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龙拿着报告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办公室,留下满屋子错愕的同事。
角落里的刘建,端着他的枸杞保温杯,手僵在半空,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两份报告?
全都要?
这小子……他怎么办到的?
办公室里,其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周文身上,但这一次,不再是看好戏,而是充满了敬畏、好奇与难以置信。
这个刚来报到的年轻人,只用了一天一夜,就用笔杆子,撬动了县里两个大佬都头疼的僵局。
这己经不是文笔好的问题了。
这是手腕,是格局!
不到半个小时,一个消息就在县府大楼里悄悄传开。
县长办公室里,传出了杨明远县长爽朗的笑声。
据说,杨县长看到那两份报告,当场拍了桌子,大赞道:“这才是大手笔!
谁说一个县只能有一个示范镇?
我们南山县,就要开这个先河!
一个搞文化,一个搞生态,双轮驱动,这盘棋就活了!”
紧接着,报告被送到了县委书记陈正华的案头。
陈书记看完后,沉默了许久,只说了一句话。
“这个写材料的同志,是个帅才。”
当天下午,市文旅局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市里的张副市长亲自审阅了南山县递交的两份报告,给出了“高屋建瓴,思路清晰,兼具情怀与远见”的高度评价。
最终,市里经过研究,破例决定,将两个“旅游示范镇”的牌子,全部给了南山县!
消息传来,整个南山县官场都为之震动。
谁也没想到,一件让所有人都觉得棘手的难事,竟然以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最圆满的方式解决了。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县府办一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写了两份报告。
周文,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了南山县真正核心的权力圈层。
他收获了什么?
首先,是他在县府办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天龙主任现在见了他,都是笑脸相迎,甚至会主动给他递烟。
办公室里的同事,无论是刘建这样的老油条,还是其他年轻人,都开始客气地称呼他为“周老师”。
没有人再把他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新人。
其次,是他获得了县里两位主要领导的关注。
这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来得重要。
在体制内,能被一把手和二把手同时记住,意味着你的前途,己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更重要的是,周文通过这件事,真正验证了自己洞悉之笔的强大。
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项写作天赋。
这是一种能够洞察规则、利用规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规则的力量。
他手中的笔,可以成为最锋利的武器,也可以成为最坚固的桥梁。
“以文入道”,这条路,他走对了。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南山县的权力格局,远比两个乡镇的纷争要复杂。
县委书记陈正华稳重求成,讲究程序和规矩。
县长杨明远锐意进取,渴望做出亮眼的政绩。
两人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博弈。
而他,周文,现在就像一颗刚刚崭露头角的棋子,被放在了这盘棋的中央。
下一步,该怎么走?
是成为书记的“笔”,还是县长的“刀”?
周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他不做任何人的附庸。
他要做的,是这盘棋中,那个能够影响走向的变量。
就在这时,他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电话。
“喂,你好。”
“是周文同志吗?
我是县长办公室的,杨县长请你现在过来一趟。”
电话里的声音,客气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
周文刚放下电话,还没来得及起身,他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又震动了起来。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你好,周文同志吗?
我是县委书记陈书记的秘书,陈书记想和你聊一聊。”
一瞬间,周文愣住了。
电话两头的声音,代表着南山县权力的两极。
而现在,这两极,同时对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