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日月山河不变

第3章 御前雄威军

发表时间: 2025-10-09
对于宋蒙战争杨价(播州第十西世领主)当时十分关注,当他得知沔州丢失,西川地区最高统帅制置使赵彦纳被困的消息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关于杨价此后的举动,《元史》中是这样记载的,端平中,北兵犯蜀,围青野原,价曰:此主忧臣辱时也,其可后乎,驰马渡剑,率家世自赡之兵五千戍蜀口围解当时杨价得知赵彦纳被困的消息后,亲率五千播州军士,驰援青野原,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剑阁以北的一幕但蒙古铁骑所向无敌,杨价率领的播州军竟然敢迎锋而上,很多人好奇播州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竟有如此魄力,当时的杨氏在播州经过了十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实力己经非常强悍,关于播州军的精锐史书有这样的记载,善伏弩,猎山而食,引弓射难,号啸而进。

这些士卒善于在山林中埋伏狩猎,以毒弓硬弩进行攻击,他们发动突袭时,大声呼叫,在山林中手持利刃奔跑如飞,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山地精锐作战部队播州军的山地作战部队是按照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无当飞军”的标准来组建的,“无当”既无所阻挡之意,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诸葛亮“无当飞军”成员正是来自播州和湖南之间的土著居民,他们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最擅长野战,精于防守,是诸葛亮北伐时的核心精锐,后来杨氏组建的播州军,军法严酷,使每个士兵都具备死战精神,出战需奋死冲锋,一有怯懦,立斩不赦,故播州军士兵,只可战死而不可战败当时播州杨氏一族为了表示忠诚于南宋王朝,所有播州军,士兵均在右手的虎口刺青,忠勇两个字,所以这支军队又被外界称为“捏手军手号军人”现在这支播州军遇到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算是遇到了真正的考验。

当杨价率领五千播州军临近青野原时,戍守利州的南宋名将曹友闻也率援军赶到,两家人马借助夜暮掩护,同时对蒙军发动了异常迅猛的攻击,被围困的赵彦纳得知援军到了,也立即鼓动全军向外冲击,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混战,在夜幕的笼罩下展开了。

蒙古军的优势在于骑射,他们往往依靠精准的箭法射杀对手,借助战马奔腾的速度,和强大的冲击力摧垮敌人,这次突然夜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蒙古军的优势全然不得发挥,而与此相反,近战,夜战却正是播州这支山地部队的强项,他们矫健,凌厉,越战越勇,蒙古军则越来越被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匆匆撤围而去虽然在奇袭和野战中得手,但杨价清楚的知道对于蒙古军来说,这只是小挫,敌强我弱的总态势并没有改变,青野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如何遏阻蒙古大军的南下攻势呢,他把目光投向了阳平关,阳平关位于汉中平原西部,青野原之南,是蒙古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西川腹地的最后一道关隘,战略定位十分重要杨价主动请缨戍守阳平关,数日后蒙古军先锋汪世显率数万蒙军扑向阳平关,一年前蒙古军几乎没费力气就攻陷南宋北部一百西十余座城寨,这使得蒙古军对宋军的战斗力不屑一顾,然而这次他们见到的情景,却不同以往,关城上播州军严阵以待,对于蒙古大军的浩大声势毫不畏惧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235年蒙古军先锋汪世显的数万铁骑,面对阳平关上面的杨价,曹友闻率领的两家联军,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攻城手段,却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最后不得不撤兵播州军的战斗力由此可见,阳平关守卫战的成功,对于羸弱的南宋王朝来说是个不小的胜利,当这个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宋理宗大喜,特加封杨价为武功大夫,并为其麾下的播州军赐名“御前雄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