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快穿之我不是女炮灰

第三章:学识渐长

发表时间: 2024-12-19
在王府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雷林己在此学习了一年之久。

这一年里,吴陆亓为了让她能全面而系统地学习知识,不仅亲自教导,还为她请来了多位学识渊博的夫子。

每日清晨,雷林便在丫鬟的伺候下早早起身,简单梳洗后,便匆匆赶往书房。

书房里,夫子们早己等候多时。

一位年长的夫子,名叫赵启,手持戒尺,表情严肃地开始讲授经史子集。

雷林坐在书桌前,眼神专注,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

然而,对于雷林来说,这些古老而晦涩的知识并非易事,她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比如在学习《左传》时,雷林被其中复杂的战争描写和众多人物关系搅得晕头转向。

她皱着眉头,咬着笔杆,苦思冥想却不得其解。

这时,夫子提问她关于一场战役中各方势力的策略分析,雷林支支吾吾,回答得不尽人意。

夫子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雷林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心中满是沮丧。

下课后,雷林独自坐在书房里发呆。

吴陆亓走进来,看到她垂头丧气的模样,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说:“小妹,莫要气馁。

这《左传》中的学问博大精深,莫说是你,便是许多饱学之士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

为兄当年初读此书时,也常常困惑不己。”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雷林身边,眼神中满是关切。

雷林抬起头,眼中噙着泪花,委屈地说:“哥哥,我是不是太笨了?

学了这么久,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懂。”

吴陆亓温柔地帮她拭去泪水,说道:“小妹怎会笨呢?

你这一年来的努力与进步,为兄都看在眼里。

你从最初对文字的生疏,到如今能诵读经典、书写文章,这己是极大的跨越。

还记得你当初连笔都握不稳,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现在却能有模有样地书写诗词,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进步吗?”

雷林听了,微微破涕为笑,脑海中不禁浮现起一些往事。

“哥哥,你还记得我刚开始学写字时,不小心打翻了墨砚,墨汁溅到你身上,你不但没生气,还耐心地教我如何清理。”

吴陆亓哈哈笑道:“当然记得,你那时候像个受惊的小兔子,眼睛里满是惊恐,我又怎会忍心责备你。

还有那次,我们一起在花园里赏花,你看到一只蝴蝶,兴奋地跑去追逐,结果不小心摔倒了,却还紧紧抓着为兄给你做的纸鸢,生怕它坏掉。”

雷林也跟着笑了起来:“那纸鸢可漂亮了,我不舍得它有一点损伤。

哥哥,你总是对我这么好。”

吴陆亓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你是我唯一的小妹,我不对你好,对谁好呢?

就像这学习之事,慢慢来,别着急。”

在学习过程中,雷林与夫子们之间也有不少互动趣事。

那位年轻的夫子苏瑾,生得眉清目秀,性格温润如玉,负责教授雷林诗词。

一日,苏瑾夫子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摇头晃脑地诵读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雷林被他那沉醉的模样逗乐,笑着说:“苏夫子,您这般诵读,倒像是与诗仙共饮了美酒,醉在这诗意之中。”

苏瑾夫子也不恼,反而笑着回应:“郡主,此诗豪迈奔放,若不如此诵读,怎能体会其中韵味?

待您日后有了饮酒的阅历,便能更深切地感悟了。”

还有一位夫子陈墨,擅长书法,在教导雷林书法时总是一丝不苟。

有一次,雷林在练习书法时,不小心将墨汁滴在了宣纸上,她正懊恼时,陈墨夫子走过来,看了只那滴墨汁,灵机一动,拿起笔在墨汁周围勾勒了几笔,瞬间那滴墨汁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墨花。

雷林惊讶地看着,陈墨夫子微笑着说:“郡主,书法之道,在于随心应变,有时意外亦可化为妙笔。”

雷林好奇地问起夫子们关于自己父母的事情。

赵启夫子缓缓说道:“郡主,您的父亲曾是朝中的肱股之臣,他心怀天下,睿智沉稳。

在处理政务时,总能抽丝剥茧,找出最佳方案。

他对大唐的忠诚和奉献,众人有目共睹。

而您的母亲,是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她精通琴棋书画,尤其在女红方面的造诣极高。

她常以慈善之心待人,在府中深受众人爱戴。”

雷林听得入神,心中对未曾谋面的父母充满了敬意与思念。

又有一次,在课间休息时,雷林看到夫子们聚在一起讨论一幅古画。

她好奇地凑了过去,眼睛亮晶晶地问道:“夫子们,这画上画的是什么呀?

