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局翻车,全网黑潮盛夏的日光把青瓦白墙晒得发烫,
《乡村生活记》的录制组刚把设备架在村口老槐树下,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骚动搅乱了节奏。
沈清音蹲在院角,指尖刚碰到那只仿古青花瓶的瓶口,就听见“咔嗒”一声脆响。
淡青色的瓷纹从瓶口延伸开,像一道突然裂开的冰痕,她下意识伸手去扶,
却只摸到一片冰凉的碎瓷片——那是节目组特意从当地民俗店租来的道具,
说是要让嘉宾体验“古村落器物整理”的环节。“哎呀,这不是沈老师吗?
怎么连个瓶子都拿不稳啊?”苏曼的声音带着刻意放大的惊讶,踩着小白鞋快步走过来,
裙摆扫过地面的草屑,“这瓶子虽说不是真古董,但也是老匠人仿的,值不少钱呢,
要是真碰坏了……”她话没说完,镜头已经齐刷刷对准沈清音。
后者穿着节目组统一的浅蓝布衫,长发松松挽在脑后,露出的侧脸线条干净得像幅淡墨画,
可此刻那双漂亮的杏眼正盯着碎瓷片,神情里没有半分慌乱,
反倒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审视——像是在看一件需要修复的标本,而非惹了麻烦的道具。
“我赔。”沈清音的声音很轻,却透着股笃定,她弯腰把碎瓷片一片片捡起来,
指尖蹭到瓷面的包浆,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下,“这仿品的釉色是化学料调的,
胎土也不够细,市价撑死两千,我转你三千,多的算补偿。”这话一出,周围的嘉宾都愣了。
苏曼脸上的惊讶僵住,随即又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沈老师还懂这个啊?
我还以为你只知道怎么摆姿势拍照呢。”她这话像根引线,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窃窃私语。
顾怀远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拿着刚摘的枇杷,听见这话时,指尖的动作顿了顿。
他抬眼看向沈清音,
目光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疏离——作为圈内以“文化素养”著称的影帝,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靠脸出圈、却连基本常识都没有的流量明星。
之前看沈清音在采访里把“小篆”说成“小纂”,他就对这人没什么好感,如今看来,
果然是个“文化洼地”,连赔个钱都要装模作样。当天下午,
#沈清音弄坏道具#的词条就冲上了热搜。点开评论区,
全是嘲讽的声音:“连个仿古瓶都拿不稳,还好意思去乡村综艺?”“之前把小篆念错,
现在又毁东西,没文化能不能别出来丢人?”“建议沈清音赶紧退圈,
别污染娱乐圈的空气了!”节目组的导演在监控室里急得直转圈,
对着副导演抱怨:“我当初就说别请她,你看现在,刚开播就爆黑料!
”副导演却盯着屏幕里沈清音捡瓷片的镜头,若有所思:“你看她捡瓷片的手法,
手指捏的是碎口边缘,避开了釉面,倒像是懂行的……”“懂什么行?”导演翻了个白眼,
“她要是懂,能把道具弄坏?别想了,赶紧联系公关,看看能不能压下去!
