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星光实验室的温柔奇迹

第2章 星光实验的起点

发表时间: 2025-10-13
苏明的办公室很小,窗外晨曦刚刚洒进来,映在他桌上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

桌面凌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器材模型、文献、手绘的电路图,还有一支己经写得发烫的钢笔。

苏明目光专注地盯着纸上一串公式,嘴唇微微翕动,仿佛在和某个无形的世界对话。

他己经彻夜未眠。

思绪仍漂浮在昨天深夜的某个节点——那一刻,他仿佛真正看见了“星光实验”的全貌。

那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设想,一种用量子纠缠模拟宇宙早期星云演化过程,以此寻找生命本源的实验。

他想用实验室的微型宇宙,去追问人类为何而生,生命为何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普通人会觉得荒谬。

但苏明的眼里,这一切都合乎逻辑,且美得不可方物。

他在纸上画出了新的实验框架。

中心是一台“星光发生器”——用特制的高纯度晶体和超导线圈制造出的封闭空间,内部有极端低温和高强度磁场。

理论上,苏明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制造出一片微型“星云”,然后通过量子干涉和纠缠技术,观测到粒子自组织形成复杂结构的过程。

他的设想疯狂,却并非毫无根据。

纸上的数据和公式都无懈可击,但现实却总是充满阻力。

“资金、设备,还有人手……”苏明揉了揉太阳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的实验室还只是学校边缘的一间小屋子。

校方在他博士毕业时,给了他一笔微薄的启动资金和一间破旧的实验室。

大部分仪器都己过时,只有那台勉强能用的低温恒温器和一套二手光学设备,还能支撑他做一些基础实验。

苏明的理想远远超出了这些条件。

他需要一台超导磁体,需要一批高灵敏度的量子探测器,还需要一台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到绝对零度附近的冷却系统。

这些设备的清单一列出来,价格就像天文数字般令人绝望。

他曾尝试向学校申请更多拨款,但院长一脸为难:“苏明,你的想法固然新颖,但我们学校经费有限,而且你这个方向,实在太前卫了,评审专家恐怕也很难理解……”他也曾试图找企业赞助,但对方翻看了他的计划书后,语气婉转:“苏博士,您的研究很有想象力,不过,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实际产出,我们公司可能暂时无法支持……”技术瓶颈同样困扰着他。

现有的量子探测器灵敏度远远不够,他需要的精度,是国际上只有极少数顶级实验室才能达到的。

至于超导磁体的制造更是难上加难,国内能生产的工厂屈指可数,价格高昂,还需要等待数月才能交付。

但苏明没有放弃。

他把所有的压力都化作了动力。

白天,他带着几个研究生做基础实验,晚上则自己埋首纸堆,想方设法降低实验的设备要求,修改方案,甚至亲自手工改造仪器。

有时候,他会和实验室助手林晓讨论到深夜。

林晓是他最早的学生,个子不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双眼睛里总带着点崇拜和疑惑。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们能做到吗?”

林晓有一次小声问。

苏明笑了笑,语气很温柔:“我相信。

你看,宇宙这么大,我们能在实验室里模拟其中的一粒尘埃,己经是奇迹了。

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敢于想象不可能,并一步步去靠近它。”

林晓也笑了,露出了孩子般的神情。

但理想终究要面对现实。

一个月过去,实验进展缓慢。

苏明本以为能顺利搭建的第一代“星光发生器”,却在调试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

磁场不稳定,晶体内部出现微小裂缝,冷却系统的温度也总是达不到标准。

他一遍遍在笔记本上记下失败的原因,不断调整参数。

每当夜深人静,实验室只剩下他一个人时,苏明会打开窗,让夜风吹进来。

遥远的星空下,他仿佛能听见宇宙的心跳,那是他永远的动力。

有一天傍晚,林晓兴奋地跑进实验室,手里拿着一封邮件。

“老师,是‘星光计划’的回信!”

林晓兴奋地说。

苏明忙接过来。

那是他上个月投出去的科研基金申请,他把自己的设想写成了长达三万字的申请书,寄往国内一个知名的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

信封很薄,苏明摸着信纸,心脏跳个不停。

他慢慢拆开,低头一行一行地看。

信里用官方语气写着:“……您的项目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探索价值,但鉴于目前实验条件的限制,本轮评审未能通过……”林晓有些失望地低下头,苏明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他早有预料,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没关系,我们继续。”

苏明拍拍林晓的肩膀,“只要路没断,就还有希望。”

他转身走到实验台前,凝视着那台还在不断发出嗡嗡声的老旧仪器,像是在和它对话。

夜色渐浓,星光透过窗户洒进实验室。

苏明静静地站着,脑海里一遍遍演算着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他知道,所有的奇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自我怀疑之后,那微弱的星光才会在黑暗中被点亮。

也许,星光实验的起点,就是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实验室,就是这份笃定与执着。

苏明轻轻合上笔记本,抬头望向夜空,眼中闪烁着坚韧的光。

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不会停下脚步。

因为在他心里,己经有了一道属于自己的温柔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