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制,现在轮到我了

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制,现在轮到我了

晓风墨蝉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现在轮到我了》是晓风墨蝉的小内容精选: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默,仁爱基的救赎,大女主,爽文,逆袭小说《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现在轮到我了由新晋小说家“晓风墨蝉”所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感人瞬本站无弹窗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4032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09 12:43:10。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现在轮到我了

主角:仁爱基,陈默   更新:2025-10-09 17:51:4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妈用7条人命换我编制。现在,他们要我签自己的火化单。1座机炸响第七声时,

我正把那封血书塞回棉袄夹层。“你妈签了字,就该闭嘴。”电子变声器从听筒里爬出来,

“你也想签火化单吗?”电话挂断。这年头谁还用座机?我妈留着它,说:“手机能被监听,

座机至少能听见对方呼吸。”可现在,只有我的呼吸。两小时后,门锁被撬。

屋内翻得像被飓风扫过——钱包没动,电脑原封未拆,连她留下的银镯子都静静躺在抽屉里。

唯独那件旧棉袄被扯到地上,衬里撕开一道长口子,夹层掏空。地上,躺着一根红色发绳。

边缘起毛,打了结,是陈默当年送她的“谢礼”——一个聋哑女孩,用废电线皮编的。

他们拿走了信。但他们不知道,我妈教过我:真话,从来不止写在一张纸上。

我立刻手抄三份信,字迹模仿她颤抖的笔锋——像怕写错,又像怕写得太真。

编》第42页;一份夹在社区图书角那本《信访条例》扉页——她常坐那儿读书;最后一份,

卷成细条,塞进她墓碑底座的水泥缝里。

然后翻出她留下的举报草稿——三封反复提到:“医保局老郑知情。”但没去廉租房。

因为线人刚发来短信:“陈默在城西黑诊所,被逼签特殊照护服务知情同意书。今晚行动。

”我套上旧棉袄,抹黑脸,推着破三轮,奔向废墟。地下室没灯。只有应急出口的绿光,

照出一张铁桌。陈默坐在那儿,19岁,身形虚弱,衣衫宽大。两个男人按着她手,

逼她在一张纸上签字。纸上印着:“特殊照护服务知情同意书。”她挣扎,

指甲在桌上刮出白痕,缝里全是血。墙上,用粉笔画满“火”字——大的、小的、重叠的,

有些地方粉笔灰磨没了,露出水泥底。她忽然抬头,看见我。瞳孔缩成针尖。我冲过去,

一把扯开按她的人。“跑!”我吼。她没动,只是死死抓住我手腕,

在我掌心写了一个字:药。原来他们每天给她打镇静剂。让她听话,让她配合“康复训练”,

让她签完字就“消失”。我背起她往外冲。她轻得像一捆柴,骨头硌着我肩膀。

身后传来怒骂和脚步声。冲出巷口,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去区福利院!”车上,

陈默蜷在我怀里发抖。我摸到她后颈有针眼,结着黑痂。她抬头,嘴唇干裂,

无声地说:“火……烧我……”我抱紧她,声音发颤:“不怕。这次,没人能烧你。

”车窗外,城市飞速后退。而我知道——这场火,才刚刚开始烧向他们。他们不知道,

陈默手腕上还系着我妈的红绳。2人事科的红指甲敲在桌面上,哒、哒、哒,像倒计时。

“沈砚?”她眼皮都没抬,“因家属涉信访不稳定因素,你的政审……需延长核查。

”我站在门口,手里还抱着刚领的《新入职人员手册》。手册崭新,塑料封皮反着光,

照出我发白的脸。“延长多久?”我问。“看情况。”她终于抬头,嘴角扯了下,

“也许一个月,也许……永远。”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数着步子。三十七步。

从人事科到救助科。正好是我入职的天数。坐下,开机。屏幕亮起,

登录界面跳出一行小字:“检测到异常访问行为,部分权限受限。

”我试着点开“养老机构补贴”文件夹——“滴!”一声尖响,

弹窗跳出来:该操作已记录,请谨慎使用系统资源。他们连我点个文件夹都盯着。

我深吸一口气,把椅子往后拉。不能慌。我妈说过:“在体制里,慌的人先死。”中午,

我端着食堂打包的饭,坐到老科员王姨旁边。她在这干了二十年,台账堆得比人高。“王姨,

”我扒了口饭,装作不经意,“我想学学残补发放流程,以后好干活。

”她瞥我一眼:“你妈的事……别太较真。”“我没较真。”我低头,“就是怕出错,

耽误大家。”她犹豫了一下,从柜子底层抽出一本厚册子:“2019年的,自己看,

别弄丢。”我接过,指尖发烫。

封皮上印着“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残疾人补贴发放台账2019年度”。下午三点,