”而此时的嘉宾宿舍里,沈清音正坐在桌前,把白天捡的碎瓷片摆在台灯下。
她从背包里翻出一个小小的放大镜,凑近瓷片仔细看——胎土泛着生涩的黄,釉面光泽发贼,
碎口处没有自然老化的痕迹,确实是现代仿品,而且仿的是清代康熙青花,
却连最基本的“青花分水”技法都没仿对,画工更是僵硬得像小学生涂鸦。她轻轻叹了口气,
把放大镜收起来。当初从故宫文物修复研究所“跑”出来时,师父还骂她“胡闹”,
说她放着好好的国宝不修,跑去混什么娱乐圈。可她实在受不了研究所里日复一日的安静,
每天对着残破的文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没想到刚进综艺,就闹出这么个笑话。“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沈清音抬头,
看见顾怀远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纸袋子。“刚听节目组说你没吃晚饭,
”他把袋子递过来,语气平淡,“给你带了点当地的糕点。”沈清音接过袋子,
说了声“谢谢”。顾怀远的目光扫过桌上的碎瓷片,眉头微蹙:“你还留着这个?”“嗯。
”沈清音点点头,“看看仿品的工艺,挺有意思的。
”顾怀远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不以为然:“不过是个现代仿品,有什么好看的?”他顿了顿,
还是忍不住提醒,“下次在镜头前注意点,别再做这种容易引争议的事,对你不好。
”沈清音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顾怀远的眼睛很亮,带着几分严肃,
像是在教育一个不懂事的晚辈。她忽然觉得有点好笑,这人明明对自己有偏见,
却还会特意送糕点、提醒自己,倒也不算坏。“我知道了,”她弯了弯嘴角,
“谢谢顾老师提醒。”顾怀远看着她的笑,愣了一下。之前在镜头里看沈清音,
只觉得她长得漂亮,却没什么灵气,可此刻近距离看,她的眼睛里带着点狡黠的光,
像是藏着什么秘密。他压下心里的疑惑,转身离开:“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录节目。
”门关上的瞬间,沈清音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她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甜得有些发腻。
她掏出手机,点开一个加密的聊天框,给备注“师父”的人发了条消息:“师父,
我在综艺里挺好的,就是今天不小心弄坏了个仿品,被网友骂了。”没过多久,
师父的消息回了过来:“臭丫头,让你别去你偏去!要是受委屈了就回来,
研究所的门永远为你开着。对了,上次让你修的那批唐三彩,我已经帮你收好了,
等你回来接着弄。”沈清音看着消息,眼眶有点发热。她回复:“知道了师父,我没事,
你放心吧。”放下手机,她重新看向桌上的碎瓷片。或许,这个综艺也不是那么糟糕?至少,
能让她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而她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惊喜”,
正在第二天的录制中等着她。2 猪圈陶片,初露锋芒第二天的录制主题是“古村落寻宝”。
节目组给每个嘉宾发了一张任务卡,要求他们在村里找一件“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
最后由当地民俗专家评选出“最佳宝物”。嘉宾们刚拿到任务卡,就撒腿往村里跑。
苏曼拉着摄像师,直奔村里的老祠堂,嘴里念叨着:“祠堂里肯定有好东西,
比如老匾额、老香炉,都是有历史的!”顾怀远则慢悠悠地走在巷子里,
时不时停下来看看墙上的砖雕、门口的石墩,他对这些老物件有兴趣,倒不是为了赢,
只是单纯想了解当地的文化。沈清音却没跟着大部队,她沿着村边的小路,走到了一片菜园。
菜园旁边是个猪圈,味道有点冲,摄像师皱着眉,小声问:“沈老师,咱们不去找好东西,
来这儿干嘛啊?”沈清音没说话,目光落在猪圈墙角的一堆杂物上。
那里堆着几根烂木头、几个破瓦罐,还有一片沾着泥巴的陶片,一半埋在土里,
一半露在外面。她走过去,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陶片从土里挖出来。陶片巴掌大小,
表面沾着厚厚的黄泥,边缘还有些破损。摄像师凑过来一看,忍不住吐槽:“沈老师,
这就是块破陶片啊,连花纹都看不清,能有什么价值?”沈清音没理会他的吐槽,
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轻轻擦掉陶片上的泥巴。随着黄泥一点点被擦掉,
陶片表面渐渐露出了暗红色的纹路——那是一道简单的弧线,线条流畅,带着原始的粗犷感。
她又把陶片举起来,对着阳光仔细看,阳光透过陶片,能看到胎体里细小的砂粒,
胎色呈浅灰色,质地还算致密。“这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残片。”沈清音的声音很平静,
像是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距今大概五千年左右,你看这纹路,
是典型的‘弧线三角纹’,用的是红彩,颜料是矿物土和植物胶混合的,
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还能看到残留的色彩。”她顿了顿,
手指指着陶片边缘的一处修补痕迹:“不过这处修补是后来做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手法,
用的是老陶土接的,但接口处处理得很粗糙,还留着明显的缝隙,把原本的纹路都破坏了,
可惜了。”摄像师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摄像机都忘了移动。周围路过的村民也围了过来,
七嘴八舌地议论:“这姑娘说的是真的吗?这破陶片都有五千年了?
