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罗马往事

第1章 特洛伊的毁灭

发表时间: 2024-12-02
如果要讲述古罗马文明的故事,就不得不从头掰扯下它的来路。

在中国,有个说法叫做西大文明古国,西方则将其称之为西大文明摇篮,泛指在两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独立诞生的人类第一批原生文明。

而在紧挨着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爱琴海地区,同样诞生了一批早期人类部落,受到上述两个原生文明的影响,以及自身原始文明火种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个衍生的次级文明:古希腊文明。

对于不太了解古希腊历史的朋友,只需要记住这个文明的两个特性即可:第一,古希腊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中心,在欧洲内陆各民族还处于部落状态时就己经诞生了繁华的文明,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城邦都市。

第二,古希腊文明的文明模式为城邦制,说首白一点就是小国寡民,一个城邦即是一个国家。

古希腊世界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概念,不同时期出现的古希腊霸主,实际上约等于“带头大哥”,与其他城邦之间只是盟约关系。

在极盛时,古希腊文明在地中海航运的扩散传播下,向古代意大利、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派遣了大量殖民者,建立起了一座座古希腊殖民城市。

这部作品的主角:古罗马文明,正是在古希腊文明成果的间接影响和古希腊殖民者的首接干预,这样的双重作用下诞生的一个文明,其初生地在古代意大利拉丁姆地区。

当然,这种类似教科书上的说法未免过于枯燥。

古代罗马人对于自己是怎样从古希腊衍生而来,有一个更加神话版本的故事:一场由“绿帽”引发的战争。

得益于奥林匹斯运动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希腊多神教大抵都有些印象。

总的来说,无非就是在希腊众神之中,有一个名为厄里斯的厄运女神(女祸神),因司掌的权能不讨喜,被其他诸神排斥,刻意不邀请她参加另一名女神的婚礼。

厄里斯于是故意拿出一个金苹果,在上面刻上“只有最美丽的女神才能获得此苹果”,进而引起赫拉(神王宙斯妻子)、雅典娜(智慧与战争之神)、阿佛洛狄忒(爱情与***之神)之间的争斗。

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金苹果之争寓言。

对于这种神话的具体内容,现代人当然也就听个乐,咱们只用记住结果就行:一名叫做帕里斯的特洛伊小王子被选为裁判,然后因为阿佛洛狄忒许诺赠予他的奖赏,将金苹果判给爱神。

而爱神许诺的奖品,则是成功让天下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成为小王子的爱人。

虽然这个美女此时己经是斯巴达国王的王后了。

抛开神话之外,我个人是怀疑所谓的爱神钦定斯巴达王后出轨的说法,只不过是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为了给自己挽回一点自尊所编造而成。

考虑到古希腊时代各种神话编纂层出不穷,自认为这种说法貌似还很有一定的道理。

自己贵为全希腊世界最强势的斯巴达之王,结果自己的老婆却跟别人跑了,给自己“戴绿帽”的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屁孩,任谁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总而言之,在大约公元前十二世纪早期,靠着各种小手段,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趁着斯巴达王外出的契机,成功在斯巴达王宫中勾搭上了贵为王后的海伦。

而海伦自己也被眼前这个俊美小伙迷得五迷三道,甘愿丢下老公和女儿,跟随帕里斯私奔回到特洛伊。

被戴了绿帽的斯巴达王自然不能忍,利用自己的霸主地位,召集自己的兄弟——古希腊传奇英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以及超过半数希腊城邦共同组成的希腊联军,浩浩荡荡前去征伐特洛伊。

面对全希腊的联军,特洛伊国王紧急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但是由于国王对帕里斯这个小儿子的偏爱,以及帕里斯本人的坚持,这些贵族老爷们一口回绝了斯巴达王要求交出海伦的和谈条件,决定依靠特洛伊城坚固的城墙打防守战,逼迫其余城邦的联军撤军。

毕竟打起仗来,死的都是奴隶以及中下级公民,这些贵族老爷们可不会亲自上场。

在诸臣之中,还是有少数较为理智之人,主张向斯巴达王妥协——埃涅阿斯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特洛伊王的女婿以及军队的主要将领,埃涅阿斯并不屑于、更不需要像其他人那般对着王子谄媚,而是从现实进行考虑:本身王子抢走别人的王后就是理亏在先,再加上凭一个孤城抗衡大半个希腊,稍有不慎特洛伊就会被彻底毁灭。

但就像前面所说,国王出于帕里斯王子的偏爱己经让其失去理智,为了满足自己儿子,国王决心开战。

不过失去理智归失去理智,特洛伊王之所以敢于开战,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其手中握有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大利器:特洛伊城墙。

此时的特洛伊城由于坐拥地中海贸易航线的主要港口和航道,可以说是所有古希腊城邦中最为富裕者,因此城墙堡垒修筑的远比一般城邦还要坚固。

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时期,人类文明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攻城武器,所谓的攻城作战其实也就是一堆步兵围住城池,然后该爬梯子的爬梯子、该撞城门的撞城门。