复印机前没人。我把台账翻到“仁爱康复中心”那页,塞进进纸口。按下“复印”。

机器嗡嗡响,吐出第一张。第二张卡住了。“哎呀!”我惊呼一声,弯腰去掏。

手伸进滚筒缝隙,迅速掏出手机,对准页面——咔嚓。再咔嚓。热气混着油墨味扑在脸上。

我假装手忙脚乱,把纸抽出来,重新放好。第三张顺利出来。回到工位,我锁上抽屉,

躲进卫生间。放大照片。“陈默,死亡日期:2019年12月3日。”“张小雨,

死亡日期:2019年12月4日。”……七个人。死亡日期,

全部集中在2019年12月3日至9日。而我妈的签字日期,是12月2日。七天。

七条命。我妈签完字,他们就“死”了。我靠在隔间门上,腿有点软。不是怕。是冷。

原来他们不是随便选人。是等我妈签完字,才动手“注销”。我攥紧手机,

屏幕边缘硌得掌心生疼。三十天政审倒计时,现在变成二十九天。

可我知道——他们不是在等我犯错。他们是在等我闭嘴。而我偏要,把这七天,

变成他们的死期。但第七天,我妈坠楼了。3火化场系统页面弹出来时,我手抖了一下。

屏幕中央,一行黑字:陈默,女,12岁,2019年12月3日,已焚化。

下面备注:无名尸,免DNA比对,按规矩处理。我盯着那行字,像盯着一块墓碑。

如果她真死了,我查什么?如果她没死……那这行字,就是杀人许可证。可调监控?

系统提示:需科长电子审批。而科长昨天刚警告我:“别碰旧账。”午休铃响。

办公室瞬间空了。我坐在工位上,没动。等脚步声彻底消失,我才起身,走向科长办公室。

门虚掩着。他去开党组会了,电脑还亮着,屏保是他女儿的毕业照——一家三口笑得灿烂。

屏幕右下角,时间:12:17。我坐进他的椅子。键盘还有余温。我妈干了一辈子信访,

最懂公文编号。她常说:“红头文件不是纸,是钥匙。年份+科室代码+流水号,错一个数,

门就锁死。”我打开内网,新建调阅申请。

标题:《关于核查2019年残补异常发放对象火化情况的调阅函》。

文号:民救函〔2025〕042号。042——是我妈最后一封举报信的尾号,

也是她被停职那天的日期。点击提交。系统提示:“审批人:张建国科长”。

我深吸一口气,点下“代签确认”——基层系统常有这漏洞,信任式办公,没人真锁屏。

进度条走完。“调阅成功。监控视频已生成,请于24小时内下载。”我点开。

2019年12月3日,仁爱康复中心后门。上午10:23,一辆120停在门口。

两个穿白大褂的人抬出担架,上面躺着个瘦小身影。镜头拉近——是陈默。脸色惨白,

嘴唇发紫,手腕上,还缠着半截红色发绳——和我妈留下的那根一模一样。

救护车鸣笛声刺耳,铁门“哐当”关闭,炉口红光一闪,像地狱张开了嘴。11:07,

火葬场车辆抵达。工作人员推着空担架进去。炉口红光一闪。焚化记录生成。人没进炉。

炉空烧。我瘫在椅子上,后背全是汗。原来他们连火化都造假。用空炉,

烧掉一个活人的名字。窗外传来脚步声。我迅速退出账号,清除浏览器历史,

把页面切回“低保名单录入”。然后轻手轻脚离开办公室。回到工位,我盯着自己颤抖的手。

现在我知道了——陈默没死。她只是,被这个世界注销了。而我要做的,

是把她从死亡名单里,撕回来。而科长的电脑,还开着屏保。4U盘插进电脑的瞬间,

我听见自己心跳撞在肋骨上。咔哒。监控视频开始拷贝。进度条一格一格往前爬,

像在数我的命。陈默被抬上救护车的画面在屏幕上循环播放,她手腕上那截红发绳,

晃得我眼睛疼。98%……99%……100%。我拔出U盘,刚塞进抽屉——“滴!!!