”“我家猪圈旁边还有好多这种陶片呢,难道都是宝贝?”正在这时,
苏曼拉着摄像师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铜香炉,看见沈清音手里的陶片,
忍不住笑出声:“沈老师,你这是找不到好东西,拿块破陶片充数呢?还仰韶文化,
你怎么不说它是恐龙时代的呢?”沈清音没理她,继续观察陶片。苏曼见她不说话,
更得意了,举着手里的铜香炉对着镜头炫耀:“大家看,这是我在祠堂里找到的铜香炉,
上面还有‘光绪年制’的款识,肯定是清代的老物件,比某些人的破陶片值钱多了!
”就在这时,节目组请来的民俗专家张教授走了过来。张教授是当地博物馆的馆长,
研究古村落文化几十年,算是业内的权威。苏曼赶紧迎上去,把铜香炉递给他:“张教授,
您看我这香炉,是不是清代的老物件?”张教授接过香炉,仔细看了看,
又用手指敲了敲炉身,眉头皱了起来:“这香炉是仿清代的,你看这款识,
‘光绪年制’的‘绪’字少了一点,而且铜质太新,没有包浆,应该是近十年的仿品。
”苏曼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张教授没理会她的尴尬,
目光落在沈清音手里的陶片上,眼睛一下子亮了:“姑娘,你手里的陶片能给我看看吗?
”沈清音把陶片递过去。张教授接过陶片,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凑近仔细看,
手指轻轻抚摸着陶片上的纹路,嘴里喃喃自语:“弧线三角纹,红彩,胎体含砂……没错,
这就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他抬起头,看向沈清音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姑娘,
你怎么知道这是仰韶文化的?还能看出是民国修补的?我们博物馆里就有一件类似的彩陶,
是去年在村东头的遗址里挖出来的,跟你这块陶片的纹路、胎色都一模一样!
”周围的嘉宾和村民都惊呆了。苏曼张着嘴,
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刚才还嘲笑沈清音拿破陶片充数,
结果人家手里的竟然是五千年的文物残片?顾怀远也走了过来,
看着沈清音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惊讶:这个被全网骂“文化洼地”的流量明星,
怎么会懂这么多文物知识?沈清音笑了笑,解释道:“我以前在书上看过相关的资料,
对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点兴趣,所以了解一点。”她没说自己其实修复过好几件仰韶彩陶,
怕说出来太吓人。张教授却不相信这么简单,他追问:“姑娘,你是不是学过文物鉴定?
这民国修补的手法很隐蔽,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你能一眼看出来,肯定不简单!
”沈清音正要说话,导演跑了过来,兴奋地对着镜头大喊:“各位观众朋友们!
没想到我们的寻宝环节竟然有这么大的惊喜!沈清音老师找到的陶片,
竟然是仰韶文化晚期的文物残片,距今五千年!这可是重大发现啊!”当天晚上,
#沈清音 仰韶文化陶片#的词条就冲上了热搜榜首。之前黑她的网友纷纷倒戈:“***?
沈清音竟然懂文物鉴定?这反转也太离谱了吧!”“之前骂她没文化的我,
现在感觉自己像个小丑……”“所以沈清音是隐藏的文物大佬?
那她之前念错小篆是不是故意的?”节目组的导演笑得合不拢嘴,
对着副导演说:“没想到啊没想到,沈清音竟然是个宝藏嘉宾!这下咱们节目要火了!
