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圣之后

第2章 兰亭遗韵

发表时间: 2025-10-06
第二章 兰亭遗韵药碗触地的脆响惊起檐下栖鸟。

小丫鬟手忙脚乱地跪下去收拾碎片,发间银铃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婢子该死!

小郎君好些了么?

"王祥之按住太阳穴,记忆碎片如潮水般翻涌。

他忽然记起,三天前原主在兰亭随父亲会友时不慎落水,高烧不退至今。

此刻喉间残留的药味苦涩,倒与记忆中母亲每日亲手煎熬的紫苏汤滋味重叠。

"阿母呢?

"他脱口而出,话音未落便愣住——这称呼竟如此自然,仿佛本就该从这具身体里溢出。

丫鬟抬头时眼尾泛红:"夫人去佛堂祈福了。

郎君昨夜还说要亲自为您抄写《药师经》......"话音未落,雕花木门再度被推开。

一袭青衫裹挟着晨露寒风涌入,来人腰间玉佩轻撞,在晨光中折射出温润的光。

"献之醒了?

"王祥之呼吸一滞。

眼前之人长身玉立,广袖垂地,腰间革带系着的鱼符在走动间若隐若现。

那张脸......分明与后世流传的《丧乱帖》跋文中描述的"骨鲠清举"如出一辙,只是眉梢眼角还带着未褪的青年意气。

这是王羲之。

真正的书圣,此刻正站在五步之外,目光灼灼地望着他。

王祥之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慌忙起身行礼,却被腰间剧痛扯得踉跄。

王羲之快步上前扶住他,袖中沉香气息与记忆中父亲的味道奇妙地重叠。

"不必多礼。

"王羲之指尖抵在他脉搏上,眉头微蹙,"落水受惊后又染风寒,脉象虚浮如游丝......"他忽然顿住,视线落在王祥之攥紧的右手上。

那只手正无意识地摩挲着被褥褶皱,指节因用力泛白。

"可是哪里不适?

"王祥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才惊觉自己的右手正摆出握笔的姿势。

这个在现代伴随他三十年的习惯,此刻在东晋少年身上显得突兀至极。

"不......只是......"他慌乱中瞥见案头摊开的《洛神赋》墨迹,灵光一闪,"孩儿在昏迷中似有奇遇,恍若得见卫夫人笔阵图......"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这具身体的本能反应,竟比意识更快做出应对。

王羲之眼中闪过讶色,转身取来案头狼毫。

笔杆上"右军"二字朱漆斑驳,分明是父亲日常所用之物。

"试书永字。

"狼毫入握的刹那,王祥之浑身一震。

这不是他熟悉的现代钢笔触感,而是柔韧的兔毫与掌心贴合的微妙震颤。

墨汁在砚中晕开,带着松烟特有的清苦气息。

他忽然想起,原主此刻不过十五岁,尚未创作出那惊世骇俗的"破体书"。

笔尖悬在宣纸上方三寸处,他的手在颤抖。

这轻轻一落,将改变的不仅是书法史的轨迹,更是一个少年的命运。

"献之?

"王羲之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

王祥之闭了闭眼,任由现代书法家的肌肉记忆与东晋少年的本能交织。

当笔尖触及纸面的瞬间,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习惯在血脉中激烈碰撞,最终化作一个前所未有的"永"字。

起笔如锥画沙,收笔若惊鸿掠水。

横折处既有王羲之的骨力,又暗藏后世碑帖的苍劲。

最妙的是最后一捺,竟隐隐透出王献之成熟期"一笔书"的雏形。

王羲之瞳孔骤缩,手中茶盏"当啷"坠地。

"这......这是......"他的声音在发抖,"你如何习得这等笔法?

"王祥之低头看着宣纸上晕开的墨迹,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致命错误——他此刻的年纪,不该写出超越时代的笔法。

"孩儿......"他急中生智,"昨夜梦到有仙人授笔,醒来便觉腕底生风......"话音未落,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身着皂衣的仆从踉跄闯入,怀中密函上的朱红官印在晨光中刺目。

"会稽王急召郎君入宫!

"王羲之接过密函的瞬间,王祥之清楚看到他指尖在发抖。

密函封口处的"大司马府"印记,让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凝固了。

"照顾好小郎君。

"王羲之转身时,青衫翻涌如浪,"即日起,献之禁足养病,任何人不得探视。

"房门重重关上的刹那,王祥之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喉间腥甜泛起,他低头看去,掌心竟染着点点血迹。

小丫鬟吓得面无人色,却听他突然轻笑出声。

原来历史真的在改变。

那个本该在二十岁才名动天下的"王大令",此刻正攥着染血的衣袖,凝视着宣纸上那个惊世骇俗的"永"字。

窗外的风掠过兰亭竹影,将墨迹吹得微微发皱,仿佛历史的长河在此处泛起了细小却致命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