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其它小说 > 最后一章写给自己,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

最后一章写给自己,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

愚昧的猴子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最后一章写给自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佚名佚讲述了​小说《最后一章:写给自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的主角是主这是一本男生生活,家庭小由才华横溢的“愚昧的猴子”创故事情节生动有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215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8 02:48:2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最后一章:写给自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

主角:佚名   更新:2025-09-28 08:39: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最后一章:写给自己,也写给偶然驻足的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点开这本小说的最后一章。

或许翻到这里的只有我自己,屏幕亮着,房间里只有键盘敲击后残留的轻微回响,

连窗外的车流声都透着遥远的疏离——楼下那条主干道,白天总是堵得水泄不通,

喇叭声此起彼伏,可到了深夜,只剩下零星几辆货车驶过,

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像钝重的鼓点,敲在空落落的屋子里。我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

突然想起第一次打开写作软件时的样子,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敲下的每一个字,

都会变成承载着情绪的小石子,慢慢堆成了现在的模样。

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新的读者点进这个页面,这些文字会像落在旧书里的书签,

被时光慢慢覆盖,再也无人问津。就像我小时候藏在老屋后墙的玻璃弹珠,

当时觉得那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可后来搬家、长大,再回去找时,

只看到长满青苔的墙角,连弹珠的影子都找不到。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把这些话说出来,

就像当年把弹珠小心翼翼藏起来一样,哪怕只有自己记得,也想留下一点痕迹。

但我还是想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想再试一试。

不是试着重写一个故事的结局——毕竟故事里的主角总能在绝境中遇到转机,

总能在迷茫时找到方向。我曾经给主角写过这样一个情节:他身无分文,

在冬天的街头冻得瑟瑟发抖,却意外遇到了多年前帮助过的老人,

老人不仅给了他温暖的食物,还帮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写那个情节的时候,

我特意让阳光透过便利店的玻璃窗,落在主角身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热牛奶的香气。

可现实里的难题从来不会按剧本走,不会因为我希望它好起来,

就真的能迎刃而解;而是试着跟此刻的自己好好说说话,

跟这段日子里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生活,好好聊一聊。写下这本小说的时候,

我总喜欢在情节里给主角安排“柳暗花明”的转折。比如主角走投无路时,

总会突然遇到愿意伸出援手的贵人,

可能是街角面馆的老板——我想象他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脸上带着烟火气,

围裙上沾着面粉,却会在主角没钱吃饭时,默默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说“先吃,

钱的事以后再说”;也可能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比如在公交车上帮主角捡起掉落的文件,

随口聊了几句,却恰好知道有个适合主角的工作机会。我总觉得,故事里的善意应该多一点,

这样读故事的人,心里也能暖一点。比如主角被难题困住时,

总会在某个不起眼的细节里找到突破口,可能是一张旧照片——照片里主角和家人的笑脸,

让他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重新鼓起勇气;也可能是一句无意听到的话,

比如楼下大妈聊天时说“日子再难,熬一熬就过去了”,简单的一句话,

却成了主角坚持下去的动力。那时候我坐在电脑前敲字,手指在键盘上跳跃,

总觉得只要我愿意写,就能给故事里的人一个温暖的结尾,

就能让他们避开那些撕心裂肺的遗憾。可现实里,我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更别说什么“转机”和“突破口”了。可每次合上电脑,关掉文档,抬头看向窗外的夜色时,

才会猛然惊醒——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刚好”和“幸运”,

没有那么多“逢凶化吉”和“贵人相助”。父亲的医药费清单还在抽屉里叠着,

用回形针别得整整齐齐,每一张纸上都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红色的印章盖在角落,

像一道道刺眼的伤口。我记得第一次拿到清单时,手都在抖,

上面的“检查费”“药品费”“床位费”,每一个词都像重锤,砸在我心上。

我当时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人哭,有人笑,

有人拿着缴费单匆匆跑向收费处,有人推着轮椅慢慢走在走廊里。那一刻我才明白,

原来“生病”这两个字,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这么沉重的负担。

我下班回家都会把清单拿出来看一眼,算一算这个月的工资能覆盖多少,

剩下的缺口要靠多少天的零工才能补上。上个月的工资是四千五百块,扣除房租一千二,

水电费两百,生活费八百,剩下的两千三百块,全部存起来当医药费。

可父亲一次复查就要一千多,加上平时的药费,一个月至少要三千块。这样算下来,

每个月都要差七百块,只能靠打零工补上。有时候算着算着,眼泪就会滴在纸面上,

把那些数字晕开,可晕开了又能怎么样呢?该交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该扛的压力一点都不会轻。妹妹下个月要交的大学学费,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了又记,

