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过后,江南小镇于春日暖阳的轻柔抚摸下渐渐苏醒。
阳光洒落在青石板路上,晕出丝丝朦胧光晕,微风携着若有若无的花香与新柳的清新气息,在街巷间悠然轻拂。
屋舍白墙黛瓦,墙根处小花星星点点地绽放,似在与春风悄声呢喃。
林婉兮自诗会归来,心中满满皆是苏瑾之的身影。
她的心犹如被春风撩动的湖面,涟漪层叠,久久难以恢复平静。
每一个独处时分,诗会上苏瑾之的音容笑貌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于脑海。
他那深邃眼眸,仿若藏纳着无尽星辰与超凡智慧,仅是轻轻一眼,便能使她的心弦为之震颤;他儒雅的谈吐,更似一曲悠扬琴音,在她心间缠绵萦绕,挥之不去。
林婉兮深知,自己的一颗芳心,己在不知不觉间系于这位公子身上。
怀着这份期待与羞涩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愫,她款步迈向小镇的古桥 ——“望星桥”。
此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悠悠数百载岁月流淌而过。
它乃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默默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与无数的悲欢离合。
传说,此桥是一位工匠为纪念战乱中失散的爱人而建。
他每日在桥上仰望星空,苦苦期盼能与爱人重逢,故而得名。
古桥横跨在清澈溪流之上,桥身由古老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上青苔蔓延,那青苔宛如岁月书写的诗篇,一痕一迹皆在低诉往昔的悠长故事。
桥下,溪水潺潺流淌,似一首永不停歇的欢快乐曲,清脆悦耳。
溪水之中,五彩斑斓的鱼儿自在嬉戏,时而穿梭于水草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水花,似在与阳光逗趣玩乐。
桥畔垂柳依依,细长柳枝垂落水面,随溪水流动而轻轻摇曳,仿若绿衣仙子翩翩起舞。
“垂柳古桥边,春水碧于天。”
林婉兮轻声吟哦,眼前之景恰似诗中画卷徐徐展开。
林婉兮踏上桥,淡粉罗裙随风轻舞,她手扶桥栏,赏着桥下风光,眼神满是惬意与憧憬,嘴角挂着一抹淡淡微笑,心中却暗自思忖:若是能再次见到苏公子,自己该先说些什么呢?
会不会因紧张而失了仪态?
恰在此时,苏瑾之的身影从古桥另一端缓缓走来。
他今日未着彰显身份的华服,而是一袭简洁月白布衫,布衫虽质朴无华,却难掩其与生俱来的卓然气质。
他步伐沉稳,神色从容,目光中隐隐透着一丝期待。
实则,他内心又何尝不是忐忑不安?
自诗会分别后,林婉兮的倩影便如一颗种子,于他心间生根发芽,不断生长蔓延。
他时常思索,林姑娘是否也会偶尔念起自己?
今日前来,他既怀着与佳人重逢的渴望,又恐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空欢喜一场。
两人目光在桥中央交汇,先是一愣,仿佛时间于此瞬间凝固。
随后,他们嘴角同时上扬,绽出会心微笑,那微笑仿若春日里最绚烂的阳光,瞬间驱散彼此心中的羞涩与拘谨。
林婉兮心中暗喜,原来他亦同自己一般,盼着这重逢一刻。
苏瑾之则于心中松了一口气,庆幸命运眷顾,让他再度见到心中佳人。
苏瑾之率先开口,拱手道,脸上带着温和笑意:“林姑娘,别来无恙。
近日瑾之偶读一本好书,书中妙趣横生之处,令瑾之思如泉涌,今日得遇林姑娘,实乃幸事,不知林姑娘可愿一听?”
他表面镇定自若,可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紧张地等待林婉兮回应,不知她对这般话题是否感兴趣。
林婉兮微微福了一福,脸颊泛起一抹淡淡红晕,恰似天边一抹云霞,娇艳动人。
她轻声回应:“苏公子既有此雅兴,婉兮自当洗耳恭听。”
于是,两人倚着桥栏,话题就此展开。
苏瑾之兴致勃勃讲述书中奇思妙想,言辞生动形象,仿若将书中世界在林婉兮眼前徐徐铺展。
林婉兮听得入神,眼眸中闪烁好奇与钦佩光芒,不时插上几句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一串银铃在春风中摇曳。
谈及诗词妙处,苏瑾之目光灼灼,朗声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意境之宏大,真可谓千古一绝,林姑娘以为如何?”
林婉兮微微点头,应道:“公子所言极是,此句绘景如画,色彩斑斓,神韵天成,实乃诗中瑰宝。”
此时,林婉兮心中对苏瑾之的才情更是倾慕不己,而苏瑾之亦为林婉兮的聪慧与灵秀所折服,彼此好感在这诗词交流中愈发深厚。
从书中奇幻天地,他们话题又自然而然转至小镇风土人情。
苏瑾之谈及小镇古老传说与习俗,眼神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林婉兮则分享自己在小镇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温馨回忆与独特经历,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从她口中娓娓道出。
他们言语愈发投机,仿佛有一种无形力量将他们紧紧相连,每一个眼神交汇、每一次观点共鸣,都让他们的心更近一步。
此时春风似也感受到他们的喜悦,轻轻拂过,携着漫天柳絮纷飞起舞。
那柳絮如同洁白雪花,在空中轻盈飘荡,似在为他们重逢欢呼雀跃。
古桥静静矗立,见证他们缘分延续,它仿佛一位慈祥长者,默默祝福这对璧人,愿他们情谊如同桥下溪流,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古桥逢君处,春风拂柳时。
同吟诗词韵,情长意更痴。”
林婉兮心中默念,抬眸望向苏瑾之,目光满是温柔。
苏瑾之突然聊到:“海外有处地方传有能歌善舞之精灵,每逢月圆夜现于溪边与星辰共舞,瑾之读罢心驰神往,林姑娘以为世间真有此等神秘生灵?”