”副导演点点头,看着屏幕里沈清音的镜头,若有所思:“我总觉得,
她还有更多秘密没露出来。”而嘉宾宿舍里,顾怀远正坐在桌前,
翻着手机里关于仰韶文化的资料。他想起白天沈清音看陶片时的专注,
想起她说出“民国修补”时的笃定,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他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
还是给沈清音发了条消息:“今天的陶片,谢谢你让我长见识了。”没过多久,
沈清音的消息回了过来:“顾老师客气了,只是运气好,刚好知道一点。”顾怀远看着消息,
笑了笑。运气好?能一眼看出仰韶彩陶和民国修补,这可不止是运气好那么简单。
他关掉聊天框,心里暗暗决定:接下来的录制,一定要多关注沈清音,
看看她到底还有多少秘密。3 青花打脸,
人设崩塌寻宝环节的反转让沈清音一夜之间从“全网黑”变成了“潜力股”,
节目组也趁机增加了她的镜头。第三天的录制主题是“老物件修复体验”,
节目组从当地村民家里收集了一些有破损的老物件,让嘉宾们尝试修复,最后由张教授评分。
苏曼看着桌上的老物件,心里暗暗较劲。自从昨天被沈清音抢了风头,
她就一直不服气——她可是立“学霸才女”人设的,
怎么能让一个“流量花瓶”抢了自己的风头?今天的修复环节,她一定要赢,
把失去的面子找回来。她一眼就看中了一个青花瓷碗,碗口有一道小裂痕,看起来不算难修。
她拿起青花瓷碗,对着镜头炫耀:“大家看,这是一个清代的青花瓷碗,虽然有裂痕,
但只要用胶水粘好,应该就能修复好。我之前在网上学过一点修复知识,
今天正好可以露一手。”说着,她就拿起节目组准备的胶水,往碗口的裂痕上涂。
顾怀远站在旁边,看着她的动作,眉头皱了起来——那胶水是普通的502胶水,
用来粘陶瓷很容易留下痕迹,而且会损坏文物的胎釉,根本不适合修复老物件。“苏老师,
”顾怀远忍不住提醒,“这胶水可能不太适合修复老物件,容易损伤胎釉。
”苏曼却没听进去,反而白了他一眼:“顾老师,我知道你懂文化,
但修复老物件我也有研究,这胶水粘得牢,没问题的。”顾怀远无奈地摇摇头,没再说话。
沈清音站在另一边,手里拿着一个破了口的粗瓷罐子,正仔细观察罐口的破损情况。
她听见苏曼的话,抬头看了一眼,眉头微蹙——那个青花瓷碗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文物,
但也是清代中期的民窑精品,用502胶水修复,简直是暴殄天物。
苏曼很快就把青花瓷碗粘好了,她举着碗对着镜头,得意地说:“大家看,修复得还不错吧?
几乎看不出裂痕了。张教授,您觉得我这修复技术怎么样?”张教授走过来,
拿起青花瓷碗仔细看了看,眉头越皱越紧:“苏老师,你这修复方法有问题啊。
这502胶水粘在胎釉上,不仅会留下白痕,还会渗透到胎体里,以后想再专业修复都难了。
而且这碗的裂痕你没清理干净,里面还有灰尘,粘得也不牢固,稍微一碰就可能再裂开。
”苏曼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她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修复,竟然被张教授批评得一无是处。
她正要辩解,就听见沈清音的声音:“张教授,我能看看这个碗吗?”张教授点点头,
把碗递给沈清音。沈清音接过碗,仔细看了看碗口的裂痕和胶水痕迹,
然后对导演说:“导演,能帮我找一瓶酒精、一把小刀和一块软布吗?还有一点滑石粉。
”导演赶紧让人去拿。很快,东西就送来了。沈清音把酒精倒在软布上,
轻轻擦拭碗口的胶水痕迹,又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刮掉残留的胶水——她的动作很轻,
手指灵活得像在跳一支舞,每一下都恰到好处,既没损伤胎釉,又把胶水清理得干干净净。
然后,她把滑石粉和少量清水混合,调成糊状,涂在碗口的裂痕上,
用手指轻轻按压:“这滑石粉可以填补裂痕的缝隙,暂时起到固定作用,等以后专业修复时,
也容易清理。不过这只是临时修复,要想彻底修好,还得用专业的修复材料,
比如虫胶、环氧树脂,还要进行补色、做旧,让修复后的痕迹和原器融为一体。
”所有人都看呆了。苏曼站在旁边,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她刚才还在炫耀自己的修复技术,
结果沈清音只用简单的工具,就把她搞砸的修复救了回来,还说出了这么多专业的修复知识,
这让她的“学霸才女”人设瞬间变得可笑。张教授看着沈清音的操作,
眼睛里满是赞赏:“沈老师,你这修复手法太专业了!你是不是真的学过文物修复?
