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智慧爷爷讲故事:易经的智慧

第二章 神龟献洛书:大禹治水创九宫

发表时间: 2025-09-27
夏夜的风比昨晚更柔些,葡萄架上的叶子被吹得轻轻晃,漏下的月光在泥地上织成细碎的银网。

智慧爷爷还是坐在那把竹椅上,手里的《易经》翻到了画着神龟的那一页——纸页边缘都卷了边,神龟背上的九宫格用红笔描过,数字“五”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圆圈。

小矮桌上的菊花茶换了新泡的,热气裹着菊花香飘起来,萌萌的小鼻尖凑过去闻了闻,忍不住打了个轻喷嚏。

“爷爷,昨晚您说今天讲诸葛亮借东风,怎么翻到乌龟了呀?”

小宇手里攥着刚折好的纸飞机,翅膀上还歪歪扭扭画了个“乾卦”符号,见爷爷盯着神龟图,忍不住凑过来问。

萌萌也跟着点头,小手扒着爷爷的膝盖:“爷爷,这乌龟背上怎么有好多格子呀?

是不是跟玩跳房子一样,要按格子跳呀?”

爷爷笑了,用蒲扇轻轻扇开飘到萌萌脸颊旁的头发,指了指图上的神龟:“这不是普通的乌龟,是洛水里出来的神龟,比诸葛亮的故事还早几千年呢。

昨晚讲伏羲画八卦,是帮人们分清‘阴阳’过日子;今天讲大禹和神龟,是帮人们治洪水、安家园——这《易经》里的智慧,都是一辈辈人从难处里熬出来的。”

小宇的纸飞机停在手里,眼睛亮了:“洪水?

是不是跟动画片里一样,房子都被淹了?

大禹是不是像奥特曼一样厉害?”

“比奥特曼还厉害!”

爷爷放下蒲扇,拿起树枝在泥地上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几千年前,黄河和洛水经常涨洪水,雨一下就是好几十天,水漫到山洞里,人们藏在树上,野果被冲跑了,猎物也不见了,好多人都饿肚子。

当时的部落首领叫鲧,是大禹的爹,他看着洪水着急,就想了个办法——到处挖泥土、搬石头,把洪水往两边堵,像给洪水砌了道墙。”

萌萌皱起小眉头:“堵洪水有用吗?

我上次玩水,用石头堵水盆,水还是从旁边漫出来了。”

“萌萌说得太对了!”

爷爷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鲧堵了九年洪水,越堵越糟——这边堵住了,那边又漫出来;白天堵好的堤坝,晚上就被洪水冲垮了。

后来鲧累得病死了,大禹就接着他的活,成了新首领。”

小宇往前挪了挪,蹲在爷爷脚边:“那大禹是不是换了个办法?

他没堵洪水,是把水引走了?”

“小宇会动脑子了!”

爷爷拿起树枝,在之前画的“洪水线”旁边又画了几条分叉的细线,“大禹看着被冲垮的堤坝,想了好几天:洪水像野马,光拦着它会更凶,不如给它找条路,让它顺着路流到海里去。

于是他带着部落的人,拿着石斧、石铲,到处挖河沟——把堵在山里的洪水引到大河里,再把大河里的水引到海里。”

“那他肯定很累吧?”

萌萌小声问,“天天挖河沟,会不会晒黑了?”

“何止晒黑呀!”

爷爷的声音沉了些,像是在回忆很久以前的事,“大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休息,脚磨破了就裹点草,手挖出血了就擦点草药,走了好多地方——从昆仑山到东海,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沼泽,把天下的河流都摸透了。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路过自己家三次,都没进去看看:第一次路过,听见老婆在屋里哭,知道孩子刚生下来,他想进去抱抱,可一想到还有好多人在洪水边等着,就咬咬牙走了;第二次路过,孩子会叫爹了,趴在门口哭着要抱,他摸了摸孩子的头,说‘等爹治好洪水就回来陪你’,又走了;第三次路过,孩子都能跑了,跟着他的衣角要糖吃,他还是没停下——他知道,要是自己停下来,更多人家的孩子会被洪水冲走。”

萌萌的眼睛红了,小手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大禹太可怜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呀?”

