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林时忆都有些心神不宁。
坐在工位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报表数据,那些数字仿佛都变成了扭曲的甲骨文。
同事们的谈笑声,听起来也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琉璃。
午休时,她鬼使神差地没有点外卖,而是走到了公司附近的小公园里。
公园一角,有个老人正用巨大的毛笔,沾着清水在青石板上练字。
笔走龙蛇,写的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人写得投入,笔锋苍劲有力。
林时忆站在不远处,安静地看着。
清水在青石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笔画流转间,她仿佛看到的不是诗句,而是一幅活动的画卷:· 清冷的月光洒在雕花的木窗棂上,窗外是摇曳的竹影。
她穿着一身素色的襦裙,坐在一盏昏暗的油灯前,手里拿着一封家书,信纸的边缘己经被摩挲得起了毛边。
一种难以言喻的、刻骨的乡愁萦绕在心间,浓得化不开。
那是一种远离故土、归期渺茫的怅惘……她的眼眶莫名有些发热。
“小姑娘,也喜欢书法?”
老人写完最后一笔,笑呵呵地抬起头。
林时忆回过神来,有些慌乱地擦了擦眼角:“写得真好……就是觉得,有点想家。”
老人爽朗地笑起来:“李白这首诗啊,写尽了千年游子的心。
不管过去多少年,这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
不管过去多少年……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动了她心底某个尘封己久的锁扣。
下班回家后,她破天荒地没有立刻瘫倒在沙发上刷手机。
她走到书桌前,从抽屉最深处翻出一个旧木盒。
盒子里没有珠宝,只放着一堆稀奇古怪的小东西:一块光滑温润的、像是从某条河滩上捡来的鹅卵石;一小片边缘磨损得厉害、看不出年代的碎陶片;几枚锈迹斑斑的铜钱,上面的字迹早己模糊不清;还有一支干枯折断、却仍带着隐隐香气的梅花枝。
这些都是她从小到大莫名奇妙收藏起来的“破烂”,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留着它们,只是每次看到,心里都会泛起一种奇异的安全感和……悲伤。
她拿起那片碎陶片,指尖轻轻抚过粗糙的断面。
突然,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毫无征兆地闯入她的脑海:“这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用泥条盘筑法手制,烧成温度不高,所以胎质不算坚硬。
上面的黑彩是氧化锰颜料,画的是鱼纹和三角纹的组合,象征……”她猛地顿住,被自己脑子里冒出来的、如此具体而陌生的知识惊呆了。
仰韶文化?
泥条盘筑法?
氧化锰?
她一个普通的文科生,怎么会知道这些连很多专业人士都未必能一眼看出的细节?!
她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又拿起那枚最旧的铜钱。
“这……这是秦半两,青铜铸,体圆孔方,钱文高挺,是始皇统一币制后的……”砰!
铜钱从颤抖的指间滑落,掉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时忆跌坐在椅子上,脸色煞白,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一个荒谬绝伦、却又无比强烈的猜想,像破土的春笋,疯狂地在她脑海中生长。
那些不是梦!
那些幻觉也不是想象力过剩!
那些是她……亲身经历过的记忆?!
她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心跳如鼓。
需要证据!
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或者推翻这个疯狂的念头!
她的目光扫过书架,落在一本厚厚的历史图册上。
她冲过去,近乎粗暴地翻动着书页。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春秋战国、秦汉……她的手指划过那些复原图、文物照片,对应的、零碎却无比真实的感官记忆如同潮水般冲击着她的神经。
当她翻到一页展示殷墟甲骨坑的照片时,白天那剧烈的头痛和幻视再次袭来,甚至更加凶猛!
“呃……”她痛苦地捂住头,支撑不住地跪坐在地板上。
这一次,记忆的碎片不再是模糊的闪回,它们开始变得有序,试图串联起来!
五千年的时光……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轮回……所有的记忆都被完整地带到了下一世……她,林时忆,一个看似普通的现代女孩,是一个活了五千年,亲身经历过中华文明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