科学界的同侪忽视,然而,时隔四十年后的今日,我们几乎可以说他是关键性的先锋。他开启的不仅是成长最快速的医学领域,其影响力更是远远超过批评他的人。鲍林博士当年开创的其实是“分子矫正精神医学”,如今,分子矫正医学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鲍林博士原本的想法,延伸到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全世界已有上百万人安全地证实了他的想法。
一股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人们开始希望借助自身防御系统和痊愈机制来达到健康。人们也渐渐认同,对身体而言,拥有足够的天然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等,就能营造出支持细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环境,而用适量的天然物质来预防并治疗疾病,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运用生物能量治病——顺势疗法
“分子矫正医学”与“顺势疗法” (homeopathy)有密切的相关性,两者都认为将营养素重新导入体内后,必会引发所谓的“好转反应”,也就是身体会产生一些急迫的改变,代表身体正在进行愈的净化反应,包括疼痛、发热、寒战、关节疼痛,皮肤溃烂,舌头外观改变,排泄习惯变化等。
这些体内净化的好转反应征兆,在许多方面都与疾病的病情变化非常类似,这也是“顺势疗法”一词的由来。
特别的是,顺势疗法奉行无限小定律,物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倍的稀释,使稀释溶液中几乎没有药物分子的存在,与其说是这个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治病,更应该说是利用它的生物能量来治病。
顺势疗法在两百年前开始发展时,高倍稀释又称“高能激荡”因须不断用力摇动药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当时使用的治疗物质都是对身体有剧毒的物质。这些毒物之所以中选,正是因为它们能使病症再现,这也正是顺势疗法的首要原理,为了安全地使用这些毒物,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稀释到对人体无毒,但仍然能表现出模拟病症的排毒症状。
而分子矫正医学不是对毒物进行高倍稀释,而是为病人提供大量营养素,以调整和校正体内的化学平衡。由此来看,分子矫正医学因为符合现今的化学定律,所以比顺势疗法更能被现代医学接受。
传统医学与非传统医学的平衡点
在传统医学和分子矫正医学之类的另类疗法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平衡点。只要是能真正帮助人就值得推广。
换句话说,当选择预防保健的养生方法时,也不要偏废了常识的力量。即使是西药,只要能够发挥疗效,而且没有其他替代方式,就没有道理不去用它。当然,在做这些判断前,当事人应该全面评估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最后应以病人的福祉作为判断的准则。
分子矫正医学应发展至下一个层次,以天然营养素来调整体内化学失衡,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上,确实能获得可观的结果。但还是要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因为身体会这么渴求大量营养素的情况,其实还是很少见的。
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等的平衡搭配会比单一元素过量使用更能产生效果,这也是为何多年来我一再推广天然,未加工食品的原因。
由内健康到外健康
我们应该以敞开的心胸去了解每一种科技、每一种疗法,因为只要能让当事人痊愈,彻底地由内健康到外健康、身心恢复平衡的疗法,就是最佳疗法。
疾病并不像现在一般人想的那样,是单纯生理或心理的现象。所以,最好的疗法是要深入疾病核心,而不是只治疗疾病的征兆。
不论处理任何健康或疾病的问题时,都一定要以人的整体为考虑。只要有适当且良好的资讯和沟通,相信患者和医师都会愿意选择平衡的健康观点,并将身心灵视为整体治疗的对象,这么一来,相信常见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将消失。
此外,大多数传统医学所持的“简约处置”( reductionist approach),都只能提供部分的健康解答。即使是过量的维生素或其他天然营养成分,也不见得能够除掉病根。
健康不能只被切割为分子和化合物而已,和谐的整体有赖于身心灵的平衡。人类不只是细胞的组合体,也不仅是遗传程序的表现,除了肉体,我们还有智慧,创造力,所以整体平衡绝非单靠矫正化学物质就能轻易达到。
这也是为何我多年来一直推广“真原医”的原因,因为健康不能只靠吃药或某种营养素来维持,病人本身必须主动积极,才能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形态,适度运动、摄取正确的营养、彻底改变心态等,才能将疾病连根拔起。
换句话说,唯有患者确实努力,方能挣得自己的健康和康复。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也唯有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第三节
中西医合璧的整体疗法
中医或西医的就医抉择
曾有朋友问我,身体不适就医抉择时,是否西医较中医来得科学化呢?其实我认为并没有孰优孰劣,中西医各有其特色,只要能真正为病患谋福祉的就是最佳疗法。
一般理解中的中医,其实传承了各文化中最古老的智慧与丰富的实务经验。中医重视人与自然间的完美和谐,认为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会配合时令与生活习惯来调整体质,有时运用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种种技巧来辅助。丰富且多元的草药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最好礼物,配合不同体质各有相对应的草本配方,以自然的方法建立人体的防御系统和疗愈机制来防治疾病。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各部位相互间的复杂关系,视身、心、灵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理念中,人体如同一个和谐的小宇宙,脏腑气血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而如何恢复体内原有的平衡与和谐,则要从体质调理着手。
