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纸页间的暖光

纸页间的暖光

野人山的蒋奕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纸页间的暖光》是野人山的蒋奕的小内容精选:男女主角分别是念昔,林晚,陈默的婚姻家庭全文《纸页间的暖光》小由实力作家“野人山的蒋奕”所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本站纯净无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60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02 17:34:5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纸页间的暖光

主角:林晚,念昔   更新:2025-10-02 18:40:1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冷掉的三菜一汤与泛黄的日记本林晚把最后一盘清炒时蔬端上桌时,

餐厅里的LED灯正泛着冷白的光,映得瓷盘里的青菜没了几分生气。

餐桌上摆着三菜一汤——清蒸鲈鱼、番茄炒蛋、清炒时蔬,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

都是丈夫陈默和女儿陈念昔爱吃的菜,但此刻,只有林晚一个人坐在餐椅上,

指尖碰了碰鲈鱼的盘子,已经凉得差不多了。厨房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作响,

林晚走过去关掉,

瞬间的安静反而让客厅里的声音更清晰:沙发方向传来陈默敲击键盘的哒哒声,节奏飞快,

偶尔夹杂几句他和AI助手的对话,

分析报告”“优化一下‘家庭陪伴者’AI的语音交互逻辑”;而女儿念昔的房间门虚掩着,

透过缝隙能看到她戴着银灰色的虚拟眼镜,面前悬浮着淡蓝色的全息界面,

嘴里不时蹦出几句笑言,“小星,

你这个玩笑也太幼稚了”“下次虚拟演唱会我们还坐第一排好不好”。林晚靠在厨房门框上,

看着这两个被电子设备包裹的身影,忽然觉得客厅里的空间格外空旷。今天是周五,

她特意提前下班去超市买了新鲜的鲈鱼,想着一家人能好好吃顿晚饭,

像念昔小时候那样——那时候陈默还没创业做AI家庭服务项目,

每天下班会先陪念昔搭积木,念昔会举着搭好的“城堡”跑到厨房,

跟正在做饭的林晚叽叽喳喳;那时候餐桌上没有冷光屏幕,

只有暖黄的灯光和此起彼伏的说话声。“陈默,念昔,吃饭了。”林晚的声音不算小,

却像是被客厅里的电子噪音吸收了,陈默头也没抬,只挥了挥手,“等会儿,

我把这个AI交互模块调试完”;念昔那边更是没动静,大概是沉浸在虚拟世界里,

根本没听见。林晚叹了口气,转身回了餐厅。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番茄炒蛋,

酸甜的味道还在,却没了往日的暖意。目光扫过餐桌角落,那里放着一个藤编的收纳盒,

是前几天整理母亲遗物时翻出来的。母亲去年冬天走后,她一直没敢仔细整理母亲的旧物,

总觉得一打开那些东西,母亲的影子就会清晰得让她忍不住哭。鬼使神差地,

林晚把藤编盒抱到腿上,轻轻打开。里面大多是母亲的旧围巾、毛线团,

还有一个深蓝色的硬壳笔记本,封面上印着小小的梅花图案,边角已经磨损得有些毛糙。

她记得这个本子,是母亲年轻时用的,那时候母亲在中学当语文老师,

总爱在本子上写教案、记学生的趣事,偶尔也会写几句给她的话。

林晚指尖摩挲着粗糙的封面,慢慢翻开。纸页已经泛黄,上面是母亲娟秀的钢笔字,

墨水有些地方晕开了,像是当年写的时候不小心沾了水。第一页的日期是二十年前,

那时候林晚刚上大学,上面写着:“阿晚今天去北京上学,送她到火车站时,她抱着我哭,

说会经常打电话。这孩子从小就恋家,到了陌生地方,不知道会不会照顾自己。

晚上煮了她爱吃的红烧肉,想着她现在可能在火车上啃面包,心里就发酸。

”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林晚的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纸页上的墨水像是有温度,

