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十六岁的时候,父亲朱五四下重礼,托邻村的吴老太太,给他说了个媳妇!
只见小女子年芳二八,小巧玲珑,长得俊俏,活脱脱的一小家碧玉,朱重八对这个小媳妇甚是喜欢,每天放牛回来,迫不及待的去跟媳妇温存一番,这幸福简单快乐!
嫁到朱家后,小女子手脚也算勤快,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把虽不富裕的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隔年生下一个女儿-朱三二!朱重八对未来生活充满幸福的向往,想着等女儿长大了,继续在地主家讨生活……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期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打破!
公元1344年,真是个多事之秋,先是黄河决口泛滥,河南山东等地,黄河沿岸几十万灾民,在死亡线上挣扎,饿殍遍野,瘟疫横行!
同年淮河沿岸,也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和旱灾!在这样祸不单行的年份,倒霉的首先是穷苦的老百姓。
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生活在崩溃的边缘,这连续的灾难,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作为最底层农民的朱重八,一家也没能幸免于难!
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是老朱家在这场灾难中第一个受害者,1344年四月初六,朱五四饿死了!
然而灾难还在继续,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在饥饿中痛苦的死去,接着是母亲……
年仅十七岁的朱重八,看着至亲的人一个个的饿死,而自己却无能无力,他的内心几乎崩溃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陷入到痛苦的绝望中。
面对如此大的天灾,难道当时的元政府,这个在中国统治了六十余年,马背上的民族无所反应吗?
1344年的黄河泛滥,淮河沿岸的旱灾和瘟疫,引发如此严重的灾难,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
此时的元政府,可以说已经堕落到了***不堪的境地!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征服者,来到中原后,把大批中原老百姓驱离他们世代耕种的土地,或者把他们杀掉,把他们的土地掠夺用来放牧!抢夺他们的物品,杀死强占他们的妻儿老小!各种苛捐杂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收不到的!
民已不聊生,当底层民众,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了,仇恨的种子早已种下,只等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
而1344年的黄河泛滥,淮河沿岸的旱灾和瘟疫,成了点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
灾难发生后,当时在位的元顺帝,下诏赈灾!命令中书省各路高官,筹集粮食和银两救灾!
赈灾物资承载着浩荡皇恩,分拨到各省、路、府、州、县,皇帝想着和民众共克时艰,以巩固政权。
皇帝明白,农民和农业不能崩溃,因为那是国家生存之本!皇帝的愿望是美好的!
然而下面省、路、府、州、县的官老爷们可不这么想,他们欢呼雀跃,喜上眉梢,因为他们发财的机会来了,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国难当头,才不在乎什么江山社稷,他们在乎的是,在这场灾难疫情中,能捞到多少钱财!
这么多层级,赈灾物资层层克扣盘剥,真是中饱了私囊,养肥了地方各级官员!当然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也没忘记发动舆论宣传,上书感激皇恩浩荡,爱民如子,当然也不忘树立几个草民中的典型人物,来给皇帝歌功颂德!
皇帝听了这些美言,自己都被自己的仁慈爱民之心感动哭了!而实际情况是,皇恩并没有泽被百姓,只是养肥了地方官员,中饱了私囊!
而这种太平盛世的假象,蒙蔽了皇帝的双眼,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收到的只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
朱重八家的境况,是当时千千万普通百姓家生活的缩影!在灾难面前,陷入绝望的朱重八无数次祈祷,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能让他和父母家人有口饭吃,能活下去!
他从来没想到,他家人的命被官老爷们的贪念给葬送掉,只是哀求上天给与生孩子机会!
他多么眷恋,和父母一起和睦生活的小幸福!多么渴望,再次收到父母经常带给他的小惊喜,一个小巧的手工玩具,一块在地主家不舍的吃,偷偷带回来的肉片,甚至父亲轻轻的拍拍肩膀,母亲轻声细语的责骂……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又是漆黑的夜里,朱重八放声痛哭,来宣泄他失去亲人的痛苦!左右邻居们都习惯了这种哭声,谁也没心思去关注,谁家又死了人,因为他们都习以为常了这种持续很久的灾难!
