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泽,你娶孔筠,妈没意见。
咱们家虽不如孔家人多势众,但是好歹你爹是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你和她也算是青梅竹马。”
“只有一条,你可不能去走那些歪门邪道。”
余香琴虽然是农村妇女,但是碍着自家老头子的关系,一辈子高标准要求自己和三个孩子。
“妈,我知道。
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宋阳泽胸有成竹。
前世,虽然婚姻生活不如意,但是在事业上,他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他自己独创的小吃品牌,“小宋烤面筋”做的风生水起,旺季的时候,每天三千的营业额那是绰绰有余。
做小吃利润高,每日三千块的营业额除去各种支出,纯盈利在一千五百元以上,在后世,宋阳泽可是月入几万的“夜市小王子”。
现在是一九八零年,己经改革开放了,做小生意应该限制少了很多。
宋阳泽当即决定,捡起之前的手艺,从零开始创造他自己的商业奇迹。
说干就干!
在后世,宋阳泽的小吃摊儿以烤面筋为主,夏天的时候,再加一些羊肉串,鱼豆腐、猪皮、豆腐皮……乱七八糟各类吃的,虽然不够高大上,但是收入确实还可以。
这一世他决定还从自己的老本行入手。
做烤面筋需要的原材料不多,主要是面粉,再就是盐,孜然,辣椒面等基础的调味料。
宋阳泽到厨房转了一圈,面粉和盐都有,辣椒也有,就是没有孜然粉,不过,不妨碍,可以先做起来,需要什么慢慢添置。
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户外烧烤炉,许久没用,都有些落灰了。
宋阳泽决定,好好收拾一下。
“阳泽,灰不溜秋的,你鼓捣它做什么?”
宋青书一辈子除了拿粉笔,其他的事都不是很擅长。
“爸,这可是我的宝贝。
就指着它帮我赚够彩礼钱,娶媳妇儿呢!”
宋阳泽充满干劲儿。
他知道,宋家庄虽然地处农村,但是这里是县城周边,生活配套十分便利,工厂学校都有,烤面筋的销量不成问题。
现在工厂效益好,工人口袋都渐渐鼓了起来,晚上下班之后,都喜欢喝点儿小酒,一来放松一下一天的疲惫,二来,也促进一下当地的消费。
喝酒当然不能干喝,宋阳泽己经想好,到时候加一些羊肉串什么的,工人喜欢,利润也高。
“爸,我记得,咱们家有一个三轮车来着?”
“那不是上个星期,被你老舅家儿子借走拉白菜了嘛。
怎么?
你有用?”
宋阳泽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公子哥,成天就知道谈恋爱,可从来没有这么正经想要做些什么。
“嗯。
我想把它改造一下,在上面装上玻璃,再简单搭个架子。”
“那车都己经很旧了,你突然投入这么大,是要做什么?”
宋青书担心,宋阳泽像之前一样,想一出是一出。
“爸,你别管了,我有用。”
“那行,今天中午我下课以后,到你老舅家,把车给骑回来。”
宋青书气归气,但是看儿子这么一本正经的,决定还是要支持一下。
“谢谢爸。”
“臭小子,谢什么谢!
你别再出去闯祸就成!”
“放心吧,爸,我心里有数。”
宋阳泽己经在心里打算好,今天下午就去找李玉梅,和她说清楚,自己不会跟她走。
他要留下来,好好爱孔筠。
上辈子他负了她,这一辈子,一定不能再让她受任何委屈。
把烧烤炉收拾干净,宋阳泽的面筋小摊儿基本上就算起步了。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把最主要的工具准备好,其他的就更容易了。
家里其他人都去上工了,他爹宋青书也去了学校上课,此时家里就他一个人。
宋泽阳到厨房去转了转,果然如他记忆中一样,家里的条件还算可以,白面不缺,红辣椒也有很多。
不过,烤面筋是大众类型的小吃,老少皆宜,光有辣椒可不行,他得准备一些盐和孜然。
家里没有孜然,盐也只够日常吃的,全被他拿来做小吃摊儿可不行。
宋阳泽决定,出去一趟,到县里的小卖部去,买一些盐和孜然,再顺便看看有没有新鲜的牛羊肉和其他适合做烧烤的原材料。
毕竟,品种多才能留得住客人。
刚好他也趁着这个机会,和戏班的李玉梅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