把二十年前母亲的牵挂清清楚楚地传递到她手里。她忽然想起,

自己已经很久没写过字了——工作上用电脑,跟陈默、念昔沟通要么发消息,

要么用家庭AI的语音功能,连给念昔写便签,都是在手机上编辑好,用打印机打出来。

“妈,”林晚小声呢喃,手指轻轻拂过纸页上的字迹,“现在家里……好像没有以前热闹了。

”就在这时,陈默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晚晚,

‘家庭陪伴者’AI的饮食提醒功能调试好了,以后它会自动提醒我们吃饭,

还能根据我们的健康数据调整菜谱,你不用再费心记这些了。”林晚抬起头,

看着陈默举着平板走过来,屏幕上是复杂的代码和AI界面,他脸上带着创业成功的兴奋,

却没注意到她眼角的泪痕。而念昔的房间门依旧关着,虚拟眼镜的蓝光从门缝里透出来,

像是一道冰冷的墙。她把日记本轻轻合上,放回藤编盒里,擦干眼泪,

站起身:“菜已经凉了,我去热一下。”陈默愣了一下,

似乎没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要热菜——在他看来,AI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用浪费时间。

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行,我叫念昔出来。”林晚走进厨房,打开燃气灶,

看着锅里的冬瓜丸子汤慢慢冒起热气。她的目光落在灶台旁的墙上,

那里曾经贴着念昔小时候画的画,画着一家三口手拉手,

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我爱爸爸妈妈”。后来念昔长大,觉得那幅画幼稚,

就摘下来扔了,现在墙上贴着的,是“家庭陪伴者”AI的功能介绍海报。

她忽然很想写点什么,像母亲那样,把此刻的心情写在纸上。

于是她从抽屉里翻出一张便签纸,又找了一支很久没用的钢笔——笔是母亲送她的成年礼,

笔尖还很顺滑。她握着笔,在便签纸上写下:“今天做了鲈鱼,凉了又热,

希望一家人能好好吃顿饭。”字迹有些生疏,却比屏幕上的宋体字多了几分温度。

她把便签纸贴在冰箱门上,希望陈默和念昔能看到,能读懂纸页背后她没说出口的期待。

第二章 褪色的毛线与AI备忘录周末的早晨,

林晚是被“家庭陪伴者”AI的唤醒声叫醒的。“林晚女士,现在是早上七点半,

根据您的睡眠数据,您昨晚深度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建议今天补充半小时午休。

今日天气阴,气温18-25℃,适合穿薄外套。”机械的女声带着精准的温柔,

却让林晚觉得格外陌生。她记得以前,母亲总会在周末早上轻轻敲她的房门,“阿晚,

该起了,我煮了粥,再不起就凉了”,声音里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比任何AI都温暖。

她坐起身,揉了揉眼睛,看向窗外。天果然是阴的,云层厚厚的,像压着一层灰。

客厅里已经有了动静,陈默正在对着平板说话,

应该是在跟团队开线上会议;念昔的房间门开着,她坐在书桌前,虚拟眼镜架在头顶,

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快地敲着,似乎在跟“小星”聊天。林晚下床,走到藤编盒前,