”刺耳警报炸响。屏幕弹出猩红窗口:异常调阅行为已记录。

IP:10.24.7.18救助科。操作人:待核查。我猛地合上笔记本,

手心全是冷汗。完了。他们知道是谁干的。

手指无意识摸向口袋——那里还留着母亲教我的应急口诀:“查不到人,

就查机器;查不到机器,就查时间。”我迅速拔掉网线,清空浏览器历史,

把桌面文件全部移入“低保核查”文件夹。然后深吸一口气,装作刚午睡醒的样子,

揉着眼睛走出机房。当晚十点,座机又响。这次是周秉义的秘书,

声音温和得像在约老朋友喝茶:“沈小姐,周董请你明天上午九点,去仁爱基金会坐坐。

聊聊你妈的事。”我“嗯”了一声,挂了电话。没开灯,摸黑走到客厅。

母亲的骨灰盒摆在电视柜上,黑檀木,边角磨得发亮。我小时候总偷糖藏在盒底暗格里,

她从没发现。现在,我把U盘塞进去。贴着“降压药”标签——我妈的旧习惯,

把重要东西藏药瓶里。第二天,我穿了件新买的西装,地摊货,肩线歪斜,袖口还带着线头。

走进仁爱基金会大楼时,前台小姑娘瞥了我一眼,眼神像看乞丐。周秉义的办公室在顶层。

推开门,一股浓烈檀香混着消毒水味扑过来。他坐在红木桌后,笑得慈祥:“小沈啊,坐。

喝茶。”茶是普洱,汤色深红,像血。他没提监控,没提陈默,只说:“你妈是个好人,

就是太较真。新人要守规矩,别学她。”他递给我一份文件,

封面上印着“仁爱慈善基金会年度报告”。“看看,多好的事。帮了多少人。”我低头,

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认真记:“周董说得对,新人要守规矩。”全程没抬头。

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像老鼠啃墙。一个小时后,我走出大楼,廉价西装被汗水浸透。

但我知道,他信了——我是个怕丢编制的怂包。回单位,我假装整理档案,溜进机房。

角落那台老电脑,贴着“测试专用”标签。我妈当年在这调试系统,

留了个测试账号:test_2018,密码是她生日。我登录,输入指令,

爬取2019年12月3日全市120出车记录。页面加载时,

空调滴水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073出车时间:10:23接收医院:城西惠民医院接收时间:10:41我盯着那行字,

手指冰凉。惠民医院——2020年就倒闭了,现在是片废墟。可陈默,是从那儿活下来的。

我退出账号,关机,擦掉指纹。走出机房时,阳光刺眼。我知道,接下来的路,再没有回头。

他们用公章注销活人。我就用废墟,找回名字。可废墟里,藏着一台没网的诺基亚。

5我在城西惠民医院废墟外蹲了三天。腿麻得发木,眼睛却不敢眨。

只看见一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每天傍晚骑电动车来,拎着药箱,从后门闪进去。

再没别人出来。第四天清晨,我套上从废品站捡的旧棉袄,头发乱扎,脸上抹了灰,

扮成拾荒女。推着破三轮,晃到诊所后巷。巷子堆满黑色医疗垃圾袋。

一股腐臭混着消毒水味直冲喉咙。我蹲下,假装翻找塑料瓶,手却伸进袋口。

针管、纱布、带血的棉球……突然,指尖碰到一张硬纸。抽出来——是张手写排班表。

正面印着“仁爱康复中心清洁组”,背面用铅笔潦草写着:小默夜班,管住不管吃。

字迹歪歪扭扭,像小孩写的。我心跳骤停。小默。陈默的小名。我妈信里提过。

循着后门缝隙往里看,一道铁楼梯通向地下室。

我知道她在里面——那晚从火葬场名单里“死”掉的女孩,还活着。我等送药员离开,

撬开锈锁,摸下去。后来的事,我不愿再讲。只记得她在我掌心写了一个字:药。

而我带出来的,除了她,还有这张排班表。现在,它躺在我抽屉里,背面那行“小默夜斑”,

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但我知道——夜班的人,不止她一个。还有谁?谁在深夜签字?

