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吴侬软语醉山东

第2章 追随慢时光

发表时间: 2025-11-11
星传传媒的员工们发现,他们的王总最近很不对劲。

他不再流连于那些灯光迷离的夜店包厢,也推掉了好几场在高端会所的商业应酬。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甚至在周一晨会上,否决了一个利润可观但需要大量炒作和话题营销的网络短剧项目,理由是“格调太低,缺乏真正的美感”。

“王总,您最近……是有什么新规划吗?”

特助小林小心翼翼地询问。

王锌转动着手中的定制钢笔,目光落在办公室落地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天际线,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青石板路、白墙黛瓦、潺潺流水,以及一个在古戏台上水袖轻扬的窈窕身影。

“嗯,”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带着点自嘲,又有些许前所未有的明朗,“在投资一些……长期且有价值的东西。”

他口中的“投资”,此刻正穿着一件简单的棉麻裙子,踩着一双舒适的平底布鞋,站在苏市下属一个古镇的露天戏台上。

台下坐着的,是摇着蒲扇、端着茶杯的当地老人和零星星好奇张望的游客。

沈上招正在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吴侬软语,哀婉缠绵。

王锌就站在人群最后方,靠着一棵粗大的香樟树,安静地看着。

他依然不能完全听懂每一句唱词,但他能感受到那份离愁别绪,更能看到沈上招投入表演时,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

一曲终了,掌声不算热烈,但真诚。

沈上招谢幕,目光扫到树下的王锌时,微微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只是嘴角几不可察地抿了抿。

“你怎么又来了?”

卸完妆出来,沈上招看着倚在车门边等她的王锌,语气刻意保持平淡,但眼底那一丝被追随的、隐秘的欢喜,没能完全藏住。

“来支持沈老师的艺术事业。”

王锌笑着拉开副驾驶的门,动作自然流畅。

他今天没开那辆扎眼的跑车,换了辆相对低调的SUV,更适合乡间小路。

“少来,”沈上招坐进车里,系好安全带,“王总日理万机,时间宝贵,浪费在我这小演员的乡村巡演上,不值得。”

“值不值得,我说了算。”

王锌启动车子,平稳地驶离古镇停车场,“而且,谁说这是浪费?”

他侧头看了她一眼:“我发现,跟着沈老师往这些‘慢生活’的乡村跑,比在酒桌上谈几百万的合同有意思多了。”

这话倒不全是奉承。

最初的追逐,确实带着几分霸道总裁式的势在必得和新鲜感。

但几次下来,王锌是真的开始享受这种节奏。

沈上招带他去的那些乡村,确实如他所说,并非想象中的泥泞杂乱。

它们是现代化进程中精心保留下来的一片片净土,或是发展得宜、充满设计感的美丽乡村。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石板路干净整洁,路边开着各色小店,咖啡馆、书店、手工艺品店与传统的杂货铺、糕团店和谐共存。

空气里是植物清香和食物甜暖的气息,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他们去过一个临湖的村子,沈上招在文化礼堂唱完折子戏,带着他沿着湖岸散步。

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她随手摘了根草茎在手里把玩,跟他讲小时候跟着师父学戏,夏天在乡下晒得黝黑,冬天练功冻得手指开裂的故事。

“那时候苦,但心里干净,就想着把戏唱好。”

她说着,侧脸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柔和。

王锌没说话,只是默默把她护在靠路的一侧,挡开了偶尔驶过的电动车。

他们还去过一个以竹艺闻名的村落,沈上招去表演,顺便拜访一位做竹编的老艺人。

王锌看着她耐心地跟老人聊天,笨拙却又认真地尝试编一只小小的蚱蜢,失败了好几次也不气馁,笑得像个孩子。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这个在舞台上光芒西射的越剧女演员,身上有一种与浮华世界格格不入的、坚韧又纯粹的土地般的质感。

“喂,发什么呆?”

沈上招的声音把他从思绪中拉回,“前面路口右转,我带你去个地方,报答你今天的‘车夫’之劳。”

王锌依言转弯,车子驶入一条更窄些的小路,两旁是茂密的竹林。

几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草坪延伸出去,远处是连绵的茶山,近处有几间设计雅致的民宿和一座透明的玻璃花房。

“这里是我上次来演出时发现的,他家的桂花拿铁和现烤的荷花酥是一绝。”

沈上招语气里带着点献宝似的雀跃。

坐在花房外的露天座位上,捧着温暖的咖啡,吃着甜而不腻的点心,看着远处茶山上如画的景色,王锌忽然觉得内心一片宁静。

这种宁静,是他在苏市商圈挥金如土、在觥筹交错中运筹帷幄时,从未体验过的。

“沈上招,”他放下咖啡杯,看着她被微风拂起的发丝,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我发现,我好像真的开始喜欢上这种‘慢生活’了。”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锁住她有些错愕的眼睛。

“或者说,是喜欢上带我体验这种生活的人。”

沈上招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抹红晕,像天边最美的晚霞。

她下意识地低头去搅动杯中的咖啡,小声嘟囔:“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快吃,荷花酥凉了就不好吃了。”

王锌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没有再紧逼,只是笑意从眼底漫开,如同这午后温暖慵懒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