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科技”研发中心由旧工厂改造而成,挑高的空间里还残留着工业时代的骨架,如今却被最前沿的实验设备填满,充满了某种未来主义的混乱感。
己是深夜,大部分区域陷入黑暗,只有核心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
谢玉衡猛地从人体工学椅上坐起,一把扯下了头上的VR设备,粗重的喘息在过分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额角的冷汗沿着鬓角滑下,冰凉的触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些。
就在刚才,他测试的“神笔”AI在生成一个基于母亲旧照片推算出的虚拟人像时,程序再次顽固地拒绝了“点睛”。
这己是本周内的第七次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像一根细针,戳刺着他内心关于母亲未曾完成的遗憾。
而这一次,异变远超以往。
整个虚拟空间——那片他耗费心血模拟出的、遵循着严格物理规则的宇宙星海背景,突然产生了一阵短暂却剧烈的数据涟漪。
星辰轨迹如同被无形之手搅乱,星云结构在像素级别上溃散又重组,仿佛系统深处有什么东西被惊醒,不耐烦地翻了个身。
几乎在同一瞬间,他颈间贴肉佩戴的那半块“血玉”——一种连实验室最先进的质谱仪都无法完全解析其分子构成的奇异材料,传来一阵短暂却绝不容错辨的灼热。
那感觉,与他几小时前,在发布会首播中看到那个“歸”字破屏而出时,颈间传来的微弱悸动,一模一样!
这不可能是巧合!
强烈的不安与一种近乎本能的兴奋攫住了他。
他快步走到主控台前,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快得带起了残影,指令行如瀑布般滚落。
他调取了集团主系统遭遇“数据风暴”冲击时,实验室外围所有数据链路记录下的原始日志。
总部技术部那群官僚,只会将其草率地定性为“区域性线路干扰”。
但他不信。
他凭借自己编写的、能够捕捉量子层面背景噪音的特殊滤波算法,开始对海量的冗余信息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和剥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的数据流令人眼花缭乱。
终于,在过滤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无用信息后,几条被掩盖在底层、结构极其奇特的异常频谱,如同深海中的幽灵鱼,缓缓浮现在他眼前。
这些信号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波动模式、频率特征,都绝非己知的任何一种网络攻击、自然干扰,甚至是深空背景辐射所能产生。
这更像是一种……共振。
一种与他正在研究的、基于量子纠缠原理构建的下一代“灵犀”通讯协议模型,以及颈间这块伴随他多年、谜团重重的玉石,相关的某种未知频率产生的共鸣!
一个大胆的、近乎荒谬却又能完美解释所有异常的猜想,在他脑海中轰然成型——发布会上的“數據風暴”,刚才实验室的“数据涟漪”,以及这块血玉的两次异常发热,很可能源于同一种……目前科学无法定义的 “信息扰动”或“能量涟漪”。
而苏云绾的归来,与这一切在时间点上形成了诡异的同步。
他猛地靠向椅背,感觉脊椎一阵发凉。
如果他的猜想成立,那么苏云绾……她在这场诡异的“共振”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她是源头?
是接收者?
还是……一个更复杂的变量?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跳出苏氏集团这个被严密监控的体系去寻找答案。
他拿起那部没有任何公司标记、经过高度加密的私人手机,解锁,在联系人列表里找到一个只存了“安”字的号码。
他犹豫了片刻,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悬停。
安先生是他母亲生前的旧友,一个游走在世界灰色地带的信息掮客,掌握着许多不被主流承认的秘辛。
联系他,意味着他将正式踏入一个可能充满危险的未知领域。
但探寻真相的欲望,以及那块再次恢复冰凉、却仿佛沉重了几分的血玉,推动着他。
他不再犹豫,发出了一条信息:”老地方,尽快见一面。
事关‘基石’与‘涟漪’。
““基石”是他与安先生约定的、代指他母亲未竟研究和血玉的暗语。
“涟漪”则是他刚刚为这种未知现象命名的临时代号。
信息发送成功,并自动触发多层加密协议,消失在数字海洋中。
谢玉衡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鹏城的夜景璀璨如星河,一座由数据、资本和欲望构建的冰冷丛林。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颈间的血玉,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
他原本只想完成母亲的研究,揭开“神笔”AI最后的秘密。
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更深、更黑暗的真相边缘。
这个真相,与二十年前的沉船有关,与神秘的家族传承有关,或许,也与那个刚刚归来、眉间带着朱砂、令人无法看透的表姐有关。
实验室的警报早己解除,屏幕上的数据流也恢复了平稳。
但谢玉衡知道,某种东西己经被 irrevocably (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一场超越他所有理论和模型的全新谜题,己经摆在了他的面前。
而他,别无选择,只能追索下去。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