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夜带着几分凉意,小月老师缩在出租屋的电脑前,屏幕上是吴东东发来的最后一封邮件:“明早10点,带着你的代码,来见我。”
鼠标悬在“MovieAction项目技术合伙人”的职位描述上,她盯着“40k+股权激励”那行字,深吸一口气,关掉了澳洲某名校Tutor职位的录取通知页面。
“赌一把吧。” 她对自己说。
第二天的面试在一间咖啡厅进行。吴东东穿一件皱巴巴的格子衬衫,面前摆着一台贴满贴纸的MacBook,开口第一句话是:“你知道我面过多少个北航的吗?26个,没一个能写出我想要的渲染算法。”
小月老师没接话,直接打开电脑推过去:“这是我在GitHub上开源的3D引擎优化方案,用户量破十万了。”
吴东东扫了两眼代码,突然把咖啡杯往桌上一磕:“这行冗余循环是你删的?你知道多少大厂大佬和我说这玩意儿不能动?”
“能动,只是他们不敢。”小月老师指了指屏幕,“底层架构迭代三次后,渲染效率提升了47%。”
空气安静了几秒。
吴东东猛地向后一仰,双手拍在桌上:“你就是我们公司唯一通过硅谷级认证的高品质人才!”
入职第一天,没有合同,没有工牌。
吴东东把小月老师带到中关村某共享办公区角落,指着两台电脑和一堆外卖盒说:“MovieAction是下一个现象级影视AI产品,你是它的‘心脏’。”见小月老师皱眉,他立刻掏出一份股权协议草案:“放心!10月底融到资就签,40k底薪加2%干股——我从不亏待自己人。”
项目启动会堪称魔幻。
吴东东在白板上画了个巨大的饼状图:“竞品都是垃圾!我们的算法要比Adobe快十倍!”底下三个睡眼惺忪的程序员开始鼓掌,小月老师忍不住插话:“现有架构支撑不了这个目标,得重构底层……”
“所以才需要你这样的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