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书斋列诺 > 都市小说 > 多子多福不生多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都市小说连载
小说《多子多福不生多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盗心少帅”的作品之婉娘张承业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腊月二十三的北风刮得正张承业站在账房窗看伙计们给绸缎庄贴最后一道封金丝楠木柜台映出他眼角的纹像干涸河床的裂三千两白银的盈余数字冰碴子似的扎心——再多的钱也填不满张家宅院那无声的空“东城南分号流水又涨了三”福伯的声音带着炭火般的暖可当他转到张承业面前那双看惯世情的眼睛倏地暗了——东家又在摩挲那枚从祠堂求来的平安银锁边缘已被摸得锃亮发却从未锁住过任何...
主角:婉娘,张承业 更新:2025-09-29 08:29:13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腊月二十三的北风刮得正烈,张承业站在账房窗前,看伙计们给绸缎庄贴最后一道封条。
金丝楠木柜台映出他眼角的纹路,像干涸河床的裂痕。
三千两白银的盈余数字冰碴子似的扎心——再多的钱财,也填不满张家宅院那无声的空洞。
“东家,城南分号流水又涨了三成。”福伯的声音带着炭火般的暖意。
可当他转到张承业面前时,
那双看惯世情的眼睛倏地暗了——东家又在摩挲那枚从祠堂求来的平安锁,
银锁边缘已被摸得锃亮发薄,却从未锁住过任何一个孩子的啼哭。
后院的蜡梅冷香固执地渗进窗缝,张承业却只闻到陈年账本的霉味。今晨为婉娘簪发时,
木梳勾住的几根白发在铜镜里格外刺眼,像冬日的初雪落在他心尖上。二十年了,
卧房的每一扇窗棂都精雕细刻着石榴花纹,可婉娘的肚子始终像深秋的稻田,
在希望与失望的轮回后,只剩下空空荡荡的风声。“老爷!夫人她又见红了!
”丫鬟踉跄着冲进来,发梢沾着化雪的湿冷寒气。浓重的药味裹住整个东院,
张承业盯着郎中颤抖的狼毫笔尖,耳边轰响着童年时祖父的叹息:“业哥儿,
记得咱们的松江布为什么能成御贡吗?
当年你曾祖带着三十八个儿孙跪接圣旨......”声音戛然而止,
如同他喉间凝固的、带着铁锈味的绝望。婉娘从昏沉中醒来,正见丈夫对着窗外枯柳出神。
夕阳给他镀上金边,却照不亮眼底的荒芜。她挣扎着伸手,
目光被案几上那卷《百子图》刺疼——三年前的茶渍已晕开,变成了永远洗不掉的泪痕。
“承业。”她轻声唤道,声音像将熄的炭火,“我们把西跨院改成私塾吧?请最好的先生。
”张承业蓦然回首,看向妻子苍白却平静的脸。三个月后的清明,
细雨如绣花针穿梭在青石板路上。张承业在祖坟前烧完最后一沓纸钱,正要转身,
目光被第三任祖母碑上的裂缝吸引。雨水渗入的幽暗处,竟生出一簇鹅黄色的野花,
在凄风苦雨中颤巍巍摇曳。他鬼使神差地伸手触碰,冰凉与生机同时传来。恍惚间,
许多年前某个春晨,婉娘在蔷薇架下的轻笑穿透时光,清晰地响在耳边。当夜祠堂烛火摇曳,
他指尖划过族谱上那些早夭的名字,像被月光浸泡的蚕卵。
最惊心动魄的是曾叔公那一支旁注——光绪年间名震江南的茶商,富可敌国,
死时却连四个抬棺的嫡亲男丁都凑不齐。旁边朱笔小字注着“绝嗣”二字,墨色猩红,
淋漓如血。“人丁不旺,财如浮萍。”他喃喃念着八字谶语,掌心胎记灼痛难当。
转机发生在谷雨次日。绸缎庄前涌来流民,推搡间,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被撞倒在地哇哇大哭。
张承业正从店内走出,那孩子蜷在母亲怀里,脏污小脸上,一双眼睛因泪水洗过,
亮得像破碎的晨星,直直望进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住手!”他厉声喝道,
蹲下身向孩子伸出手:“娃娃,摔疼了没有?”孩子怯生生看着他掌心的朱砂胎记,
慢慢止了哭声。这一刻,张承业做出了决定:“福伯,把后街的染坊收拾出来,让他们安身。
”“东家,这是引狼入室啊!”族老们跺着拐杖。“没有万一!