看起来好有意境。”

夫子们见郡主感兴趣,便耐心地给她讲解起来。

雷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她指着画中的山水说:“这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湖泊,就如同我们大唐的将士守护着疆土一般。”

夫子们对她这新奇又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大为赞赏。

雷林的这种天真烂漫与聪慧敏锐在不经意间展露无遗,她不会因自己的身份而故作高深,总是以一颗真诚好奇的心去探索未知,也正因如此,她与夫子们的相处愈发融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每当雷林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就会在心中默默呼唤系统:“系统,这一段关于《论语》的讲解我有些迷糊,夫子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到底该如何深入理解呢?”

系统迅速回应:“宿主,这句话强调君子要致力于根本之事,就像大树有了稳固的根基才能茁壮成长。

在为人处世中,要先确立自身的品德与原则,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

你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思考哦。

你看那大唐有名的贤臣狄仁杰,他始终坚守公正廉明这个根本,无论是面对复杂的案件,还是朝廷中的暗流涌动,他都能明察秋毫,秉持正义,最终成为一代名相,被百姓传颂敬仰。

这就是‘本立而道生’的生动体现呀。”

在学习诗词格律时,另一位夫子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各种韵律规则,雷林努力地跟着诵读,却总是在平仄对仗上出错。

“系统,这诗词的格律好复杂,我总是记不住。”

雷林苦恼地向系统求助。

系统耐心地解释:“宿主,诗词格律虽繁琐,但有其规律。

平声发音平稳,仄声发音曲折,两者交错搭配,就像音乐中的美妙节奏。

你可以多找一些经典诗作,逐字标注平仄,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这样就能逐渐掌握了。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平声,读起来舒缓悠长,就像平静的湖面;‘前’也是平声,延续这种平稳的语调;‘明’是平声,如月光洒下的轻柔;‘月’是仄声,恰似那水中泛起的一丝涟漪。

如此分析,便能理解其中的格律奥秘,是不是很有趣呢?”

而吴陆亓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来到书房,检查雷林的学习进度,并给予她独特的教导。

他会从自己在朝堂上的经历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的运用。

有一次,吴陆亓看到雷林在学习《史记》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时一脸困惑,便笑着说:“小妹,这历史并非只是过去的故事,它与当下的朝堂局势、民生百态皆有联系。

就如这汉武帝时期的征伐匈奴之事,看似只是军事行动,实则关乎国家的边疆稳定、贸易往来以及民族融合。

我们如今在大唐,也要从这些历史中汲取经验,明白如何在外交与军事上权衡利弊。

你看,那时候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是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对抗匈奴,另一方面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多方面的考量。”

在这一年里,系统也为雷林科普了她所在的家族。

“宿主,你所在的家族乃是大唐的名门望族,世代功勋卓著。

你的祖父曾在开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那可是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率领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为大唐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被先皇赐予封地与无上荣耀。

你的父亲也曾在朝中担任要职,他就像一位智慧的谋士,在朝堂之上为大唐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处理政务,都井井有条。

家族在各地都有产业,这些产业就像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涵盖了农田、商铺、工坊等各个领域。

与许多权贵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的相互扶持与博弈,经济领域里的商业往来与竞争,还是文化传承中的交流与碰撞,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你作为家族的郡主,日后若要在朝堂有所作为,家族的力量既是你的助力,就像一艘坚固的大船,载着你在波涛汹涌的政治海洋中航行;也是你需要维护和平衡的重要因素,如同走在一根纤细的钢丝上,需要你用智慧和策略去保持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雷林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遨游,她的学识有了显著的增长。

从最初对大唐文字的懵懂无知,到如今能够与夫子们探讨经史、赏析诗词,她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