又把母亲的日记本拿了出来。她想看看,母亲以前的周末是怎么过的。随便翻开一页,

日期是十年前,那时候念昔刚上小学,上面写着:“周末带念昔去公园,她非要放风筝,

结果风筝线缠到了树上,哭了好久。后来老林林晚的父亲爬树把风筝取下来,

念昔又笑了,还说要把风筝画下来送给爷爷。晚上回家,念昔趴在桌上画画,

我坐在旁边织毛衣,给她织的粉色毛衣,快织完袖子了。老林在厨房做饭,

闻着红烧肉的香味,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织毛衣”这三个字让林晚心里一动。

她记得那件粉色毛衣,念昔穿了好几年,后来小了,母亲还想改改给邻居家的小孩穿,

念昔不愿意,说那是奶奶织的,要留着。现在那件毛衣在哪里呢?林晚走到衣柜前,

打开最下面的抽屉——那里放着念昔小时候的衣服。她翻了翻,

果然在最里面找到了那件粉色毛衣。毛线已经有些褪色,袖口和领口都磨出了毛边,

衣襟上还留着一个小小的草莓图案,是母亲用红色毛线绣的。林晚把毛衣抱在怀里,

能闻到淡淡的樟脑丸味道,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母亲身上的肥皂香。“妈,

你织这件毛衣的时候,一定很开心吧。”林晚轻声说。那时候母亲的手指还很灵活,

织毛衣的时候,毛线针在她手里翻飞,每天晚上织一点,边织边跟念昔讲故事。而现在,

她自己连打个结都费劲,更别说织毛衣了——需要花时间,需要耐心,

这些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都成了奢侈品。“晚晚,你在找什么?”陈默走了过来,

手里还拿着平板,“刚才AI提醒,念昔下周有数学测验,需要帮她预约线上辅导吗?

AI推荐了一个特级教师的课程,口碑很好。”林晚抬起头,看了看陈默,

又看了看手里的毛衣:“你还记得这件毛衣吗?妈给念昔织的。”陈默愣了一下,

凑过来看了看:“好像有点印象。怎么突然翻这个?”“没什么,就是想看看。

”林晚把毛衣叠好,放回抽屉,“念昔的数学测验,她自己有没有说想不想辅导?

”“AI分析了她最近的作业数据,正确率只有70%,肯定需要辅导。

我已经让AI预约了,下周三晚上七点。”陈默说着,在平板上点了几下,“对了,

AI还提醒我,你下周该去做体检了,我把预约也安排好了,下周五上午。

”林晚看着陈默熟练地操作着平板,心里忽然有些失落。他记得她的体检时间,

记得念昔的测验,却都是通过AI提醒,而不是自己记在心里。她想起母亲的日记本里,

从来没有什么“提醒”,却能清楚地记得她爱吃的菜、念昔的生日,

甚至她随口说的一句“今天上班好累”。“陈默,”林晚开口,声音有些轻,

“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现在好像都不用记事情了?什么都靠AI。”陈默放下平板,

看着她:“AI就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啊,

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做更多事——我可以多调试几个AI功能,你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念昔可以多学点东西。这不是挺好的吗?”“可是……”林晚想说,

有些东西是AI代替不了的,比如记得家人的喜好,是因为放在心上,而不是因为数据提醒。

但她没说出口,因为她知道,陈默不会懂——他满脑子都是他的AI项目,

觉得AI能解决所有家庭问题。这时,念昔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虚拟玩偶,

是“小星”的形象,淡蓝色的,毛茸茸的。“妈妈,小星说它下周要升级系统,

到时候就能陪我一起写作业了!”念昔的脸上满是兴奋,眼睛亮晶晶的,

“以后我写作业再也不用问你们了,小星什么都知道。”林晚看着女儿,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记得念昔小时候,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

会跑过来拉着她的手,“妈妈,这道题怎么做呀”,那时候她会耐心地给念昔讲,

念昔会趴在她身边,闻着她身上的香水味,认真地听。而现在,女儿宁愿问一个虚拟的AI,

也不愿意跟她说说话。“念昔,”林晚蹲下身,看着女儿的眼睛,“妈妈也可以帮你讲题啊,

妈妈以前也是学霸呢。”念昔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可是小星讲得更清楚,

还能给我举例子,而且它不会不耐烦。”林晚的心沉了下去。她站起身,走到冰箱前,

看到昨天贴在上面的便签纸还在,上面的字迹清晰——“今天做了鲈鱼,凉了又热,

希望一家人能好好吃顿饭”。但陈默和念昔显然都没看到,或者看到了,也没放在心上。

她又拿出那张便签纸,在后面添了一句:“念昔小时候爱问妈妈题,现在有了小星,

妈妈有点难过。”写完,她把便签纸换了个位置,贴在冰箱最显眼的地方,然后走进厨房,

开始准备早餐。早餐是小米粥和鸡蛋,还有念昔爱吃的豆沙包。林晚把早餐端上桌时,

陈默还在跟AI沟通工作,念昔则在跟“小星”玩猜谜游戏。她看着这一幕,

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写的“闻着红烧肉的香味,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而现在,

