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他在老建筑拆迁现场拦住我时,西装袖口还沾着石灰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10

12025年深秋,我在“永盛地产”会议室的投影幕布前,

把老城区改造方案的最后一页定格——画面里,民国时期的青砖小楼被保留下来,

周围环绕着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群,配文写着“新旧共生,让历史住进现在”。

台下一片寂静。永盛地产的高管们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投向主位上的男人——陆承渊。

他穿着深灰色定制西装,指尖夹着一支钢笔,指节分明的手在桌沿轻轻敲击,

目光落在幕布上的青砖小楼上,没说话,却让整个会议室的气压低到极致。

我攥紧手里的激光笔,指腹沁出冷汗。这是我成立“晚筑设计工作室”后的第一个大项目,

也是永盛今年的重点工程——改造市中心老城区,涉及 23栋历史建筑的去留。

为了这个方案,我和团队熬了三个月,跑遍了老城区的每一条小巷,

甚至说服了 17户老居民留下,可现在,陆承渊的沉默像一盆冷水,浇得我心里发慌。

“苏设计师,”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永盛要的是‘高效改造’,

不是‘历史博物馆’。保留 15栋老建筑,会让项目成本增加 30%,

工期延长半年——你觉得董事会会同意?”“陆总,”我抬眼迎上他的目光,

尽量让声音平稳,“这些老建筑是老城区的灵魂。我们做过调研,

保留它们能提升项目的文化附加值,后期商业运营的溢价空间,远超过现在增加的成本。

而且……”“而且什么?”他打断我,钢笔“咔嗒”一声合上,“苏设计师刚毕业三年,

可能还不懂商业世界的规则——情怀不能当饭吃,永盛不做亏本的买卖。”我愣住了。

原来他早就查过我的背景,还把“年轻”当成否定方案的理由。我想反驳,

却被他身边的项目总监张诚抢了话:“苏设计师,陆总的意思是,方案需要优化。这样,

你先回去把保留的老建筑缩减到 5栋,下周再交一版新方案。”走出永盛总部大楼时,

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有点疼。工作室的合伙人兼闺蜜林薇发来微信:“怎么样?成了吗?

”我回了个“没”字,蹲在路边,看着车流穿梭,突然觉得有点迷茫——难道坚持设计初心,

在商业利益面前,真的这么可笑?第二天一早,我接到老城区居委会王主任的电话,

声音带着哭腔:“苏设计师,你快来看看!永盛的拆迁队已经到了,

说今天要拆‘顾家小楼’!”顾家小楼是老城区最完整的民国建筑,

也是我方案里重点保留的核心——楼里住着 82岁的顾奶奶,她丈夫是当年的建筑师,

小楼里藏着很多民国时期的设计手稿。我抓起外套就往老城区跑,赶到时,

拆迁队的挖掘机已经停在楼前,而陆承渊,正站在小楼门口,西装袖口沾着白色的石灰,

却丝毫没影响他身上的压迫感。“陆总,你不能拆这栋楼!”我冲过去,挡在挖掘机前。

他转头看我,眉头皱了皱:“苏设计师,这是永盛的决定,也是政府批准的拆迁范围。

”“批准不代表可以无视历史!”我指着小楼的雕花窗棂,“这栋楼有 70年历史,

里面还有顾奶奶的家,有珍贵的设计手稿——你拆了它,就是毁了一段历史!

”他的目光落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突然对拆迁队队长说:“暂停拆迁,先等一周。

”说完,他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黑色轿车,路过我身边时,丢下一句:“下周,

给我一个能说服董事会的理由。”轿车的尾气吹起地上的落叶,我看着他的车消失在巷口,

心里却突然燃起一丝希望——这个看起来只重利益的霸总,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情怀。

2接下来的一周,我和团队重新优化方案,不仅保留了顾家小楼,

还提出“老建筑活化”计划——把其中 5栋老建筑改造成文创空间,

引入书店、咖啡馆、手作工坊,既保留历史风貌,又能产生商业价值。

为了让方案更有说服力,我还去档案馆查了老城区的历史资料,

意外发现了一张 1955年的照片——照片里,

年轻的顾爷爷和一个小男孩站在顾家小楼前,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把玩具挖掘机,笑得很开心。

“这不是陆承渊吗?”林薇指着照片里的小男孩,“你看这眉眼,跟现在一模一样!