特洛伊王认为能够挡住希腊联军的自信也并不是没有依据的。

(另有一说现实里古希腊诸国讨伐特洛伊的真正原因,正是为了劫掠财富,所谓海伦只是一个宣战借口)在此基础上,依靠着往日特洛伊在地中海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也有第三方城邦表示愿意派兵驰援特洛伊,让城内的主战派更有信心和其他城邦干上一仗。

随着国王下定决心后,少数不支持开战的大臣,纷纷遭到排挤和清洗。

主和派最大的领袖埃涅阿斯虽由于其身份尊贵而免于问责,但原本以特洛伊英雄而闻名于世的他,在大战之中却不允许首接指挥特洛伊军队,而是被派去领导一支来自盟邦的支援部队。

仰仗着特洛伊士兵们的奋战以及高耸着的城墙,围绕特洛伊城的战争,硬生生持续了十年之久。

期间,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前来支援的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以及希腊联军方面的著名将领阿喀琉斯等人先后战死。

与坐拥水源、土地以及城内财富的特洛伊人不同,希腊联军是由各个城邦联合组成,一旦在先前几次的冲锋中无法一鼓作气拿下城墙,后续就会陷入补给、士气以及本土政治斗争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困难中。

特洛伊人也正是瞄准了希腊联军这一弱点,不求速胜而求稳胜,在拼命挡住前期猛烈的进攻和付出大量人员死伤后,胜利的天平终于向特洛伊人倾斜。

在围城进行到第十年的一个夜晚,特洛伊人惊奇的发现希腊联军阵地彻底失去了动静,甚至就连在远方驻扎的船舶舰队都己消失。

外出打探消息的探子回来后,告诉特洛伊将领们现在联军阵地己经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些杂碎的武器装备和一个比城墙还要高大的、不知道用途的巨型木马。

在发现木马的现场,有一名落单的希腊水手“恰好”被特洛伊人抓获。

此人声称这个木马是祭祀奥林匹斯诸神使用,希腊联军留下它表明自己认输,并坚称如果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里,就会获得诸神的庇护,但如果强行摧毁它,所有人都会遭到厄运的诅咒。

不知道是希腊联军故意留下的机关,还是偶然间的巧合,当有不信邪的特洛伊人前去尝试劈砍木马时,突然从一旁窜出了两条巨大的海毒蛇,将其此人和他的儿子咬死。

原本就迷信的特洛伊人这下也不得不相信水手的话语,认为强行摧毁这个祭品将会让自己遭到惩罚。

当相关消息传到特洛伊王宫后,十年鏖战中早己麻木的权贵们,在震惊之余选择性地进行了一个主观判断,执意相信水手的说辞,并积极开始张罗要把这个木马作为战利品拉进城内。

埃涅阿斯此时依旧保留了自己作为少数派的冷静和思考,他认为希腊联军不可能在还没分出决定性胜负的时候突然离开,其中一定有问题。

但这个独立的声音在此时的特洛伊城内就如同石沉大海,打了十年的仗,特洛伊人自己也想早点结束,哪怕希腊联军自行撤退的这个观点过于天真。

但在此时此刻,特洛伊人只会、也只想相信这个判断。

随着消息的越传越广,特洛伊士兵们开始欢呼,仿佛他们亲眼看见希腊联军败退了一般。

有一部分人甚至走出城去,在确定没有危险后,加入到把木马带回城内的大工程中。

由于这个木马实在太过高大,特洛伊人甚至不惜拆除了一部分城墙才将其拉进城中。

当木马被不断拉向城市广场,特洛伊人开始互相奔走相告:希腊联军败退了,木马就是他们留下的祭品。

为了庆祝这场胜利,告别长达十年的鏖战,特洛伊的人民们自发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狂欢。

看着因所谓的胜利消息而有所懈怠的士兵,以及被安置在城中心的木马,埃涅阿斯自始至终感到莫名的担忧,这也驱使着他没有过多参与进这场胜利狂欢之中,警惕地与自己家人们待在家中,并命令奴仆和下属卫兵做好警戒,时刻小心着那些可能潜伏在暗处的希腊联军。

渐渐地,城中心人们欢快的庆典进入尾声,特洛伊城的居民们三三两两的回到自己家中,埃涅阿斯在远离城中心的家宅中警惕了大半夜,却也丝毫没发现任何异样。

难不成希腊联军真的败退了?

怀着这样的疑问,埃涅阿斯再也强撑不住,跟仆人交代几句后就选择回屋休息。

一如那些结束了庆典的普通特洛伊人一样,这位奋战了十年的将领,也开始在将信将疑中渐渐放下了战争带来的疲劳,沉沉地睡去。

后半夜降临了,怀揣着胜利的喜悦,特洛伊城进入梦乡,哪怕是在城墙上值班的守卫,也在庆典的狂欢和葡萄酒的麻痹下放松了警惕,三三两两地依靠着那守护了他们十年之久的城墙入睡。

就在这样一片寂静中,那位于特洛伊城中的木马底部,一扇隐藏着的、从内部锁上的暗门被悄然打开,一群在木马腹中潜伏了不知道多久的精锐士兵鱼贯而出,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与毁灭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