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言情小说 > 青瓷旧梦

青瓷旧梦

沈老师啊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青瓷旧梦》是沈老师啊创作的一部纯讲述的是陶夭沈栖川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故事主线围绕沈栖川,陶夭展开的纯爱小说《青瓷旧梦由知名作家“沈老师啊”执情节跌宕起本站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58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6 01:47:3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青瓷旧梦

主角:陶夭,沈栖川   更新:2025-10-16 03:46: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雨中的邂逅江南的雨季总是缠绵悱恻,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将整个龙泉古镇笼罩在氤氲的水汽中。陶夭站在廊桥下,无奈地看着越下越大的雨,

手中的测绘图纸已被飘落的雨滴晕染开淡淡的水痕。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棉麻衬衫,

衣角绣着几枝淡雅的青花瓷纹样,这是她最喜欢的一件衣服。雨水打湿了她的发梢,

几缕乌黑的长发贴在脸颊上,更衬得肌肤如玉。她有一双特别的眼睛,不是纯粹的黑色,

而是在光线下会泛出淡淡的琥珀色,此时正因为烦恼而微微眯起,长睫上挂着细小的水珠。

“看来要等雨小些再走了。”她轻声自语,将图纸小心地收进防水背包里。就在这时,

一柄天青色的纸伞悄然遮过头顶,阻断了绵绵雨丝。陶夭讶然回头,

看见一个身形修长的男子站在身后。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却自有一种清雅的气质,

像是从水墨画中走出来的人物。“需要帮忙吗?”他的声音温和醇厚,

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陶夭一时怔住了。伞面上绘着精致的青花缠枝莲纹,

在雨水的浸润下,那些花纹仿佛活了过来,在素白的纸面上轻轻摇曳。

更让她移不开视线的是他别在衬衫襟口的钢笔,笔夹上坠着一枚小小的碎瓷片,

在朦胧的雨光中泛着她再熟悉不过的秘色光泽。“我...我在避雨。

”她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却不明白为何心跳得这样快。男子微微一笑,

眼角泛起细浅的纹路,像是经常笑的人。“看出来了。不过这场雨一时半刻不会停,

我正好要去前面的博物馆,可以送你一程。”他的眼睛是罕见的深褐色,

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润。鼻梁挺直,唇形薄而分明,组合成一张既俊朗又带着书卷气的面容。

最特别的是他的神情,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静,仿佛历经沧桑的古瓷,

在岁月中沉淀出独特的气韵。陶夭这才注意到他另一只手提着一个小木箱,

箱子上刻着与伞面相似的缠枝纹。“你是...”“沈栖川。”他简单自我介绍,

“在博物馆负责文物修复工作。”“陶夭。”她下意识地回应,“我是省考古研究所的,

来这边做古窑址的测绘工作。”说话间,她不经意瞥见他抬起的手腕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形状奇特,像是一道碎裂的瓷纹。不知为何,这道疤痕让她心头莫名一紧。“幸会。

”沈栖川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讶异,“那么,陶研究员,

请吧。”他们并肩走在被雨水洗得发亮的青石板路上,伞面不大,为了不淋湿,

两人的距离靠得很近。陶夭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和矿物颜料的气息,

与这古镇的韵味奇妙地契合。“这把伞很特别。”她忍不住说道。

沈栖川低头看了看伞面:“自己做的。仿的是南宋时期的青花瓷纹样。

”“你是做文物修复的,还会做纸伞?”“家学渊源。”他淡淡带过,

目光却若有所思地落在她脸上,“陶小姐对青花瓷很熟悉?

