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言今年23了,这个年纪,也让她面临了人生中最沉重的催婚。
谁叫她是天生就低人一等的农村姑娘呢?
到了这个年龄。
都还没结婚,就己经是叛逆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对人生认命。
每天都能接到家人或者亲戚的电话。
父母担心他在外面的花花世界被不了解的男人给拐跑了, 带动着亲戚朋友们积极的给她张罗对象。
一边又不住的给她打电话洗脑,告诉她嫁错人和远嫁有多可怕,甚至举些惊悚的例子来吓她……温柔懂事的她向来对长辈的热情都是诚心感恩,尽管,这让她很不舒服。
但是,传统的教育告诉她对善意应该保持礼貌。
每天应付这些电话,让她觉得疲惫至极,首到有一天,一个相亲对象加到了她的微信,才终于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
相亲对象是小姨介绍的。
小姨夸得天花乱坠,不只是对方的家庭条件,还有其个人素质。
看朋友圈晒的图片都是些风景或者美食,应该也不是无趣之人,大她4岁,年龄上倒也相称。
沫言并不想去深刻了解,她同意聊聊只是为了应付他们。
因为她太想要清静了,好可以安心的构思她创作小说的灵感。
目前处于灵感枯竭的状态,对枯木逢春己经望穿秋水了。
天天被这些叽叽喳喳的道理围攻,太影响她的创作热情。
她甚至拒绝和对方视频聊天。
对方想要一张照片的时候,首接打开原相机正对着自己的脸“咔嚓”拍了一张就发了过去。
一副生人勿近的冷冰冰样子,居然也没有逼退对方。
收到对方照片的时候,沫言着实惊讶了一番,因为对方长相俊朗,而且打扮时尚。
和他想象中的油腻肥胖完全不沾边,根本不像需要相亲的人。
但她并没有动心。
只觉得此人应该也和她一样,需要一个相亲对象应付家人的催婚压力。
两人的聊天也都是按时按点,对方很有分寸。
她也始终不咸不淡的样子,问什么答什么,说上两句就要找理由溜了。
然而,就这样,他们还是联络到了过年的时候,当然,感情上也没有任何进展。
沫言还没等到春运开始,就被她妈妈催回了家。
风尘仆仆的赶回去后,正读高三,学业繁重的弟弟还没回来,这让她好不丧气。
此刻,她太渴望弟弟这个唯一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在她面前听她吐吐苦水,那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共情她的人,他们都只想用自己的人生大道理驯服她,只有弟弟对她的话认真,并且予以鼓励。
但这两年,除了给弟弟寄东西以外,她基本很少联系弟弟,因为怕影响到他学业。
毕竟,他承担着这个家族的期望,那就是考大学,而且弟弟成绩优异,也确实是那个苗子。
为此,得尽家人偏爱,但在这样严重偏心的家庭里,两姐弟的感情却出奇意外的好。
她和弟弟都是被父母扔在家里的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给弟弟,要是一发生什么分歧,挨打的肯定是她。
弟弟的零花钱也总是多出一半。
弟弟要什么有什么,而她要什么都是错。
这样的溺爱却没有让弟弟变得骄横,他似乎是天生的暖男。
弟弟会把零花钱和她扯平,她想要什么爷爷奶奶不给钱买时,弟弟会偷偷把自己攒的钱拿给她。
他对零食也不贪婪,总会分一半给姐姐……于是,两姐弟就这样在相亲相爱中长大了。
后来,因为中考失利,而弟弟成绩却一骑绝尘的好。
家里人为了给弟弟更好的学习生活,拒绝了她想继续读书的请求,让她坐上了去广东的火车,进厂里找了个工作。
可能是天生宽怀,她并不埋怨。
每当发了工资,总想给弟弟买些零食过去。
自己舍不得吃的,也想着要买给弟弟尝尝。
一到换季的时候也会给弟弟买衣服买鞋。
知道弟弟天生节俭,物欲要求不高。
但还是不想他在人才济济的学校显得寒酸。
弟弟曾无数次在他面前无比感动的表示,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姐姐。
然而,沫言只是憨憨的笑笑,叫他别说这些。
对了,弟弟的名字叫陈东升,是爷爷取的,表示东升的太阳,满载希望和光。
百无聊赖,沫言开始琢磨小说情节的事。
这时候,相亲对象的消息来了,问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什么时候见面,她也不知道。
毕竟这辈子还从来没有要突然这样子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男性。
一想到,这样一对一的吃饭,她就无来由的紧张。
回复了一句,都可以,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现在无业游民,随时都有空。
谁知,对方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晚上吧。
刚好她也有约朋友的打算。
干脆就一起了。
地点选在了火锅店,相亲的同时顺便也把馋解了。
沫言并不知道,就在今天她靠近了什么样的命运。
她从小在严苛的教条中成长过来,己经习惯了一板一眼的生活。
比如,贞德是姑娘最好的嫁妆,贤良是女性最大的光辉。
身处贫穷,更要守好贞德,更要修行贤良。
这些道理,她听得迷迷糊糊,倒也从没有离经叛道。
也曾有过心神荡漾的时刻,但因为对未来不确定而心生退意,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她不知道这是对是错,她也单纯的以为,守住贞德,修行贤良,命运就会回馈她好运,让她真的可以拥有幸福这种缥缈的东西。
她也坚定的认为,亲人眼光长远,考虑事情周全,也不会害她。
当她拖着闺蜜走近那家火锅店时,看到了等在门口张望的少年,发现她们后,挂着微笑向他们走了过来。
那一瞬间,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被上天偏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