中医着重宿主(host)的体质调理与生理状态,依据不同经络脏腑属性和虚实寒热症状,配合患者的体质分类( biotype profile) “风、寒、暑,湿,燥、火”等症状,量身提供最适合该患者体质的诊疗,宏观地整体调理而非局部治疗。中医认为许多疾病根源于体质上的失衡,如何恢复人体原有的均衡则是中医最精深的专业。中医的整体疗法与丰富的草药知识都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并成功疗愈无数患者,所以才能世世代代地被完整保留,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应以开放的心胸肯定与尊重。
西医则是对症诊疗的实证科学,针对不适的部位对症纾缓或解决问题。站在西医的观点,人体是由种种生理变数(variable factors)组合而成的。生理上的种种变数会相互影响,当生理变数呈现不均衡的状态时,就是疾病的根源。
因应时代与患者的种种需求,西医不断地发展各科专业化,把整体细分为各部位的诊治科别,又从各个科别发展出更详尽的说明与诊断。为因应患者的需求,西医除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外,又从这些专业科别发展到“次专科范畴”( subspecialty)及“次次专科范畴 (sub—subspecialty)。
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西医的分科日趋档细分与专科化,西医以简约处置将复杂的问题化约至最小,由多元变数化约至单一变数,多年来以化约式解答了许多生物或医学上的问题,也帮助了无数受苦的病患。
中西医整合的未来趋势
中西医虽存在着观念与哲学上的差异,但我认为中西医必定会整合。
这一百多年来,西医发展趋势由粗重体 (gross body)迈向微细体 (subtle body),也逐渐重视微细体与致病因子的关联性。举例来说,继X线检验技术发明后,又发展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更进而发展到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检验技术,除了提供非侵人性且更精准的检验服务,还更强调以微细体的机能来呈现生理状态。而过去大家认为中医理论中很玄的“体质,现在已可用最先进的西医检测技术来证实了!
近年来,基因组学运用基因表达分析,分析许多生理上的变数,这在过去被视为不可思议。进而又延伸到蛋白质组学甚至代谢学,更详尽地监测下游的蛋白质组与代谢物在生理上的变化,高速地分析出生物代谢体与其他可管制的影响,测量出个人体质与疾病根源的关系,不仅归纳、分类出不同体质,还能更进一步运用这些资讯调整药物至最适当的疗效。
个人化 (personalized)的体质归纳与客制化 (customized)的医疗服务,不正是回到了古人强调体质与疾病的关系上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发展趋势会由粗重体走向微细体,由形体走向能量体,由有形走向无形。当西医发展到越微细的范畴,就越会认同中医的整体疗法观念是正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医也会同意现代科学与先进科技能落实运用,以帮助解决健康问题。
相信中西医的整合会带来最先进,最完整的21世纪医学观,走向将身、心、灵视为整体治疗的整体疗法,这不但是古人的智慧呈现,也是最现代的医学。
全球同心,发展生物标记分子技术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与代谢体分析技术的进步,发展生物标记分子技术,不仅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术后评估及治疗带来新希望,而且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中医长久以来所有关于“体质”的论述,这对于中西医的整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决定大力推动相关的研究项目,而这需要全球学者携手共同努力。
有鉴于此,我鼓励长庚大学的同人们与哈特韦尔教授 (Lee Hartwell)全面合作进行跨国研究计划。哈特韦尔教授因对癌症研究的重要贡献,与前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 (Paul Nurse)爵士,共同获颁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恰巧哈特韦尔教授也是长庚大学包家驹校长攻读博士后研究时的指导老师之一。
在与哈特韦尔教授合作的研究计划中,我们选定几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作为生物识别特征 ( biosignature)的技术研究平台。其中,以蛋白质组作为癌症生物指标与全民癌症筛检早期生物指标的两项研究议题,因其重要性与影响力,在2004年重太经济合作会议中被列为生命科学领域之重要议题,同年,也被列入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 ( Hu***n Proteome Organization,简称HUPO.相当于当年之人类基因组组织)工作。
此外,我们也与国外具影响力的学者交流科学新视野。比如说,长庚大学与台湾蛋白质组学会共同举办“2010年疾病标志国际研讨会暨蛋白质组年会”,邀约许多在国际上有卓越成就的学者共襄盛举,如哈特韦尔教授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翁启惠院长,都在会上分享了生物医学技术的新观念。在生物有机化学及糖分子科学方面的贡献早已受国际重视的翁院长,不仅对该次研讨会十分肯定,更提出未来长庚大学,长庚医院能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密切合作的期待。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会中我整理并分享了过去在洛克非勒大学所进行的免疫系统研究与解开杀伤细胞杀伤系统机制之经验,感觉仿佛回到洛克菲勒1970年到1980年间研究生涯的黄金岁月。不光是唤起我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本次研讨会能获得众多学者的一致肯定,也让我充满信心,相信结合全球科学家的力量,未来医学必能整合成中西医合璧的整体疗法,以帮助更多民众免于疾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