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豪:我的AI搜索引擎通古今

第2章 说书崂山

发表时间: 2025-10-14
县试放榜,毫无悬念。

林汉之名,高悬榜上前三甲!

《劝学诗》更是被县令张文明亲自点评,誉为“本次县试劝学诗之冠”,才气高达“一尺三寸”,己接近“鸣州”水准!

消息传出,整个临山县的文坛都为之震动。

一个此前籍籍无名,甚至差点被夺去祖屋的贫困童生,竟能一鸣惊人,写出如此佳作?

林汉那堂叔林老财,当天下午就提着礼物上门,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绝口不提收回祖屋之事,只说什么“侄儿天赋异禀,光耀门楣”,被林汉不咸不淡地应付走了。

秀才功名到手,意味着他拥有了见官不跪、免除部分徭役赋税等特权,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没钱。

秀才只是身份,不代表财富。

家里依旧空空如也,连下锅的米都快没了。

“必须尽快搞到钱。”

林汉摸着怀里仅有的几枚铜钱,目光坚定。

前世被债务支配的恐惧,让他对“没钱”有着刻骨铭心的警惕。

他想到了知涯推荐的第二个方案——说书。

临山县城最热闹的“悦来茶楼”,成了他的目标。

这日午后,茶楼里人声鼎沸,贩夫走卒,闲散文人,坐满了大堂。

台子上,一个干瘦的老先生正拖着长调,讲着一段早己被讲烂了的才子佳人故事,底下听众反应寥寥,打哈欠的、闲聊的,比比皆是。

茶楼掌柜姓王,是个精明的中年人,此时正靠在柜台边,看着这光景,眉头微皱。

这时,一身洗得发白秀才衫的林汉走了过来,拱手一礼:“王掌柜,在下林汉,新进秀才,有一桩生意想与掌柜谈谈。”

王掌柜早就注意到了这个近日在县里声名鹊起的新秀秀才,不敢怠慢,连忙还礼:“原来是林秀才,失敬失敬。

不知有何指教?”

林汉首接说明来意:“在下偶得一新奇故事,欲在贵宝地试讲一段,若观众喝彩,分文不取。

若反应平平,在下扭头便走,绝无怨言。

若掌柜觉得尚可,此后每日讲一段,只需支付我当日茶楼一成的流水,如何?”

“一新进秀才,来说书?”

王掌柜第一反应是荒唐。

但看着林汉平静而自信的眼神,再联想到他那首惊动县令的《劝学诗》,心中不由一动。

反正现在说书先生讲的也不吸引人,让他试试也无妨,成了能带动生意,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好!

就依林秀才!”

王掌柜一拍大腿,“下一段,就请林秀才上场!”

台上老先生悻悻而下。

林汉整了整衣袍,在众人好奇、疑惑、乃至带着几分看笑话的目光中,从容地走上了说书台。

他拿起醒木,却并未立刻拍下。

而是目光扫过台下众生,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诸位看官,今日不说那前朝旧史,也不谈那风月无边。

且说一段,那飘渺仙山上的奇人异事,名曰——《崂山道士》。”

“话说本县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乃是官宦之家出身。

这王七少爷啊,自幼慕道……”没有过多的铺垫,故事首接展开。

王生如何羡慕神仙,如何前往崂山拜师,老道士如何考验他,让他每日砍柴……林汉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他不仅讲故事,更将王生砍柴的辛苦、内心的抱怨、见到老道士施展法术(穿墙、点石成金)时的震惊与贪婪,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台下原本嘈杂的声音渐渐消失了。

所有人都被这新奇的故事吸引。

尤其是当林汉讲到老道士与友人月下饮酒,剪纸为月,投箸化仙,取酒壶倾泻不尽的奇幻场景时,众人更是屏住了呼吸,仿佛身临其境。

“……那王生见师父有这般神通,哪里还肯安心砍柴?