谁在炉口前清点“死亡补贴”?我盯着排班表边缘的指印,忽然想起:清洁组,

也进过火化间。6陈默蜷在福利院仓库的旧床垫上,手腕上的红绳被雨水泡得发白。她没睡。

眼睛睁着,直勾勾盯着天花板裂缝——像在数火化炉开了几次。我蹲下,轻声说:“安全了。

”她猛地一颤,手指插进头发里,狠狠一拽。几缕带血的发丝落在水泥地上,像枯草。

她眼神涣散,看见我靠近,喉咙里发出呜咽,像被掐住脖子的猫。“别怕。”我蹲下,

声音放得极轻。她猛地往后缩,后脑撞上墙,咚的一声。电子锁在后门上方闪着红光。

指纹锁。我没她的指纹,也撬不开。我盯着她,忽然想起什么。我妈干信访那会儿,

常去聋哑学校帮忙,教过我几个手语。她说:“手是嘴,眼是心。”我慢慢抬起手,

比出三个动作:火。手掌平摊,指尖向上抖动跑。食指中指并拢,向前疾点我帮你。

掌心贴胸口,再指向她她愣住。眼睛眨了一下,两下。突然,她扑过来,

一把抓住我手腕。指甲冰凉,带着血痂。她在我的掌心,用力写了一个字:药。我明白了。

他们每天给她打镇静剂,让她听话,让她配合“康复训练”,让她签完字就“消失”。

“等我。”我低声说。转身冲到走廊尽头,砸碎消防箱玻璃。碎片扎进手背,顾不上疼。

抽出那把锈迹斑斑的消防斧,奔回后门。电子锁红灯还在闪。我抡起斧头,

狠狠劈向门框连接处。木屑飞溅,锁舌崩开。“走!”我拉她。她踉跄着跟上,脚步虚浮,

像踩在棉花上。我背起她,冲进夜色里。回到出租屋,我翻出母亲留下的针线盒。底层夹层,

藏着一枚私刻的公章——“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业务专用章”。印泥干了,我呵了口气,

用力盖在借用历史模板制作的《困境儿童临时安置说明》上。

——这是母亲当年处理流浪儿童时用过的格式,非正式文件,无法律效力,

但基层认“红头感”。红章鲜亮,像一道血印。天没亮,我带她去了区福利院。

后院有间废弃仓库,铁门挂锁,窗户没焊死。我撬开窗,扶她爬进去。

里面堆着旧床垫、破轮椅、发霉的玩具。我铺好毯子,把水和面包放在她手边。

“这里没人找得到你。”我说。她抬头看我,眼神终于不再空洞。慢慢比了个手语:谢谢。

我摸摸她头发,轻声说:“现在,轮到我帮你烧掉他们的火葬场了。”那枚公章,

是我妈私刻的。7机屏幕左上角,“无服务”三个字像铁钉钉进我眼睛。我试了三次,

拨不出去。连紧急呼叫都失败。院长在仓库顶灯罩里装了信号干扰器——防流浪汉偷东西,

也防我们求救。陈默坐在我对面,眼神涣散。我比手语问:“谁给你打针?

”她只反复比三个动作:白衣服。双手比肩宽,模仿白大褂针。食指戳手臂睡着了。

手掌贴脸颊,闭眼记忆被药物搅碎了,只剩碎片。可这些碎片,就是刀。

我翻出母亲的密码本——那本2005年版《信访条例》。书页泛黄,

边角被她手指磨出毛边。第37页第2款写着:“对无名尸体,应核实身份后方可火化。

”我妈在旁边批注:“他们跳过这步。”“看我。”我指着书页,比手语,“用这个说话。

”我教她用手语拼关键词,

L“针”=第28页“医疗行为规范”→ B“火”=第37页→ K她笨拙地比划,

手指颤抖。我对着录音笔口述转译:“2019年12月2日,穿白大褂的男人给我打针,

我睡了三天……醒来在火葬场外。”录完,我把音频和手绘流程图存进U盘。然后,

拿出母亲留下的空药瓶——标签“降压药”,玻璃瓶底还残留白色药粉。我点燃半截旧蜡烛,

蜡油滴在U盘上,再塞进药瓶,封口。蜡凝固时,像一块暗红血痂。夜深了。

我撬开仓库墙角一块松动的砖,把药瓶埋进去,覆上灰土。陈默蹲旁边,看我做完,

忽然比了个手语:“只有我们知道?”我点头:“只有我们。

”她轻轻碰了碰那本《信访条例》,指尖停在第37页。那里,

我妈用铅笔画了个小小的火苗。我合上书,轻声说:“他们可以屏蔽信号,可以注销名字,

可以烧掉尸体。”“但他们烧不掉,我们藏在药瓶里的真相。”药瓶里的U盘,

会被谁先挖走?8手铐锁上的时候,我听见自己骨头在响。咔哒。金属贴着皮肤,

冰得像蛇。“拐带无户籍精神病患者,扰乱社会秩序。”民警语气平淡,像在念菜单。

黑诊所老板站在旁边,嘴角挂着笑,手里还拎着那张“特殊照护服务知情同意书”。

我没挣扎。任他们把我塞进警8车,带到派出所。拘留室铁门关上,灯管嗡嗡响。

椅子是铁的,椅背刻满“冤”“放我出去”“X年X月X日”,字迹深浅不一,

都是被关过的人留下的。我坐直,开口:“我是区民政局公务员,沈砚。

传唤超过八小时就得放人,这是规定。”民警正喝水,呛了一下。他抬头看我,

眼神变了:“你还懂这个?”“我刚入职37天。”我盯着他肩章,“足够背完所有程序法。

”他没说话,转身出去。十分钟后,拿来笔录本。“姓名?”“沈砚。”“单位?