”张承业第一次强硬地打断长辈,“我张家积攒财富,若连几条人命都容不下,
这财要它何用?!”流民们住进染坊,为首的周大山有手染布的好技艺,妻子身怀六甲。
奇妙的变化悄然发生。周家娘子常陪婉娘说话,两个女人,一个渴望为母而不得,
一个正在孕育新生命,竟生出姐妹般的情谊。某日,
周家娘子轻轻拉过婉娘的手按在自己腹上:“夫人您听,小家伙在动呢,像是在谢谢您。
”掌心下有力的胎动像重锤敲在婉娘沉寂多年的心湖,她瞬间泪流满面。更惊喜的是,
周大山用祖传的草木染手艺,染出了带着山林气息的独特布匹,色泽温润古朴。中秋夜,
婉娘拜月后晕厥。老郎中诊脉的手指抖了半盏茶功夫,最后笑得白须乱颤:“恭喜张老爷!
夫人这是滑脉!脉象圆滑如珠,有力非常!”张承业愣在原地,世界的声音褪去,
只剩下如擂鼓的心跳。直到屋檐下新筑的燕巢里传来雏鸟啁啾,他才缓缓蹲下身,
将滚烫的脸颊埋进妻子衣襟,肩膀剧烈颤抖,无声的泪水汹涌而出。来年春日,
张家宅院响起清亮的婴儿啼哭,是个眉眼像极了婉娘的女儿。
张承业抱着珍宝站在重修的家祠前,桃花瓣飘飘洒洒拂过“积善堂”新匾。
福伯指着梁间哽咽:“东家您看,今年燕子多孵了两窝!
”账房先生捧着“盈利五千两”的账本时,张承业正笨拙地给女儿挽红头绳。他淡淡一笑,
把账本搁在石榴树下。春风拂过纸页,翻回扉页露出婉娘新题的墨迹——“人气养财气,
根深叶自茂。”女儿满月那天,张承业给工匠们的孩子都封了厚红封。
有个三岁娃娃咧着缺门牙的嘴喊了声“爷爷”,
福伯猛地背过身擦拭眼角——这深宅大院有多少年没听过稚嫩的童声了。
婉娘抱着女儿站在庭院中央,春阳透过梧桐叶在她衣襟投下跳跃的光斑。
“取名‘纨素’可好?愿我儿心性如素绢洁净,亦能容纳人生万千色彩。
”周家娘子不久产下双胞胎男婴。洗三礼上,婉娘作为义母将银锁片放入澡盆。
忙累间她突然恶心,老嬷嬷悄悄请来郎中,果然诊出喜脉!消息传出,
张承业独自在傍晚的染坊呆了很久,看工人们用古井水兑染料,
月光下那抹幽蓝像极了婉娘眼底重燃的希望。九月重阳,婉娘历经煎熬产下健康麟儿,
哭声洪亮。福伯正指挥伙计挂上紫檀木刻的“积善堂”匾额。秋阳璀璨,
映得镏金大字光芒流转。恰有南归的燕子绕匾盘旋三周,啁啾不已,振翅远去。
张承业一手抱着咿呀学语的纨素,一手紧握虚弱的婉娘,看着摇橹里酣睡的儿子。
掌心的朱砂胎记不再灼烫,只余温润滑的平和。“纨素,还有你弟弟,”他低声说,
“你们就是张家最深、最活的根。”染坊名声越来越响,“张家水色”一匹难求。
流民成了最得力的工匠,他们的孩子与纨素、承泽一同在私塾咿呀学语。
西跨院传来稚嫩的读书声和嬉闹,如同泉水冲刷着积年暮气。又是一年腊月二十三,
祭灶的日子。张家大宅飘出糖瓜甜香,孩子们穿着新裁的棉袍在院里追逐,
小脸冻得红扑扑像福娃。张承业在祠堂为祖先换上新香烛。族谱上早夭的名字旁,
已添上“张纨素”、“张承泽”工整墨迹。他看着“绝嗣”二字,不再感到窒息,
在“张承泽”旁轻轻注下:“乙巳年九月,生于积善堂。”福伯捧着大红请柬进来:“东家,
城里商号想讨教‘人气养财’的生意经呢!”张承业微笑,
目光掠过窗棂上仿佛结出果实的石榴花纹。窗外,婉娘正为纨素整理衣领,
承泽挥舞小手接雪花,工匠们的孩子围着石阶堆雪人,笑声如玉珠落盘。“告诉诸位东家,
雅集容后再议。”他接过福伯手中松柏青色的小斗篷,走到院中给纨素披上。“今年除夕,
咱们自家人好好守岁。”他抱起女儿,揽住婉娘的肩膀。婉娘眼中映着雪光与灯火:“承业,
你听,这院子里的声音,多好。”是啊,多好。这不再是空荡的风声,
是孩子的啼哭笑语读书声,是织机札札染布搅动,是人间最珍贵的——生机。除夕夜,
团圆饭摆在“积善堂”匾额下。火锅热气腾腾,周围坐满了人。周大山端着酒杯站起来,
眼圈微红:“敬东家、夫人长命百岁,敬小少爷小姐平安长大,敬咱们积善堂人气长旺!