“等洪水退了,他就回家了。”

爷爷拿起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大大的“田”字,“大禹治水治了十三年,终于把洪水引到海里去了。

人们从树上、山洞里下来,在河边种庄稼,盖房子,又能好好过日子了。

可大禹还有个心事——洪水虽然退了,但每年雨季还是会有小水流泛滥,而且各地的河流、土地怎么分,部落之间怎么合作,都没有章法,要是能有个像伏羲八卦那样的东西,把这些事都理清楚就好了。”

小宇突然站起来,指着爷爷手里的《易经》:“爷爷,是不是神龟这时候出来了?

它给大禹送了能理清楚事情的东西?”

“没错!”

爷爷把书翻得更开些,让两个孩子看得更清楚,“有一天,大禹带着人在洛水边修整河道,突然看见洛水里冒起一团金光。

金光越来越亮,水面翻起浪花,从浪花里浮出一只大乌龟——这乌龟比家里的饭桌还大,背上的壳是青黑色的,上面有九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个圆点,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排得整整齐齐。”

“是不是跟跳房子的格子一样?”

萌萌凑过去,小手指着图上的九宫格。

“比跳房子的格子神奇多了!”

爷爷拿起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九宫格,一边画一边数,“你看,这格子分三行三列,最上面一行中间是九个点,最下面一行中间是一个点,这叫‘戴九履一’;左边中间是三个点,右边中间是七个点,叫‘左三右七’;上面左右两边是西个点和两个点,叫‘二西为肩’;下面左右两边是六个点和八个点,叫‘六八为足’;最中间的格子,是五个点,叫‘五居中央’。

这就是洛书,上面的圆点其实是数字——一个点是‘1’,两个点是‘2’,一首到九个点是‘9’。”

小宇蹲在地上,用石子摆了个“1”在最下面中间,又摆了个“9”在最上面中间:“爷爷,这样摆对吗?

那中间的‘5’要用五个石子吗?”

“对!”

爷爷帮小宇把五个石子摆在中间,“大禹看到这只神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洛书里的九宫格和数字,藏着‘阴阳’和‘秩序’的道理。

你看,1、3、5、7、9是单数,叫‘阳数’,像太阳一样,有力量;2、4、6、8是双数,叫‘阴数’,像月亮一样,能包容。

阳数和阴数在九宫格里互相搭配,比如1(阳)对9(阳),2(阴)对8(阴),3(阳)对7(阳),4(阴)对6(阴),中间的5(阳)把它们都连起来,就像把天下的河流、土地、部落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谁也不抢谁,谁也不碍谁。”

萌萌指着九宫格:“爷爷,这格子能帮大禹治洪水吗?”

“能帮大忙呢!”

爷爷拿起树枝,在九宫格旁边画了几条小河,“大禹照着洛书的九宫格,把天下分成了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每个州就像一个格子,有自己的河流、土地和部落。

他还照着洛书里数字的规律,安排各地种庄稼:阳数多的地方,比如有3、7、9个点的格子对应的州,土地肥沃,就多种粮食;阴数多的地方,比如有2、4、6、8个点的格子对应的州,靠近河流,就多养鱼、种水稻。

这样一来,各地的粮食够吃了,部落之间也不抢地了,大家还一起修水渠,雨季来了也不怕小水流泛滥了。”

小宇摆完了九宫格,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爷爷,这洛书是不是跟咱们玩的九宫格游戏一样?

填数字,让每行每列加起来都一样?”

“小宇真聪明!”

爷爷笑着点头,“洛书里的数字,不管是横着加、竖着加,还是斜着加,结果都是15。

你看,4+9+2=15,3+5+7=15,8+1+6=15;斜着4+5+6=15,2+5+8=15。

这就是‘平衡’,跟‘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一个道理——阳数不能太多,阴数也不能太少,只有平衡了,日子才能安稳,天下才能太平。”

萌萌突然想起什么,拉着爷爷的手:“爷爷,咱们家的收纳盒也是九宫格的,是不是也用了洛书的道理呀?

袜子放一个格子,内衣放一个格子,围巾放一个格子,找的时候特别方便。”

“可不是嘛!”

爷爷笑得眼角的皱纹更深了,“现在好多地方都用着洛书的智慧呢。

你看学校的课程表,上午上语文、数学这些‘阳’性的课(需要动脑筋、费力气),下午上音乐、美术这些‘阴’性的课(能放松、养精神),这就是平衡;还有家里的冰箱,左边放蔬菜、水果,右边放肉、蛋,中间放剩菜,也是按‘九宫格’的思路分的,找东西不费劲;就连你们玩的积木,拼房子、拼汽车,也是先搭框架,再填细节,跟大禹照着洛书分九州、修水渠是一个道理。”

小宇突然问:“爷爷,那高考的大哥哥大姐姐,能不能用洛书的道理呀?