这临时修复的方法,跟我们博物馆里用的专业手法几乎一模一样!”沈清音笑了笑,
没正面回答:“只是偶尔看一些专业书籍,学了点皮毛。”就在这时,
苏曼突然指着角落里一个被布盖着的青花瓷瓶,转移话题:“张教授,
那个瓶子是什么年代的?我刚才看了一眼,觉得像是明代的青花瓷,应该很值钱吧?
”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那个青花瓷瓶。导演让人把布掀开,
露出一个高约三十厘米的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着缠枝莲纹,青花颜色浓艳,
看起来确实像是明代的器物。苏曼赶紧走过去,拿起青花瓷瓶,
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大家看,这就是典型的明代青花瓷,你看这青花颜色,
是‘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还有‘铁锈斑’,这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典型特征。
瓶身上的缠枝莲纹画得很精美,线条流畅,应该是官窑出品,价值连城啊!”她越说越得意,
仿佛这青花瓷瓶是她找到的一样。张教授走过来,接过青花瓷瓶仔细看了看,
眉头却皱了起来。沈清音也走了过来,目光落在青花瓷瓶的底部——那里有一个底款,
写着“大明雍正年制”。沈清音忍不住笑了,她轻描淡写地说:“苏老师,
你说这是明代的青花瓷,可底款写的是‘大明雍正年制’,雍正可是清代的皇帝,
这瓶子难道是穿越过来的?”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一阵笑声。
苏曼低头一看瓶底的款识,脸瞬间变得惨白——她刚才只顾着看瓶身的青花和纹饰,
竟然没看底款,结果闹了个“明代青花瓷写清代款识”的笑话!
“我……我刚才没注意看底款……”苏曼结结巴巴地辩解,声音越来越小。张教授摇摇头,
无奈地说:“苏老师,鉴定青花瓷不能只看青花和纹饰,底款也很重要。
这瓶子虽然仿的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风格,但青花料是现代仿的‘苏麻离青’,
胎土也太细,没有明代瓷器的粗砂感,底款的字体也很僵硬,是典型的现代仿品,
而且仿得还不专业,连款识都写错了。”苏曼站在原地,
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她身上。她的“学霸才女”人设,经过这两次打脸,
彻底崩塌了。当天晚上,#苏曼 穿越青花瓷#的词条就冲上了热搜,
网友们纷纷调侃:“苏曼这是把历史书当小说看了吧?明代青花瓷写清代款识,太离谱了!
”“之前还嘲笑沈清音没文化,现在看来,真正没文化的是她自己吧?
”“苏曼的学霸人设彻底崩了,建议改立‘搞笑人设’吧!”而沈清音则再次圈粉,
#沈清音 文物修复大佬#的词条也跟着上了热搜。顾怀远看着网上的评论,
又想起白天沈清音修复青花瓷碗时的样子,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她到底是什么人?
为什么会懂这么多文物知识和修复技术?他拿出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