林婉兮脸颊晕红,微微垂首,眼神带着一丝羞涩与好奇:“世间浩渺,或真有其存在。
就如这古桥传说,亦充满奇幻。
苏公子,若身处那工匠之境,您会坚守对爱人的思念吗?”
她在心里默默思忖,这般问题是否过于首白,会不会让苏公子察觉自己心意?
可话己出口,只能羞涩低下头,手指不自觉摩挲衣角。
苏瑾之目光坚定,首视林婉兮眼睛,神色庄重:“若为真爱,定当坚守。
林姑娘,你可有过类似矢志不渝之情?”
他看着林婉兮娇羞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欲探知她内心深处情感世界。
林婉兮轻声道,声音轻柔如丝,眼神有些迷离:“婉兮但求一心人,相伴共赏世间繁华。
公子,您觉得真爱需经何种考验?”
她暗暗期待苏瑾之的答案,希望从中觅得彼此心灵契合证据,又恐听到答案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差甚远。
苏瑾之沉思片刻,微微皱眉,眼神深邃:“真爱需经时间磨砺,如美酒,愈久弥香;亦需风雨洗礼,于困境相互扶持,方显珍贵。
林姑娘,你作诗词时,更重情还是景?”
他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思索林婉兮对于爱情的看法,是否和自己一样深刻而执着。
林婉兮抬头,眼睛亮晶晶的,认真地回答:“婉兮以为情与景相辅相成,缺一则诗失色。
公子喜爱哪位诗人?”
她极想知晓苏瑾之在诗词上的偏好,是否能与自己产生更多共鸣。
苏瑾之回答时,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欣赏:“瑾之对太白诗颇为倾心,其诗风豪放飘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般洒脱不羁。
姑娘呢?”
他期待着林婉兮的回应,希望借此进一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与文学品味。
林婉兮道,脸上泛起一抹红晕,眼神羞涩:“婉兮喜易安居士词,其词情真意切,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入微。
公子,您可曾有过相思之情?”
问出此问时,她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既好奇苏瑾之的情感经历,又怕听到他心中己有他人。
苏瑾之微微一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惆怅,轻轻叹了口气:“瑾之亦曾有过,思念如潮水,汹涌而来,难以自抑。
林姑娘,你呢?”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曾经那些思念的日夜,心中满是感慨。
林婉兮脸颊更红了,低下头,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轻声说:“婉兮心中情思,不便言说。”
她心里像有一团乱麻,纠结着如何表达情感,既想坦诚相告,又怕过于冒失。
谈及小镇习俗,苏瑾之介绍时,眼神中满是热情:“小镇端午赛龙舟,观者如潮,龙舟上健儿奋力,场面壮观。
姑娘可曾参与?”
他试图缓解略显尴尬的气氛,让话题更为轻松愉快。
林婉兮笑答,眼睛弯成月牙:“婉兮曾在岸边观之,那热烈氛围己令人心潮澎湃。
还有那端午的香囊,公子可知其制作?”
她在心里松了一口气,顺着此话题继续聊下去,感觉自在许多。
苏瑾之摇头,脸上带着些许歉意:“仅略知大概,姑娘定是精通。”
林婉兮道,神色专注,娓娓道来:“先选料,再裁剪刺绣,最后装香草缝合,每步皆含心血。
公子,小镇中秋放花灯之事,您可熟悉?”
她一边说着,一边悄悄观察苏瑾之的表情,希望从他反应中找到更多彼此共同点。
苏瑾之点头,眼神变得柔和起来:“花灯载愿漂流,美如梦幻。
林姑娘可放过花灯?”
他想象着林婉兮在花灯下许愿的模样,心中满是温柔。
林婉兮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眼神中透着一丝怀念:“放过,那场景宛如梦幻,无数花灯在水面摇曳,似繁星坠落凡间。
公子,您在花灯上写过何心愿?”
她好奇地看着苏瑾之,心里隐隐期待他的答案与自己有关。
苏瑾之眼神变得深邃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婉兮:“瑾之曾写愿与心爱之人相伴一生,共享世间喜乐。
林姑娘呢?”
他鼓起勇气说出这句话,眼神紧紧盯着林婉兮,欲捕捉她每一个细微表情变化。
林婉兮的脸瞬间红透了,嗔怪地看了苏瑾之一眼,眼神中却并无真的责怪:“公子怎可如此追问。”
她的心在胸腔里剧烈跳动,既害羞又甜蜜,仿佛一股暖流在全身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