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丫头,快说啊,可真是急煞人了。”许氏见她欲言又止,忙催促道。
“是今日,今日清原做错了一件事。”
她声音微颤,头也埋得更低了。
“二公子午膳后来了问月堂,那时清原正在研究棋局,有些出神,忽地瞧见二公子,吓了一跳。后来二公子说了些话,清原不知怎得就控制不住耍了性子。虽非有意,但瞧着二公子走时十分生气,还请伯母责罚。”
柳清原垂首拭泪,让人觉着她是做错了事,现下知道错处,正惶恐不安,不知所措,这才赶来认罚。
而许氏的重点却并不在此,她的关注点在于:她那二儿子沈嘉彦未经允许擅入女子闺房,这怎么可能?
瞥了眼巧儿的神情,许氏便知柳清原所言不虚,顿时有些气恼,嘉彦何时这般没有体统?问月堂的看门婆子都是吃干饭的吗?怎就让二公子直接进了屋子,还惹得柳清原对他闹了脾气?
沈夫人深吸一口气,暂时压住心头怒火,把跪在地上的女子扶了起来,看起来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又用帕子沾了沾柳清原面上的泪珠。
“快别哭了,可心疼死我了,就这点子事也值得你这丫头请罪?放心吧,你二哥哥也不会当真的,大家都是一家人。”
这一句一家人,差点让柳清原破功笑出了声,贝齿赶忙咬住下唇,这才没有露出马脚。
她向许氏投去感激又庆幸的目光,那目光也让巧儿打消了适才的疑虑。想来柳小姐气走了二公子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这才匆忙赶来大夫人处的吧。
“不过,既然你日后要在府中久住,我也得给你派些人伺候,光是巧儿一个恐怕不够,你毕竟也是个大家小姐,该有的派头不能少了。翠喜,一会儿挑几个机灵点的婆子丫鬟给问月堂送去,之前的那些,都打发了吧。”
沈家夫人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决定了那些下人的生死,罔顾人命的冷情可见一斑,而前世的柳清原从未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当家主母的正当手腕,未曾想有朝一日,这冷情也会落在自己身上。
“清原多谢伯母。既然伯母要给清原拨伺候的人,清原便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着,她又跪了下去,只是这回半途便被翠喜拦住,将她扶回了椅子上,“柳小姐可别跪了,跪坏了膝盖,这不是叫我家夫人徒增心疼吗?”
“是啊,清丫头,有什么需求你就直说,别这么见外,伯母定会为你做主的。”
沈夫人顺着翠喜的话儿接了,今个儿柳清原这几连跪,都快给她弄懵了,这丫头到底想干什么呀?
“是清原思虑不周,只是家门被灭那日,若不是乳娘,我怕是也丢了性命,且赵嬷嬷自我出生时便陪着我,从未离开半日,如今不在,清原很难适应,夜里也睡不安稳,还请伯母成全,将她调回清原身边吧!”
打她筹谋复仇起,便想要将乳娘接回身边,可沈家人却把她安排去了庄子上,说是当日受了惊吓,需要调养,不便再服侍柳清原。
前世也是如此,可几个月后,乳娘却不知为何在沈府门外出现。
那日,她正巧同沈家一众女眷外出,准备去上元寺上香,看到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乳娘,自然欢喜非常,乳娘也只说是自己太过想念柳清原,所以回到了沈府。
如今细细想来,许是没有那么简单,而且,她也不想再等几个月了。
沈夫人听后愕然,没想到柳清原还惦记着那老婆子,他们原本打算等柳清原在沈府待惯了,忘了那老婆子,就把她给料理了。
当初把人送去庄子上,也是怕她在柳清原面前乱说话,可现下这一出,让他们有些猝不及防。
“这恐怕……”
见沈夫人面露为难之色,柳清原毫不犹豫地再次跪了下去,还重重磕了几个头,那诚恳执拗的模样让许氏觉得头痛欲裂,只好先将人扶起来。
“我又没说不答应,你这孩子也太心急了。这样,我先跟你伯父商量一二,想来……应是没问题的。”
“多谢伯母,多谢伯父,清原真不知该如何报答你们了!”
许氏见状更是头疼的紧,翠喜见状,忙将人又扶了起来。
柳清原见目的达成,也失了说话的兴致,与许氏寒暄几句后,便告辞离开。离去前,还不忘再恳切地看了许氏一眼。
巧儿觉得这柳小姐十分没眼色,大夫人明显不太情愿,可她却屡屡提及,一副不答应就不罢休的架势。想起方才,自己觉得柳清原不简单,可真是想多了。
终于送走了柳清原,沈大夫人只觉得世界都安静了。保养得宜的手指轻轻按着太阳穴,对身旁的大丫鬟翠喜吩咐着。
“问月堂那边的奴才你多上点心,让新换过去的人盯紧点,我总觉的这柳清原不太对劲。还有,你亲自去二少爷那边走一趟,问问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彦儿不像那么沉不住气的。”
翠喜应是,出门安排许氏交代的事了。许氏歪在椅子上愣了一会后,唤进来另一个大丫鬟翠竹,由她扶着往临云筑走去。
到书房外时,沈夫人见小厮常远正在门口守着,便让他进去通传。
丞相府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老爷的书房绝不允许人随便入内,哪怕是夫人也需要经过老爷同意。
沈青云并不像京中其他大官那般,府里妻妾成群,整日眠花宿柳,庶子庶女满院跑。
除了四小姐沈念秋的生母外,就只有一个姨娘叶氏,且是从小服侍他的大丫鬟。许氏嫁进来后,他便将叶氏抬为了姨娘,叶氏也争气,没多久便有了身孕,还生下了府中长子,沈青云很是重视疼爱。
只可惜,长子早夭,叶氏也因此一病不起,成日窝在自己的烟玉斋不出门,渐渐就失了宠爱。此后,沈老爷就再也没纳过任何妾室。
“老爷,夫人来了,就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