”我凑近看,确实像。难道陆承渊和老城区有渊源?我突然想起那天他在拆迁现场,

看顾家小楼的眼神,不像看一个普通的建筑,更像看一件有回忆的旧物。周五,

我带着新方案和照片去永盛。陆承渊的办公室在顶楼,落地窗外能看到整个城市的天际线,

书桌上摆着一个老式建筑模型——竟然是顾家小楼的微缩模型,细节精致,

连窗棂上的雕花都和实物一模一样。“陆总,这模型……”我指着模型,惊讶地问。

他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眼神软了些:“我爷爷做的。他是顾爷爷的学生,小时候,

我常跟着他来顾家小楼玩。”原来如此。我把照片递给他:“陆总,这是我在档案馆找到的,

里面的小男孩是您吧?”他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画面里的顾家小楼,

声音轻得像在回忆:“是我。那时候我才 5岁,爷爷带我来,顾爷爷给我讲建筑的故事,

还送了我那把玩具挖掘机。”“那您为什么还要拆顾家小楼?”我忍不住问。

“永盛的股东们只看利益,”他靠在椅背上,语气里带着疲惫,

“老城区改造项目是我力排众议拿下来的,本来想悄悄保留顾家小楼,可董事会施压,

说必须按‘成本最优’原则推进。”我突然理解了他的处境——看似手握大权,

却也有身不由己的无奈。我把新方案放在他面前:“陆总,这个方案既能保留老建筑,

又能保证项目盈利。我们做过测算,文创空间的年租金收益能覆盖增加的成本,

还能提升整个项目的品牌形象。”他认真翻看方案,

手指在“文创空间运营计划”那页停了很久:“你确定能实现?”“我确定。”我点头,

“而且,顾奶奶愿意把家里的设计手稿拿出来,在文创空间办展览,这会成为项目的亮点。

”他抬头看我,眼神里多了些我看不懂的情绪:“苏设计师,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老建筑?

”“因为它们不是冰冷的砖瓦,”我说,“每一栋老建筑里,都藏着人的故事,

藏着城市的记忆。我学建筑的时候,老师说‘好的设计,是让历史延续,

让生活更好’——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做设计的意义。”他没说话,却在方案上签了名。

落笔时,我注意到他的右手无名指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后来我才知道,

那是他小时候在顾家小楼玩,不小心被木屑划伤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消。3方案通过后,

我和陆承渊的接触多了起来。他会亲自去老城区的施工现场,检查老建筑的保护情况,

有时候还会和顾奶奶聊起过去的事,语气里的温柔,和平时那个冷硬的霸总判若两人。

但麻烦很快来了。永盛的竞争对手“宏业地产”得知我们保留老建筑的计划后,

开始散布谣言,说我们的方案存在安全隐患,还找了几个老居民,

在网上发帖说“永盛强拆民房,不顾居民死活”。一时间,项目被推上风口浪尖,

董事会也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陆承渊暂停项目,重新评估方案。董事会会议上,

宏业地产的前高管、现在永盛的股东赵峰,拿着网上的帖子,阴阳怪气地说:“陆总,

你为了一个年轻设计师的‘情怀’,把项目搞成这样,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我看,

还是换个设计师,按原计划拆迁吧。”“赵总,”我站起来,把准备好的证据投影在幕布上,

“网上的帖子是宏业找人伪造的,这是我们查到的聊天记录;至于安全隐患,

这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老建筑的结构安全,完全符合改造标准。

”赵峰脸色变了变,还想反驳,陆承渊却开口了:“苏设计师的方案,我信得过。

项目继续推进,出了任何问题,我承担全部责任。”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

让原本嘈杂的会议室安静下来。散会后,我跟在他身后,忍不住说:“陆总,谢谢你相信我。

”他转头看我,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不像平时那么有距离感,

反而带着点少年气:“该说谢谢的是我。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向董事会妥协了,

也不会有机会,守住爷爷和顾爷爷的回忆。”那天下午,我们一起去了顾家小楼。

顾奶奶正在院子里晒桂花,看到我们来,笑着递上一杯桂花茶:“小陆,小苏,

你们来得正好,我刚把老顾的手稿整理好,你们看看能不能用。”手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