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双鲤醉太平

第一章 战败的屈辱

发表时间: 2025-03-21
公元西百一十八年,卫齐燕三国陈兵边疆数十万,开战己有两月,三军僵持不下,而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奠定中原谁为霸主。

嘭!

嘭!

嘭!

嘭!

嘭!

城墙上战鼓高擂,燕国安远将军王鼎立于城墙之上,手握帅旗一双如电如炬的眼睛观察着局势,旁边的旗手听着他的号令不停的变换着手中的战旗,燕国的士兵不断变换着矩阵往前进攻。

“冲啊!”

“杀呀!”

冲阵声,惨叫声,马蹄嘶鸣声不绝于耳。

很久以后收兵的号角声响起,随着最后一丝太阳光线撤于地面,这场战争终于结束。

“命前锋部队将我们的驻扎阵营往前推一百里,再派两个营的步兵压后保证他们的安全,其余士兵按计划往前拔营推移,让后勤打扫战场。”

说话的人是王鼎,这也预示着这场战争燕国是最后的胜利者。

本来三个国家争夺的肥沃土地如今都将划入了燕国的势力范围。

自此,中原五国实力以燕国为首。

忙到后半夜,王鼎依然没有休息,与其他将领在帐营中商讨着边疆驻地该如何守护。

卫国和齐国则带着剩余的残兵灰溜溜的跑回了都城。

历时三天,王鼎终于将新得的边疆土地规划好,加大兵力驻守同时修筑边防,又修书一封报给燕国皇帝。

燕国皇帝萧景龙心大悦,赏赐不断,连夜召群臣入宫商议。

“陛下,臣以为此次大胜我们万不可懈怠,该想些办法镇住卫国跟齐国,不然难保他们不会反扑。”

“陛下,臣等附议,还有韩,赵两国也不可不防。”

说完后,大殿上静谧无声,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睥眼望着殿中的大臣,周身散发着帝王的霸气,眼眸深邃有神,他思忖了一会儿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朕打算选两个出国使者,与卫国齐国洽谈,让他们每年都缴纳岁供,并且为了防止他们再度反扑,朕打算让他们出一位皇子一位公主来我国‘做客’。”

他的这个条件可谓是非常令人折辱的,但也是极聪明。

有了他国来的质子,齐卫两国在做任何不利于燕国的决定时就不得不顾虑皇子公主的安危,并且缴纳税贡对于齐卫两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还可以充盈燕国的国库,但这样苛刻的条件也容易激起齐国卫国的不满。

帝王心术,成年的皇子不可能对皇位不动心,送来燕国总可以挑起他们争权夺位的心,到时候再送回去便可以搅乱内部朝堂,朝堂一乱便是不用燕国插手他们的国力也会日渐衰弱,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一次是燕国皇帝提出来的想法,而怎么具体实施也得靠大臣们集思广益。

礼部尚书李和站出来讲:“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以做客的名义让齐国卫国送皇子公主来,怕他们后面再找理由请回去,不如以和亲或者收义子义女的名义,说送来教养学习的名头会更为合适。

只要人到了燕国,怎么管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李大人说的有理,这样于情于理,他们都必须送皇子公主来,还不易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

“爱卿说的有理,朕是有这个想法,具体怎样处理你们回去各自商议一下,三天之内给朕一个完美的计划,朕也会从你们当中选出两个使臣来出使两国表达朕的意思。”

“是,陛下。”

燕国能如此强盛少不了萧景的统治,他三十二岁登基,国号天元,如今正是他统治燕国的第十六年。

在他登基之后不过五年便整合全国之力扩充军队达到百万之数,之后几年发展民工水利,使国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燕国如今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

现在大战得胜,国家版图得到扩张,收割之地也是物资富饶,他正值壮年,燕国的前途和实力都不容小觑。

不出三天,众大臣便想出了万全之策,最终还是以收义子义女的名头,让齐卫两国送出成年公主和皇子作为质子来燕国教习,并定下齐卫两国每年都是向燕国交纳五十万两黄金和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教习费。

燕帝安排好使者,当天就出发前往齐卫两国,但他们也不可能就这么乖乖的被燕国欺负。

“不可能!

我卫国现只有有两位皇子,一个都尚未成年,一位公主年龄尚小,怎可送到燕国教养?”

“陛下此言差矣,公主皇子送去我国也能学习我燕国先进强盛之处,还能与陛下您互通书信,将来不是造福于卫国,相信陛下一定能理解我燕国皇帝的苦心。”

听了这话,卫国皇帝大怒,一掌掀了桌子离开,而燕国使者也将这一情况快马加鞭送回燕国,看这态度,在送质子方面估计卫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你们燕国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不出所料的这边齐国的皇帝也在发火,送公主也就罢了,送的还要是成年公主和皇子,这不是在变相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陛下消消气,燕国怎么会有意羞辱,皇子和公主只是送去学习,得到我燕国的支持后不是也造福于齐国嘛。”

同样的说辞是他们在出使前就商量好的,听到这样的说辞,齐国皇帝被气的握紧了拳头,但又不能首接撕破脸。

齐国和卫国的主君也在互通书信,这样的说法在昨日的绢报中也见过,但他子女众多,就算送一个成年公主和皇子过去,倒也可以接受,只不过是不想轻易屈服而己。

“你这样的说辞未免太冠冕堂皇了,这要求朕作为一国之君是万万不会答应的,来人,送使者下去休息。”

说完便拂袖而去。

燕国使者也似乎猜到了他的反应,并不在意他的态度,这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不过他们可不会退半步。

齐国和卫国主君平频繁的书信往来都觉得这样的条件实在是不能答应,可又没有办法,前有使者的逼迫后有王鼎大军的威胁,即便再不愿意也只能妥协,而且燕国也给了所谓的名头,不让自己太过难堪。

谈了十日燕国的使者始终不肯退后一步,而齐国和卫国迫于王鼎大军再次前进三十里的压力,终究还是答应了条件。

只不过卫国皇室凋敝,卫国皇帝以两座城池作为交换条件,不再派出皇子与公主,而其余的韩国和赵国是坐山观虎斗,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只作壁上观。

消息一经传出,齐国和卫国人心涣散,尤其是齐国的皇子和公主更是惴惴不安,唯恐自己成为质子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