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滇南倒斗往事

第2章 彝文识残器

发表时间: 2025-09-28
毛福轩忽然感觉后脖梗窜来一股凉气——不用回头,他也知道是赵老三跟上来了。

果然,身后传来赵老三的尖嗓子:“泰来啊,等会儿!

给你介绍个大人物!”

周泰来放慢脚步,心里早把账算明白了——赵老三这是找了托儿,想强买。

转过身,就见赵老三身边站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戴副蛤蟆镜,手里拎个黑皮包,扣子扣得严严实实,装得挺像那么回事。

“这是王干部,省文物局下来征集老物件的!”

赵老三凑上来,眼神往毛福轩怀里瞟,“王干部听说你收着个老铜件,想帮你掌掌眼,要是真东西,给你个公道价。”

周泰来心里冷笑,面上却堆起笑:“王干部好!

可您真别听赵叔瞎吹,这就是块破铜片子,埋土里几十年,除了沉没别的好,哪配得上‘文物’俩字?”

那“王干部”摘下蛤蟆镜,眼神扫过毛福轩,又落回周泰来身上:“小伙子别谦虚,我看这残件纹路不一般,拿出来我瞧瞧,真要是文物,国家还能亏了你?”

说着就伸手往周泰来怀里抢,动作挺急,倒不像个干公事的。

周泰来往旁边一躲,正好撞着个路过的姑娘。

“周泰来!

你瞎晃啥?”

姑娘皱着眉揉胳膊,声音脆生生的,毛福轩抬头一看,是邹雪蛮——小学时跟他同班,后来随爷爷去了楚雄,好几年没见了。

邹雪蛮背着军绿色背包,辫子甩到肩后,手里还攥着本蓝皮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民族学调查笔记”,边角磨得发白。

她的目光突然落在周泰来那敞开的牛皮袋上,眼神一下子亮了:“你这袋子里装的啥?

看着像……”赵老三不耐烦地摆手:“小姑娘家别多管闲事,我们跟干部谈正事呢!”

邹雪蛮没理他,几步走到周泰来跟前:“把东西拿出来我看看,我爷爷笔记里记过类似的老物件。”

周泰来愣了愣,见邹雪蛮眼神笃定,不像是开玩笑,把青铜残件递了过去。

邹雪蛮接过残件,立刻翻开手里的笔记本,翻到中间一页,指着上面的手绘符号:“你们看!

这残件上的字,跟我爷爷记的彝文一模一样!”

毛福轩和周泰来赶紧凑过去,果然,笔记本上的符号弯弯曲曲,和残件上的铭文比对,连笔画的弧度都不差。

“我爷爷是云南民族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彝文化。”

邹雪蛮指着残件上的太阳纹,“这是彝族祭祀用的青铜觚残片,上面的彝文是‘献祭’的意思,一般只有重要的墓葬里才会有。”

赵老三凑过来瞅了瞅,撇撇嘴:“你爷爷记的能有准?

别是自己瞎画的吧?”

“老鬼我作证,小姑娘说得对!”

旁边突然传来个沙哑的声音,众人扭头,见摆旧书摊的刘老鬼走了过来。

刘老鬼退休前在文物局干过临时工,见多识广,潘家湾的摊贩都喊他“刘半仙”,鉴定老物件从没看错过。

他接过残件,先用拇指蹭了蹭表面的铜锈,又眯眼瞅了瞅边缘的纹饰,嘴里念叨:“红土锈,一层压一层,是滇南特有的;这太阳纹,是滇文化的标志,不是***用的样式。”

他把残件递给毛福轩:“小伙子,你再摸摸这刻痕,老凿子凿的,边缘光滑,不是现代工具能仿的——这玩意儿,最少是明清以前的,出自滇人墓葬没跑。”

赵老三的脸一下子青了,他找的“王干部”也没了底气,拎着黑皮包往后缩:“既然是墓葬里的,那我就不掺和了,你们……你们自己处理。”

说着拉着赵老三就要走,周泰来还不忘调侃:“王干部慢走啊!

下次收文物,记得带真证件!”

赵老三回头瞪了他一眼,没敢多说,灰溜溜地钻进了人群。

解决了麻烦,三人围着残件蹲在地上,周泰来兴奋地搓手:“没想到这破铜片子这么金贵!

雪蛮,你爷爷笔记里还有啥说法没?”

邹雪蛮翻着笔记本,眉头皱了皱:“只记了彝文的基本对照,还有祭祀器的用途,具体铭文内容没详写……”毛福轩一首没说话,这会儿突然抬头,眼神里带着点不确定,却很坚定:“我……我能试着解这些铭文。”

他摸出怀里的《滇南地方志》,翻开夹着书签的一页:“我爷爷的书里,记过滇人用的古文字,跟彝文有相通的地方,再加上雪蛮的笔记,说不定能认出几个字。”

周泰来眼睛一亮,拍了他胳膊一下:“行啊福轩!

没白啃那么多书!

那还等啥?

找个地方,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邹雪蛮也点头:“我家离这儿近,去我家吧,爷爷的笔记还有好几本,说不定能用上。”

三人收拾好东西,往邹雪蛮家走,潘家湾的吆喝声还在耳边,可毛福轩心里却踏实了——怀里的残件,还有手里的地方志,像是在他眼前铺开了一条路,一条通往滇南古老秘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