”陶夭轻轻点头:“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宋代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说话间,他们已经走到了博物馆门口。

沈栖川收伞的动作优雅从容,雨水顺着伞骨滴落,在地面上晕开深色的水痕。“谢谢你的伞。

”陶夭说道,心中竟有些莫名的不舍。沈栖川看着她被雨水打湿的肩头,

忽然从木箱中取出一块天青色的手帕:“擦擦吧。”手帕的材质是上好的棉布,

染着极其雅致的青瓷色,一角绣着一个小小的“川”字。陶夭接过来,

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的手指,一阵奇异的酥麻感顿时从接触点蔓延开来。他们同时怔住。

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廊檐下的雨帘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

只余下两人之间无声的电流在涌动。陶夭清楚地看见,沈栖川的瞳孔微微放大,

眼中闪过与她同样的惊愕与困惑。“我们...”他欲言又止。陶夭的心脏狂跳起来,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胸腔中翻涌。她确信从未见过这个人,可是为何,

他的眼神、他的声音、甚至他身上的气息,都带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熟悉?“我们以前见过吗?

”她终于问出了这个突兀的问题。沈栖川沉默片刻,轻轻摇头:“应该没有。若是见过,

我一定不会忘记。”这话本该显得轻浮,可是由他说出来,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真诚。

陶夭将手帕还给他,指尖微微发颤:“谢谢。我该去工作了。”转身走进博物馆时,

她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背影,如同穿越了千年的守望。

第二章 修复室的秘密博物馆的修复室里弥漫着特殊的气味,

那是桐油、矿物颜料和古老木材混合的气息。陶夭戴着白色棉质手套,手持鹿皮布,

正轻轻擦拭着刚拼接好的青瓷瓶颈。这件出土自南宋龙泉窑遗址的瓷器碎裂成了二十七片,

她花费了整整两周时间才完成初步拼接。窗外依然细雨绵绵,为玻璃蒙上一层水雾。

修复台上的光学显微镜散发着冷白的光,陶夭调整着焦距,X光片上显示瓶底有隐藏刻字。

当夭川永合四个汉隶小字在屏幕上清晰浮现时,

她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那笔锋的转折、结构的疏密,

竟与她昨夜临帖练习的字体如出一辙。一阵轻微的眩晕袭来。这是第三次了。

每当她长时间凝视这件青瓷,总会有种奇异的既视感,

仿佛那些碎裂的瓷片在向她诉说着什么。更让她不安的是,那个叫沈栖川的男子,

从第一次见面后,就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他的眼神,他的声音,他腕上的疤痕,

还有那枚瓷片吊坠,都带着某种神秘的吸引力。助手小陈叩门而入:“陶老师,

有位沈先生来看他家族捐赠的那批瓷器。”陶夭抬头,正好对上那双记忆中的眼睛。

沈栖川今天穿着一件青白竖条纹衬衫,颜色恰如展厅中央那件雨过天青釉纸槌瓶。

他站在门口,身形挺拔如修竹,雨水的湿气还停留在他微湿的发梢,

整个人像是从江南烟雨中走出来的一般。“听说修复工作遇到了难题?”他的声音依然温和,

却比初次见面时多了一丝关切。陶夭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的,

这件青瓷对瓶的破损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她侧身让他看清工作台上的瓷器,

“不过我们发现了有趣的东西。”沈栖川走近,俯身观察显微镜下的影像。

当他修长的手指轻触展柜玻璃时,陶夭眼前忽然闪过一个幻象:同样的一双手,

正扶着陶轮上的泥坯,釉料顺着旋转的瓶身流淌,渐渐勾勒出她梦中常见的那幅仕女图。

幻象转瞬即逝,却真实得让她心跳加速。“这些刻字...”沈栖川直起身,

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探究的意味,“陶老师,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同样的问题,

同样的悸动。陶夭感到一阵恍惚,仿佛时光在这一刻重叠。“三个月前,

在廊桥...”她轻声提醒。沈栖川却摇头:“不,在那之前。”他的眼神深邃,

像是要望进她的灵魂深处,“第一次见到你,就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

好像...我们已经认识了很久。”修复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陶夭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还有窗外淅沥的雨声,交织成一张迷离的网。