没有寿衣,也没有棺材,朱重八和二哥,抬着用草席盖着的亲人的尸体,想找个地方安葬父母,却发现天下虽大,却没有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有好心人看他们实在可怜,就允许他把父母葬,在了偏僻的山脚下!
话说黄河决口要不要修一事,元政府中央分为两派!宰相脱脱从维护国家安定,巩固国家生存之基,防止民众造反的角度,力主修复!
当元中央政府通令黄河沿岸,各级官吏修黄河决口之堤时,各级官吏再一次狂欢,他们异常的兴奋,因为,又有大把的油水可捞了,可以再发一次国难财!
当被迫修河的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从河道挖出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后背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当然,这是七年以后的事了!或许应了那句老古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失去众多至亲的朱重八,还不知道上天要交给他重整天下的重任,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不能让自己饿死!
饿到虚脱,饥肠辘辘的朱重八,拿起一根短木棍,捡了一个破了半边的青花碗,摇摇晃晃的踏上了乞讨之路,好像随时会被风吹倒一样!前路茫茫,路在何方?
不知何去何从!
朱重八拖着疲惫饥饿的身体,只能毫无目的地游荡,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山越岭,走村串寨,挨家挨户的敲门,每敲开一扇门,他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是白眼?是冷嘲热讽?还是无情的漫骂?
朱重八的尊严,一次又一次的被践踏,仅有的一点点尊严卑微到泥土里!
在饿死与尊严之间,脸面算的了什么呢?不敲开那扇门就意味着死亡!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仅有的那一点可怜的尊严,也失去了!
朱重八已经失去了一切!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冰冷!复仇的火焰已在他的心底开始燃烧!如此的磨难,让他从软弱变得坚强!
几天滴米未进的朱重八几近虚脱!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狗,远远的摇摇晃晃的跟着他,似乎等着他轰然倒下,然后一拥而上分食之!
一户人家的门口,一只膘肥体壮的狼狗,在享用着主人赏赐的残羹剩饭,里面还有些油水,甚至还有点滴油腥,些许肉片!
朱重八看的直吞口水,眼睛直冒绿光!这在他眼里,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一个疯狂的计划在脑海里浮现:“要把狼狗的这美味佳肴抢过来,可以缓和一下饥饿之苦”!
大狼狗似乎发现了他的意图,“呜呜呜呜呜……”发出低吼***!朱重八拿着他的打狗棍慢慢靠近,大狼狗试图发起攻击,朱重八举起棍子,猛的打到了狗嘴上,大狼狗疼的嗷嗷直叫,直转圈圈!
说时迟那时快,朱重八一个飞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起起狗盆狂奔而去,只留下栓在那里的狼狗的怒吼,听到狗叫出来的狗主人看到飞奔而逃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知道乞讨了多久,终于有一天,朱重八找到了落脚点!皇觉寺的和尚看他可怜,收留了他,让他在寺庙里干点粗活,讨口饭吃!
皇觉寺的和尚有自己的土地,还能结婚,甚至有钱的和尚,还能去开当铺耍钱!
寺庙里面的脏活累活,都让朱重八承包了!虽然还是经常挨打挨骂,但起码能填饱肚子了,饿不死就心满意足了!朱重八对这份苦差事很满足!
然而好景不长,刚吃了不到两个月的饱饭,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人都要出去“化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朱重八不得不重操旧业,再次踏上乞讨之路!
离开皇觉寺,朱重八踏上了河南和淮西一带的“化缘之路”,这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的乞讨生活,朱重八从一个弱小的少年,磨炼成一个内心强大的王者!乞讨的路上,他积累了自己宝贵的“人脉”,其实就是一起乞讨的那些人。接触到了指引自己前进的明灯-明教!
从此,他心里有了自己的执念“当夜非常黑暗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缕光明冲破黑暗!”
讨饭的路上,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认识了诸多英雄豪杰!
三年后,当他重新返回皇觉寺时,他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长为一个不屈服命运的战士!
朱重八依旧在皇觉寺撞着钟,过着单调而规律的生活!
转眼到了1351年,应了那句传唱了几年的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天下反了,各地英雄豪杰起义不断,纷纷起来造反了,韩童山、刘福通率先举起了反抗元朝统治的大旗!
朱重八从来没想过要参加义军,他只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只想安静的活着!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封密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