她闻着小米粥的香味,却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她拿起笔,又找了一张便签纸,

写下:“早餐做好了,小米粥、鸡蛋、豆沙包,希望你们能放下屏幕,好好吃。

”然后把便签纸放在每个人的餐盘旁边。这一次,她没有离开,而是坐在餐桌前,

等着他们看到这张手写的便签纸,等着他们能像以前那样,坐在一起,聊聊天,

吃顿热乎的早餐。第三章 日记里的饺子香与冰箱上的便签周三晚上,林晚特意提前回家,

买了面粉、猪肉馅和白菜——今天是冬至,按照家里的老规矩,要吃饺子。母亲在世时,

每年冬至都会包饺子,一家人围在厨房的桌子旁,分工合作:父亲擀皮,母亲和馅,

林晚负责包,后来念昔长大了,也跟着凑热闹,虽然包的饺子不是漏馅就是歪歪扭扭,

但一家人还是笑得很开心。林晚把东西放进厨房,然后走到藤编盒前,拿出母亲的日记本,

想看看母亲以前是怎么写冬至的。翻了几页,果然找到了一篇,

日期是五年前的冬至:“今天冬至,包了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念昔说要学包饺子,

结果把面粉抹得满脸都是,像个小花猫。阿晚和陈默也难得不忙,一家人围在一起,

说说笑笑的,很快就包完了。煮饺子的时候,念昔趴在灶台边等,还说要吃十个。

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觉得冬至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吃着饺子,心里也暖。

”“热热闹闹”这四个字,像一根针,轻轻扎在林晚心上。她走到厨房,把面粉倒在案板上,

加了点温水,开始和面。和面是个力气活,母亲以前和面的时候,手臂会微微用力,

面团在她手里慢慢变得光滑有弹性。林晚学着母亲的样子,揉着面团,手臂很快就酸了,

但她没有停——她想把这面团揉出以前的味道,揉出家庭的温度。面团醒发的时候,

林晚开始和馅。猪肉馅里加了姜末、葱花、生抽、香油,还有切碎的白菜,搅拌均匀。

闻着馅的香味,她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的冬至,厨房⾥满是饺子馅的香,还有家人的笑声。

就在这时,陈默回来了,他手里拿着平板,进门就说:“晚晚,

‘家庭陪伴者’AI的节日提醒功能上线了,刚才它提醒我今天冬至,

还推荐了一家口碑很好的饺子店,我已经下单了,很快就能送到。

”林晚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她看着案板上的面团和馅料,

心里有些发凉:“我已经买好材料了,想自己包,跟以前一样。”陈默愣了一下,

走到厨房门口,看到案板上的东西,皱了皱眉:“自己包多麻烦啊,又费时间,

外面买的也好吃,还不用收拾。AI都已经下单了,退了可惜。”“可是今天是冬至,

”林晚的声音有些固执,“妈以前每年都给我们包饺子,自己包的才有冬至的味道。

”陈默叹了口气,似乎觉得她有些不可理喻:“妈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有AI帮忙,

我们能省很多事。你看,AI不仅能提醒节日,还能推荐美食,多方便。

”他边说边打开平板,“你看,这家店的饺子评分很高,还有你爱吃的芹菜馅,

念昔爱吃的玉米馅,都点了。”林晚没有看平板,她继续搅拌着饺子馅,

声音有些低:“我想自己包。”陈默还想说什么,念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爸爸,妈妈,

我回来了!小星说今天冬至,要吃饺子,它还帮我查了冬至的传说,可有意思了!

”念昔戴着虚拟眼镜,手里拿着一个虚拟的饺子模型,在空中比划着,“小星说,

吃了饺子冬天就不会冻耳朵,妈妈,是真的吗?”林晚抬起头,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

心里的失落又多了几分——女儿知道冬至的传说,是从“小星”那里听来的,

而不是从她这里,不是从家庭的传统里。她点了点头:“是真的,

所以妈妈今天想包饺子给你吃。”“包饺子?”念昔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可是爸爸已经在网上买了呀,而且小星说,外面的饺子比家里包的好吃,种类也多。

”林晚手里的碗差点掉在地上。她看着陈默,又看着念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