比如把要复习的科目分成九份,每天复习一份,这样就不会慌了。”

“太能了!”

爷爷拿起桌上的茶壶,给两个孩子各倒了杯温茶,“之前爷爷认识一个高考的大哥哥,他总觉得复习的东西太多,越想越慌,晚上都睡不着。

后来他照着洛书的九宫格,把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还有错题本、笔记,分成了九份,每天早上先复习中间的‘5’——也就是最重要的数学公式,再复习周围的‘1-9’对应的内容,比如‘1’是语文古诗,‘2’是英语单词,这样每天都有计划,不慌不忙,最后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

这就是洛书教给我们的——不管事情多乱,只要找到‘平衡’和‘秩序’,就能慢慢理清楚。”

萌萌喝了口茶,小声说:“爷爷,那我以后收拾玩具,也用九宫格好不好?

娃娃放一个格子,积木放一个格子,拼图放一个格子,再也不用找半天了。”

“当然好!”

爷爷摸了摸萌萌的头,“洛书的智慧不是老古董,是咱们过日子的小帮手——不管是治水、高考,还是收拾玩具,只要记住‘平衡’和‘阴阳’,什么事都能做好。”

小宇拿起地上的纸飞机,在翅膀上又画了个九宫格:“爷爷,我把洛书画在飞机上,是不是飞机就能飞得更稳了?”

“说不定呢!”

爷爷看着小宇跑着扔纸飞机,纸飞机带着歪歪扭扭的九宫格,在月光下飞了好远,忍不住笑了,“不过爷爷要告诉你们,洛书还有更厉害的用处——后来周文王演易经,就用了洛书的九宫格;诸葛亮摆八卦阵,也参考了洛书的数字规律;就连现在的中医,给人看病时,也会用洛书的道理来调理身体,比如阳火太旺就用阴寒的药,阴气太重就用阳热的药,让身体里的‘阴阳’平衡。”

萌萌跑回来,拽着爷爷的衣角:“爷爷,那明天您讲诸葛亮借东风好不好?

我想知道他怎么用洛书摆阵的。”

爷爷拿起《易经》,翻到画着八卦阵的那一页,故意把书合起来一点,只露出个阵角:“明天可以讲诸葛亮,但爷爷要先考考你们——今天讲的洛书里,中间的数字是几?

阳数有哪些?

要是答不上来,明天就先复习今天的故事哦。”

小宇立刻举手:“中间是5!

阳数是1、3、5、7、9!

阴数是2、4、6、8!”

萌萌也跟着说:“大禹治水治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神龟是从洛水里出来的!”

爷爷笑着点头,把书递给两个孩子:“答对了!

不过今天太晚了,萌萌该睡觉了,小宇明天还要上学。

明天咱们就讲诸葛亮怎么用《易经》的道理借东风,还教你们画八卦阵,好不好?”

“好!”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萌萌抱着爷爷的胳膊,小宇把纸飞机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眼睛还盯着《易经》上的八卦阵图。

夜风又吹来了,葡萄叶“沙沙”响,像是在跟着孩子们的笑声轻轻唱。

爷爷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父亲也是这样在院子里给他讲洛书的故事,如今他又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易经》里的智慧,就像这夏夜的风,一辈辈吹下去,吹进每个人的日子里。

他拿起桌上的菊花茶,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带着菊花的清甜。

手里的《易经》还摊在神龟献洛书的那一页,红笔描过的九宫格在月光下格外清晰——他知道,明天讲诸葛亮借东风时,还要告诉孩子们,所谓的“借东风”,不是真的能命令风,而是看懂了“阴阳”的规律,知道什么时候风会来,就像大禹看懂了洛书,知道怎么让洪水顺着路流走一样。

而这些藏在故事里的智慧,会像种子一样,种在小宇和萌萌的心里,等他们长大,遇到困难时,会想起大禹的坚持,想起洛书的平衡,想起“一阴一阳之谓道”——日子里有难的“阴”,就有解决办法的“阳”,只要不慌不忙,找对规律,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