算了又算。她去年考上大学的时候,我特意请了一天假,陪她去买行李箱。

她在商场里挑了很久,最后选了一个最便宜的蓝色行李箱,说“哥,这个就够了,

结实又便宜”。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明明她这个年纪,应该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

选自己喜欢的款式,不用考虑价格,可她却因为家里的情况,处处节省。

她昨天还在微信里跟我说“哥,食堂的红烧肉从十二块涨到十五块了,我最近都吃青菜,

便宜还健康”,后面还跟着一个笑脸的表情。我看着屏幕里的文字,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我知道她不是真的觉得青菜健康,而是舍不得花钱。我想起她小时候,

最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肉,每次我炖好肉,她都会围着灶台转,等着第一块肉出锅。

那时候肉价还没这么贵,我每个月发工资,都会买一块肉给她做红烧肉。可现在,

她连食堂十二块的红烧肉都舍不得吃了。我手指在输入框里删删改改,

最后只回复了一句“别省着,不够钱跟我说,哥有钱”。我知道这句话很假,

我哪里有什么钱,连自己的生活费都要精打细算,可我不想让她担心,

不想让她在学校里因为钱的事委屈自己。发完消息后,我盯着手机看了很久,

直到屏幕自动暗下去,才慢慢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其实我自己也知道,这句话说出来有多虚。

我得在下班后多挤点时间去打零工,要么去便利店理货,从晚上七点忙到十一点。

那家便利店在我住的小区门口,店长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知道我家里的情况,

每次都会多给我排几天班。便利店的工作不算累,但很琐碎,

要把货架上的零食、饮料摆得整整齐齐,标签要对着顾客,

生产日期近的放在前面;还要帮顾客扫码、找零,有时候遇到买很多东西的顾客,

扫码要扫很久,胳膊都酸了。有一次,一个喝醉的顾客来买烟,非要让我给他拿最贵的烟,

可他身上的钱不够,还跟我胡搅蛮缠,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赶紧给我拿烟”。

我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说“先生,您带的钱不够,要不您选一款便宜点的烟?

”他却不依不饶,还把手里的酒瓶往柜台上一放,酒洒了一地。最后还是店长过来,

跟他说了很久,他才骂骂咧咧地走了。那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我还要打扫地上的酒渍,

等忙完回家,已经快十二点了。要么帮人做线上的文字校对,对着电脑屏幕逐字逐句地检查。

这份工作是我在网上找的,每校对一千字给八块钱。我通常会在便利店下班回家后,

打开电脑做校对,有时候要做到凌晨一两点。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会很酸,

我就买了一瓶最便宜的眼药水,酸了就滴几滴;肩膀僵了就揉一揉,有时候揉着揉着,

就会想起父亲,不知道他现在睡得好不好,有没有又疼得睡不着觉。有时候忙到凌晨一两点,

回到出租屋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能睡着。我住的出租屋很小,只有十几平米,

里面放了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个衣柜,就没什么空间了。窗户对着一栋高楼的背面,

每天只能看到很少的阳光。可即便这样,房租还是要一千二一个月,

占了我工资的很大一部分。但我不敢换更便宜的房子,

因为这里离我上班的地方和便利店都近,能节省一点时间和交通费。我今年才二十一岁。

夜里偶尔睡不着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同龄人的生活。他们或许在大学图书馆里赶论文,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摊开的书本上,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都透着轻松。我有个高中同学,

现在在南方的一所大学读大二,他经常在朋友圈发图书馆的照片,

配文“今天也要加油赶论文”。照片里,他的桌子上放着一杯咖啡,旁边还有一本漫画书,

看起来很惬意。或许他们在周末约着朋友去看新上映的电影,捧着爆米花笑出声,

不用去想“下一笔钱该怎么凑”,不用去担心“家人的身体会不会出问题”。我另一个同学,

上个月发了一条朋友圈,是他和朋友们去看电影的照片,

他们在电影院门口摆着各种姿势拍照,脸上的笑容很灿烂。他还配文“周末愉快,

下次还要一起看”。看到那条朋友圈的时候,我正在便利店理货,手里拿着一瓶酸奶,

突然就想起了高中的时候,我们也曾一起去看电影,那时候不用考虑钱,不用考虑家人,

只想着玩得开心。或许他们还能跟爸妈撒娇要一杯热牛奶,

抱怨一句“今天的课好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而不是像我一样,

对着电话里父亲的咳嗽声,连说一句“别担心”都要鼓足勇气,怕自己的声音里藏不住焦虑,

让他更不安。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能在这个年纪,还能享受青春的美好,

不用过早地承担生活的压力。可羡慕归羡慕,我知道我不能停下脚步,

因为我身后还有父亲和妹妹,我必须撑下去。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个被生活推着走的木偶。

