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马达发出沉闷的轰鸣,划破寂静的海面。
我和胖子站在驾驶室里,借着昏暗的仪表盘灯光研究海图。
“这船是改装过的。”
胖子检查着操控台,“油箱是加大的,续航能力不一般。
还装了挺先进的声呐和卫星电话,就是没武器。”
我点点头,黑瞎子准备得很充分,但这反而让我更加不安。
他似乎预料到我们会需要远航,甚至可能面临复杂的水下情况。
“按照那个坐标,我们得向东南方向开,己经接近公海了。”
我标记出海图上的位置,那里是一片空白区域,只有简单的深度标注,显示海水极深。
胖子设定好自动驾驶,掏出烟盒,递给我一支:“抽一根定定神。
你说,小哥现在会在哪儿?
真的在那个什么归墟底下?”
我接过烟,没有点燃。
“不知道。
但那个电话和碎片的变化肯定不是巧合。
我总觉得,我们好像触发了什么。”
我拿出青铜碎片,它现在很安静。
又翻开三叔的笔记,仔细阅读关于“归墟”的片段。
笔记里提到,归墟并非单纯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青铜脉络”的汇聚点,类似于能量节点。
不同的青铜遗迹通过这种脉络连接,而“共鸣”就是脉动的体现。
“脉络...”我喃喃自语,忽然想到一个可能,“胖子,你说长白山的青铜门、西王母国的青铜树,还有我们现在要找的归墟,会不会是同一个巨大系统的不同部分?”
“就像铁路网和车站?”
胖子反应很快。
“对!
如果青铜门是一个特殊的‘车站’,那小哥进去后,理论上可以通过这个‘铁路网’去往其他‘车站’,比如...归墟。”
这个想法让我们都沉默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张起灵所在的,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跨越巨大空间的青铜文明网络。
这背后的规模和意义,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
天亮时分,海上下起了浓雾,能见度不足五十米。
我们降低了航速,雷达上只有零星几个光点,应该是过往的商船。
接近中午,雾稍微散了些。
胖子在船尾准备食物,我负责瞭望。
就在这时,我眼角的余光瞥见右舷远处的雾中,似乎有一个模糊的黑影,轮廓不像一般的船只。
我举起望远镜,但雾气缭绕,看不真切。
那影子很大,静静地停在海面上,没有灯光,也没有声音。
“胖子,过来看一下。”
我喊道。
胖子叼着面包片跑过来,接过望远镜:“啥东西?
...妈的,好像是条船,但样子怪怪的,像...像条老式的木头帆船?”
我心里一沉。
在这远海区域,出现一条无动力的古旧帆船,这本身就不正常。
我立刻查看雷达,屏幕上那个位置却空空如也!
“雷达没显示。”
我看向胖子,他脸色也变了。
幽灵船?
还是幻觉?
我们犹豫着是否要靠近查看,那艘船却突然动了起来,不是帆船应有的速度,而是以一种违反常理的敏捷,悄无声息地滑入浓雾深处,消失不见了。
海面上只留下一片诡异的寂静和冰冷的海风。
“邪门...”胖子搓了搓胳膊,“刚那玩意儿,感觉比禁婆还瘆人。”
我们没有追击,决定继续按原定航线前进。
但接下来的航程里,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始终萦绕不散。
偶尔,我们会在浓雾中听到若有若无的铃铛声,或者看到水下有巨大的阴影一闪而过。
第二天傍晚,我们终于抵达了坐标所示的海域。
这里雾气更浓,海水呈现出一种不祥的墨黑色。
声呐显示,下方有一个极其陡峭的海底峡谷,深度瞬间从几百米下降到数千米。
“应该就是这里了。”
我看着平板电脑上定位的红点与坐标重合,“归墟...无底之谷。”
我们放下水下机器人进行初步探测。
传回的画面让人震撼:峡谷两侧的岩壁上,竟然镶嵌着巨大的、结构复杂的青铜构件,风格与我们之前见过的青铜文明遗迹一脉相承,但规模更加宏大。
机器人沿着岩壁下潜了上千公尺,依然看不到峡谷的底部,仿佛真的没有尽头。
突然,机器人传回的信号受到强烈干扰,画面剧烈抖动,最后彻底中断。
在信号消失的前一刻,我们似乎看到峡谷深处闪过一道庞大的、非自然的金属轮廓。
几乎在信号中断的同时,我背包里的青铜碎片猛然变得滚烫,表面的纹路发出刺眼的绿光。
整个渔船开始轻微震动,船底传来低沉的、仿佛某种巨大机械运转的嗡鸣声。
“怎么回事?
海底地震?”
胖子抓紧了栏杆。
我冲到船边,望向下方墨黑色的海水。
嗡鸣声越来越响,海水开始以船为中心缓缓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不是地震!”
我大喊,“是那下面有东西启动了!
是青铜共鸣!”
我们试图启动引擎脱离,但漩涡的吸力巨大,渔船像一片树叶被拖向中心。
浓雾中,之前那种青铜铃铛的声音变得密集而清晰,不再是幻听,而是从海底深处传来!
在失控的旋转中,我看到漩涡中心的海水之下,亮起了一片连绵的、宏伟的青铜建筑群的光芒,如同海底苏醒的城市。
一道巨大的、类似长白山青铜门的轮廓在光芒中若隐若现。
“抓紧!”
我只来得及喊出这一句,渔船就被彻底拖入漩涡,朝着无底的海壑沉了下去。
在意识被黑暗吞没前,我最后的感觉是手中的青铜碎片灼热得烫手,以及耳边响起一声极轻微的、熟悉的叹息。
“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