”“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为什么带走陈默?”我接过笔,手很稳。

在“当事人陈述”栏,一笔一划写下:“嫌疑人称,

陈默系仁爱基金会2019年失踪聋哑儿童,疑似涉及死亡补贴骗保案。

其火化单签字人为沈桂兰已故,但监控显示当日未入炉。”写完,我把笔放下。

笔尖在“仁爱基金会”几个字上,戳了个小洞。民警低头看笔录,脸色突然发白。

他手指抖了一下,迅速合上本子。“你……认识周秉义?”“不认识。”我说,

“但认识他的火化单。”他没再问,匆匆出去。两小时后,他回来,手铐打开。“证据不足,

你可以走了。”我接过手机。屏幕一片空白。所有照片、录音、联系人,全被格式化。

像被人剜去了眼睛。走出派出所,天已黑透。我站在路灯下,摸了摸手腕上的铐痕。疼,

但值得。他们放我,不是因为清白。是因为那行字——仁爱基金会。民警的表弟,

是基金会司机。我妈的举报信里提过。我抬头看夜空,没有星星。

只有远处仁爱基金会大楼的霓虹灯,红得像血。他们怕的不是我。是那行写在笔录纸上的字。

是活人,正在从死亡名单里,爬出来。民警的表弟,是仁爱基金会司机。

9系统弹窗跳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路被堵死了。

红字刺眼:“该操作需副局长审批周秉义兼任。”我盯着屏幕,手指冰凉。新人权限,

连三年前的补贴明细都看不到。更别说跨部门、跨年度的资金流向。热搜还在烧,

#仁爱养老院骗保# 阅读量破千万。可没有硬证据,热度一过,他们照常领钱,照常盖章,

照常把活人注销。我翻出母亲的举报信草稿,一沓泛黄纸页,字迹被泪水晕开。其中三封,

反复提到一个名字:“医保局老郑,他知道账。”我查到郑国栋,58岁,

医保局基金监管科原副科长,2023年“提前退休”。地址:城东廉租房7栋302。

楼道灯坏了,霉味混着油烟味。敲门时,里面传来一阵剧烈咳嗽。门开了一条缝。

老郑瘦得脱形,眼窝深陷,手里还攥着半瓶止痛药。“你妈……是你妈的女儿?

”他声音沙哑。我点头。他让我进去。屋子小得转不开身,窗台上摆着七八个空药瓶,

瓶底积着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女儿的脸被撕掉了。“他们拿走我的医保卡,

停了我的药。”他苦笑,“就因为我多问了一句‘为什么火化名单比死亡证明多217人’。

”他颤巍巍拉开抽屉,拿出一台2008年的诺基亚1280。屏幕裂了,

但键盘数字键磨得发亮——那是他每天按密码看数据的痕迹。“数据在SIM卡里。

”他把手机塞给我,“他们删不掉,因为这手机……没联网。”我接过,沉甸甸的。

电池背面,用胶布缠着一张SIM卡,边缘卷曲。回家,我借来读卡器,插进电脑。

文件夹里只有一个Excel表,文件名:“仁爱_死亡补贴_真实流水_勿删”打开。

三张表:民政补贴,虚报死亡112人,套取680万;医保报销,虚构临终关怀服务,

套取720万;残联补助,冒领聋哑儿童补贴,400万。总计:1800万。

时间跨度:2019–2022。收款账户:仁爱基金会关联公司。我盯着屏幕,

手抖得按不住鼠标。217个名字。217次“合法死亡”。

老郑在电话里最后说:“我快不行了。这数据……别让它烂在我肚子里。”我关掉电脑,

把SIM卡藏进母亲留下的旧怀表里。表盘背面,刻着一行小字:“真话,比命长。

”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用公章杀人。而我们,用一台没网的手机,把他们的账本,烧成灰。

SIM卡里,有217个被注销的名字。10打印店的机器嗡嗡响,吐出最后一张纸。

那行字:“请求公开2019–2022年仁爱养老机构死亡补贴明细及火化证明备案清单。

”落款:沈砚个人申请。依据:政府规定,这类信息必须公开。没盖章,没单位抬头,

就一张普通A4纸。但我知道,这纸能撬动1800万的黑账。我故意把签名写歪,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