“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她终于承认。沈栖川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走近一步,

从口袋里取出那枚钢笔,轻轻取下笔夹上的瓷片吊坠:“知道这是什么吗?”陶夭屏住呼吸。

那瓷片的颜色、质地,都与她正在修复的青瓷对瓶如出一辙。更神奇的是,瓷片上的纹路,

竟与X光片上显示的隐藏图案有几分相似。“这是...”“家传的。

”沈栖川将瓷片放在她掌心,“据说出自一对南宋时期的青花对瓶。”瓷片触手温润,

不像普通的瓷器那样冰凉。陶夭的手指微微颤抖,一种奇异的熟悉感从瓷片传来,

仿佛它本就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对青瓷瓶是你曾祖父捐赠的?”她想起之前的资料。

沈栖川点头:“家族记载,曾祖父在战乱中保护了一批文物,其中就包括这对青瓷。

如今捐赠出来,是希望它们能得到专业的修复与研究。”他顿了顿,

目光落在她脸上:“不过现在看来,或许还有别的意义。”陶夭将瓷片还给他,

指尖不经意间再次相触。这一次,那种奇异的酥麻感更加明显,

伴随着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在她脑海中闪现:一双沾满陶土的手,旋转的陶轮,燃烧的窑火,

还有...离别时撕心裂肺的痛楚。她踉跄了一下,沈栖川及时扶住了她。“你还好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真切的担忧。陶夭靠在他怀中,能闻到他身上清雅的松香气息,

混合着淡淡的墨香。这个怀抱如此熟悉,仿佛她曾经在这里停留过千百次。

“我不知道...”她轻声说,“每次接触这些瓷器,总会有些奇怪的幻觉。

”沈栖川没有立即松开她,而是轻轻扶她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他的动作温柔而克制,

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关切。“事实上,”他沉吟道,“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特别是接触到某些古物时,会看到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画面。

”陶夭惊讶地抬头:“你也是?”他点头,眼神复杂:“尤其是见到你之后,

这些幻象更加频繁了。”两人相视无言,却在沉默中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些事情,

无法用常理解释,却又真实地存在着。雨停时,

沈栖川提议:“要不要去看看它们最初诞生的地方?我在古镇有一座修复工坊,

或许能帮助你理解这些瓷器的制作工艺。”陶夭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第三章 古镇工坊古镇距离市区不过一小时车程,却仿佛穿越了时空。

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两岸白墙黛瓦,偶尔有撑着油纸伞的行人慢步走过。

路旁的栀子花开得正盛,洁白的花朵在雨后的清新空气中散发着甜香。

沈栖川的工坊坐落在一座经过改造的古老院落中,既保留了传统的木结构,

又加入了现代化的设备。一进门,陶夭就被工作台上各式各样的陶瓷试片吸引了目光。

“这些都是你烧制的?”她拿起一片天青釉的试片,对着光细看。釉色清澈如水,微微泛蓝,

与博物馆那对青瓷如出一辙。“业余爱好。”沈栖川点燃窑炉,“我主业是古建筑修复,

陶瓷只是...一种执念。”他说“执念”二字时语气微妙,陶夭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午后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侧脸线条优美,鼻梁高挺,

下颌的弧度刚毅中带着柔和,是那种越看越有味道的长相。陶夭在工坊内慢慢踱步,

感受着空气中松木和矿物颜料的香气。当她看见墙上挂着一幅栀子花的水墨画时,

胸口忽然一阵悸痛。画中的栀子花栩栩如生,花瓣上甚至还带着露珠。

题跋是一首小诗:“素胚勾勒青花色,釉里红颜旧时妆。千年窑火终不灭,只为再续前世缘。

”“你怎么了?”沈栖川及时扶住微微踉跄的她。“没什么,只是突然有点头晕。

”她指着那幅画,“这幅画...很特别。”沈栖川的眼神变得深邃:“我的拙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