线被紧紧地攥在“责任”和“生存”手里,连难过的时间都要挤,

连崩溃都要选在没人的角落。我记得有一次,父亲的病情加重,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

费用要一万多。我当时手里只有五千块,剩下的五千块不知道去哪里凑。那天我在公司上班,

心里一直想着钱的事,根本没心思工作。午休的时候,我躲在楼梯间里,

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可大多数人都找各种理由拒绝了。有个亲戚跟我说“阿浜,

不是我不帮你,我家里也有难处,孩子要上学,老人要吃药,实在是没钱借给你”。

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可挂了电话后,我还是忍不住哭了。楼梯间里没有人,

只有声控灯亮着,我蹲在地上,抱着膝盖,哭了很久。我不敢哭得太大声,怕被同事听到,

只能小声地啜泣。哭完后,我擦干眼泪,洗了把脸,又回到工位上继续工作。我告诉自己,

不能倒下,一定要想办法凑够钱。我还记得收到母亲死讯那天的场景。

那天我正在公司核对报表,电脑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鼠标点来点去,

眼睛都快看花了。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早上我还跟母亲通了电话,她在电话里说“阿浜,

最近天气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当时还跟她说“妈,你也一样,注意身体,

我过几天就回去看你”。可我没想到,那竟然是我跟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突然,

手机震动了一下,我以为是工作群里的消息,随手拿起来一看,是老家亲戚发来的微信,

只有短短一句话:“你妈走了,赶紧回来。”我盯着那几个字,看了很久,脑子一片空白,

像被人用棍子狠狠敲了一下,连眼泪都流不出来。我甚至还下意识地回复了一个“好”,

然后把手机揣回兜里,继续对着电脑上的数字发呆。可那些数字在我眼里变得模糊不清,

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又闷又疼。直到同事路过我的工位,

拍了拍我的肩膀,问我“你怎么脸色这么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才勉强笑了笑,

说“没事,可能昨晚没睡好,有点累”。我不敢告诉他们母亲走了的消息,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想看到他们同情的眼神。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孤独的岛屿,

周围都是海水,却没有人能靠近。第二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起床、挤地铁、去公司打卡。

起床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给母亲发一条消息,问她早餐吃了什么,

可手指刚碰到屏幕,就想起母亲已经走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坐在床上,哭了很久,

直到上班快迟到了,才赶紧起来洗漱、换衣服。站在地铁里,看着身边人来人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有人戴着耳机听歌,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有人跟同伴说说笑笑,

只有我像个迷路的孩子,站在人群里,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地铁里很挤,

有人不小心碰到了我,说了一句“对不起”,我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心里一直在打架:要不要回去?回去能做什么?我什么都不懂,

连人死后该办哪些手续都不知道;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这个月的全勤奖要是没了,

又少了一笔钱;可如果不回去,我是不是就再也见不到母亲了?是不是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那些念头在脑子里绕来绕去,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我甚至想过,就这样假装不知道,

继续上班,可心里的愧疚感却越来越强烈。母亲养了我二十一年,

我却连她最后一面都不想去见,我怎么能这么自私?直到组长站在我工位旁,

轻轻敲了敲我的桌子,轻声问“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差成这样,状态也不对,

昨天就看着没精神了”。组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平时话不多,但对下属很照顾。

有一次我因为家里的事请假,他没有多问,就批了我的假,还跟我说“家里的事重要,

先把家里的事处理好,工作的事不用着急”。我很感激他,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他的关心让我觉得很温暖。我抬起头,看到组长眼里的担心,突然就绷不住了。

之前一直强撑着的镇定,像破了洞的气球,一下子就泄了气。我趴在桌子上,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肩膀一抽一抽的,连话都说不完整,

只能断断续续地说“我妈……我妈走了……”办公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同事们都没说话,

有人递过来一包纸巾,有人拍了拍我的背。我知道他们是在安慰我,可我却更难过了。

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连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都没有,在办公室里哭,影响了大家的工作。

那天是李姐劝了我,她把我拉到茶水间,给我倒了一杯热水,拍着我的背说“傻孩子,

心不在这里,干再多活也没用,不如回去看看,别留遗憾。工作的事你别担心,我跟组长说,

给你批几天假”。李姐是公司的老员工,平时很照顾我,经常跟我说一些工作上的经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