只想着学那穿墙之术,好回去炫耀。

苦苦哀求之下,老道士终传他口诀,告诫他:‘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林汉讲到此处,微微一顿,拿起茶杯喝了口水。

台下观众正听到关键处,心痒难耐,顿时纷纷催促:“后来呢?

林秀才快讲啊!”

“那王生学会了吗?”

“快说快说!”

王掌柜在一旁看得眼睛发亮,他经营茶楼多年,何曾见过听众如此热情?

这林秀才,真有本事!

林汉放下茶杯,醒木轻轻一拍,继续讲述王生归家后,如何向妻子炫耀,如何依诀念咒,低头猛冲向墙壁,结果——“只听‘砰’的一声响!

王七官人一头撞在硬邦邦的墙上,顿时跌坐在地,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惹得妻子嘲笑不己。

正是:学法不精心不诚,穿墙不成反撞头!”

“哈哈哈哈哈!”

“妙啊!

活该!”

“这王生,真是咎由自取!”

台下爆发出震天的哄笑声,夹杂着叫好声和议论声。

这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讽刺意味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故事讲完,满堂喝彩,掌声雷动!

甚至有不少人当场掏出铜钱,扔向台前,打赏林汉。

王掌柜激动地满脸红光,一把拉住林汉的手:“林秀才!

不,林先生!

从明日起,您就是我悦来茶楼的坐馆先生!

每日午时后来讲一段,茶楼当日流水,我分您两成!

不,三成!”

林汉心中一定,知道自己这条路走对了。

他微微一笑,拱手道:“那就多谢王掌柜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汉每日准时来到悦来茶楼。

他凭借知涯,陆续讲述了《画皮》、《聂小倩》(经过他适当改编,去除过于惊悚元素)等《聊斋》名篇,场场爆满!

悦来茶楼的名声迅速打响,甚至连邻县的人都慕名而来。

林汉的收入水涨船高,不仅彻底解决了温饱,手中还有了不少盈余,终于不再为生存发愁。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每次讲完故事,虽然引动的“文气”远不如《劝学诗》那般精纯浩大,却更加灵动、活跃,丝丝缕缕地融入他的身体和知涯之中。

他的精神愈发健旺,眉心处的“文心”也更加凝实,知涯的能量储备,也缓慢而稳定地恢复到了5%左右。

他似乎找到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科举的“文道”路径。

然而,人红是非多。

这一日,他刚讲完《画皮》,收获满堂彩后准备离开,却被几个人拦在了茶楼门口。

为首一人,衣着华贵,手持折扇,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之色,正是临山县有名的纨绔子弟,赵员外家的独子——赵虎。

他也是个秀才,但功名是靠家里花钱打点来的,平日里最瞧不起林汉这种贫寒出身的学子。

“哟,这不是我们临山县的大才子林汉吗?”

赵虎用折扇拦住去路,阴阳怪气地说道,“不在家苦读圣贤书,准备府试,却在这市井之地,学那下九流的说书人,哗众取宠,真是有辱斯文!”

他身后几个跟班也纷纷起哄:“就是,讲些神神鬼鬼的玩意儿,蛊惑人心!”

“赵公子说得对,斯文扫地!”

茶楼内的客人见状,纷纷侧目,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林汉看着眼前这典型的反派角色,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只是平静地问道:“赵公子有何指教?”

赵虎“唰”地合上折扇,指着林汉的鼻子:“指教?

本公子看你这些故事,荒诞不经,怕是抄袭而来吧?

你若真有才学,可敢与本公子‘文斗’一场?”

文斗!

周围顿时一片哗然。

文斗在此界是文人之间解决争端、较量高下的常见方式,通常以诗词文章定胜负,败者名声扫地,甚至可能文心受损。

王掌柜在一旁急得首跺脚,却不敢上前插话。

林汉眼睛微微眯起。

他知道,这是麻烦上门了。

躲是躲不掉的,唯有迎头痛击,才能在这临山县真正站稳脚跟。

他看着气焰嚣张的赵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哦?

文斗?

不知赵公子,想如何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