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喧嚣与静谧

第2章 老派编辑的倔强

发表时间: 2025-10-08
钟彦华的指尖在书桌上节奏鲜明地敲打,像一台老式机械打字机,既怀旧又顽固。

窗外的云层沉在钢筋丛林之间,午后的远处天际被灯箱广告的光反射成晕。

编辑部的隔音效果一贯不好,隔壁组的讨论声和打印机的噪音清晰可闻。

气氛像打翻的咖啡,浓郁又微微苦涩。

“钟老师,这稿子还是得改。”

实习编辑小陆一边咽口水,一边推开那张被反复翻阅的新闻打印稿,声音带点近乎讨饶的气息。

钟彦华扣了扣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还在那组关于市政数据平台事故的标题上停住。

稿件后半段的批判色彩毫不掩饰,评论员文风犀利却带温度,正是他一贯支持的那种真实锋芒。

他没理会小陆的请求,反倒侧头望向落地窗外:“你知道,陆小弟,编辑改稿和厨师改菜不同。

菜太辣能放点糖,新闻嘛,原汁原味才最好。”

小陆本想再劝,却被钟彦华此刻流露出的坚持震在原地。

他甚至嗅到一种淡淡的书墨气——是老派编辑独有的倔强,自成气场。

“可是……”小陆小声,“主任说——主任的意思我明白。”

钟彦华把稿子轻轻折起,“但删了那些句子,这就不是新闻,是通稿。

你觉得我们的报纸只该给上级看吗?”

办公室空间仿佛静止了半拍,手机消息提醒却在这时炸响,***毫不客气地宣告新世界的存在。

小陆看看屏幕,迟疑着递过来:“钟老师,这条微博热搜,您得瞧瞧。”

屏幕上滚动着李沐然那条己经炸开的新闻爆料贴。

只是几个小时前的新媒体流量,现在己在新闻圈内发酵成地震。

各家媒体虎视眈眈,市民议论纷纷,甚至地方官网也罕见地发了抚慰通告。

“短时间内,所有目光都在看。

咱们的这篇报道要是跟不上,怕是又要被说落伍了。”

小陆声音里藏了几分无奈。

钟彦华却并不被搅动情绪,反倒露出一丝带着皱纹的坚毅微笑:“谁规定真实永远比流量慢半拍?”

他起身,脚步不疾不徐,走向副主编办公室。

沿途有年轻编辑投来复杂的眼神,有敬佩,有担忧,也有“小心别惹麻烦”的顾虑。

副主编方力正背着身站窗前,夹着烟,表情被城市灯火映得忽明忽暗。

他没有回头,只是问:“钟老师,你还是不肯删?

这年头还跟主流抬杠?”

“不是抬杠。”

钟彦华在他身后平静地说,“删一段话容易,删一个行业的底线就难了。

沐然那篇文章我也看了,我们的稿子本该更早发出去,可惜被审批拖成这样。”

“上面己经定性,这次不能点名,不能‘煽动’。”

方力吐出最后一口烟,“万一给咱们惹上麻烦,你打算怎么办?”

“新闻舆论引导不是‘甩锅’。”

钟彦华声音低,却稳如磐石,“我们如果连这都遮掩,以后谁还相信报纸?”

方力转过身,握着烟盒的手在半空悬着。

他叹了口气:“可我们不是李沐然,不是那个可以靠流量兴风作浪的90后小编。

你以为咱们这代人还有多少空间?”

“咱们空间不多,”钟彦华说,“但要是没了底线,什么空间也没有。”

屋内空气里分明有东西在翻涌。

钟彦华注视着副主编的眼睛,那种近乎倔强的平和像黑夜里一盏黄灯,不炫目,却也不熄。

副主编最终没有再说话,只是深吸两口气,把打着的稿子重重放下。

许久,他点点头:“老钟,这篇你自己负责吧。

到时候有结果,一起扛。”

钟彦华点头,没说谢。

他端着那张稿纸回到办公桌,纸张晃动间,夜色中的光斑投在白纸之上——像是每一个字都被重新照亮。

外面的新闻编辑部更加嘈杂,有人在打电话,有人在刷网,还有人悄悄转发沐然那条爆炸性的微博。

社交网络和传统新闻风向搅成一团,仿佛无形的旋涡正将每个人都卷入进来。

小陆在座位边踌躇片刻,终于忍不住问:“钟老师,您真不怕?”

“怕。”

钟彦华坦白得近乎顽皮,“但没什么比弄丢心里的那点光更可怕。”

这时候,外头的走廊响起了高跟鞋急促的声音,有人推门***来——是人事主管,从来只在“要紧时刻”出现的人物。

她短促地宣布:“钟编辑,主编让你马上去会议室,说有领导要电话连线,关于今晚这篇……请立刻。”

编辑部瞬间变得更安静,众人表情微妙,有人试图偷看钟彦华的神色,有人却只低头敲字。

无论旧习新潮,今晚每个人都在暗自下注。

会议室冷气开得太足。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线那头传来隐约的咳嗽与官腔,有条理但绝不情绪化。

“钟编辑,你好。

听说贵报准备发本市数据平台问题的评论稿?”

“是的。”

钟彦华声音坚定,没有一丝摇摆,“我们会依照事实核查,客观看待所有相关责任方。”

“有关部门认为,具体责任尚在调查,希望贵报不要轻信单方信息,尤其是在此类公共事件中。”

话己至此,分明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会议室空气骤然凝固,仿佛谁打翻了空气中的盐罐子,一切都悬而未决。

钟彦华没有忙着表态,只是平静回应:“我们需要还原给市民的,是事件的全部。

删去任何关键部分,就是对新闻本身的不负责任。”

电话短暂沉默着,像城市夜色里广播突然中断了一瞬。

最终,电话那头只留下一句:“谨慎为上——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分寸。”

通话结束的那一刻,钟彦华感觉到心口微微发紧。

他掩去紧张,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静静地看着那篇新闻稿在屏幕上跳跃闪烁。

就在他准备最终定稿时,窗外灯火突然明亮,照亮一张安静而坚韧的面孔。

小陆悄悄靠近低声问:“钟老师,如果这个稿子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钟彦华微微一笑,眼里浮现疲惫,却更透着不动如山的光亮:“就像新闻最初的样子,不要怕黑。

黑夜给了我们笔,我们该写的,是晨曦到来之前的故事。”

会场外,夜风翻过城市的广告牌,吹皱了街头。

钟彦华稳稳地点击“发送”,那一刻,他仿佛把一颗倔强的心脏,一同投进了如潮的信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