”众人举杯,张承业饮尽杯中酒,那酒一直暖到心底。窗外北风失却锋利,
雪花静静飘落覆盖庭院。屋内炭火烧得正旺,纨素趴在婉娘膝头迷糊地问:“娘,
明年还会有更多小弟弟小妹妹陪我玩吗?”婉娘抚摸女儿的头发,与张承业相视一笑。
那笑容里有历经沧桑的平静,苦尽甘来的欣慰,更有对未来的笃定期望。春回大地,
后院枯柳抽出嫩绿新芽。张承业抱着承泽,牵着纨素,站在私塾窗外听朗朗读书声。
掌心的朱砂胎记在春日暖阳下,像颗被岁月打磨圆润的红豆。时光如织机上的梭,
倏忽间便是三年。“积善堂”的名声随着“张家水色”的布匹传遍了江南,
甚至引来了京城的客商。人们都说,张家的布匹里染进了山林的灵气和人情的暖意,
故而色泽格外温润,贴肤生暖。张承业的生意越发红火,他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从容,
将更多心力放在了家塾和染坊的工匠子弟身上。私塾里朗朗的读书声,
已成为张家宅院最动听的乐章。纨素五岁了,承泽也到了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年纪。
姐弟俩是这大宅里最鲜活的景致。纨素承了婉娘的眉眼,性子却带了些许父亲的沉静和好奇,
最爱跟着周大山在染坊里转悠,看各色布匹在染缸中如何幻化出缤纷色彩。承泽则虎头虎脑,
精力旺盛,跌跌撞撞地追着工匠家的孩子们满院子跑,银铃般的笑声能驱散任何阴霾。
这日春和景明,婉娘正坐在院中石榴树下做着针线,阳光透过繁密的叶片,
在她手中的小儿衣袍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衣袍用的是最柔软的“张家水色”细棉布,
染着淡淡的、如同初生柳芽的嫩绿。她偶尔抬头,看着不远处草地上,
纨素正拿着布老虎逗弄弟弟,承泽咯咯笑着,挥舞着小手去够。周家那对双胞胎小子,
如今也已成了纨素和承泽最忠实的玩伴,四个小身影在春光里嬉闹,画面安宁而圆满。
婉娘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手下针脚细密。她感到腹中传来一丝轻微的、熟悉的悸动,
手下意识抚上小腹,那里正悄然孕育着第三个孩子。这一次,没有忐忑,没有不安,
只有如同这春日暖阳般和煦的期待。老郎中说了,脉象稳健,一切安好。傍晚,
张承业从城里的总号回来,未进账房,先来了后院。他一眼便看见这温馨景象,
脚步不由得放轻。婉娘抬起头,与他目光相接,无需言语,彼此眼中都已盛满了相同的幸福。
“爹爹!”纨素眼尖,丢下布老虎,像只欢快的小鸟扑了过来。承泽也扭动着小身子,
含糊地喊着“爹”,跟踉跄跄地跟在姐姐后面。张承业弯腰,一手一个将儿女都抱了起来。
纨素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耳边悄悄说:“爹爹,娘亲说,我很快又要当姐姐了!
”小姑娘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喜悦和自豪。“是啊,”张承业用额头顶了顶女儿的额头,
又亲了亲儿子胖乎乎的脸颊,声音低沉而愉悦,“我们纨素是最棒的姐姐。
”他抱着孩子们走到婉娘身边,接过她手中的小衣袍看了看,那嫩绿的色泽,
让他想起去年清明在祖坟边石缝里看到的那簇鹅黄野花,一样的生机勃勃。“颜色真好。
”他轻声道。婉娘柔柔一笑:“周家娘子新试出的方子,用新发的柳芽嫩叶,掺了少许艾草,
染出来竟是这样鲜嫩的颜色,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福伯这时笑呵呵地走来:“老爷,
夫人,晚膳备好了。周管事他们一家子也都过来了,说是得了些新鲜的河鲜,
一定要送来给老爷夫人尝尝鲜。”如今的张家,每逢佳节或得了什么新鲜物什,
常会叫上周大山一家同桌用饭,早已如亲人一般。饭厅里,大圆桌上摆满了菜肴,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