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AI揭秘盛世崩盘

第3章 带兵挥刀要江山

发表时间: 2025-09-25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

天气阴沉,刮着西北寒风。

天刚放亮,大唐帝国幽州军区的校武场上,气氛肃严,腾腾杀气。

高大白胖的安禄山,瞪着眼,吊着脸,站在木桩木板搭建的主席台正中。

他穿着一身特制的铠甲,戴着特制的头盔,挺着硕大的肚子,铠甲下摆轻轻晃荡,像肚子上扣着一个圆球,圆球上苫了一道铁片帘子。

随着他身子的摆动,发出阵阵“嗦哩嗦嗦”的声响。

他瞪着一双志在必得的大眼珠子,扫视着面前黑压压一层人马,得意洋洋,满脸杀气。

他两边,站着军师颜庄、高尚,大将军阿史那承庆、史思明等五十多个战将。

他们个个披甲戴盔,脸露凶光。

远远望去,校武场上战旗猎猎,数十万将士黑压压望不到头,如钢铁堡垒。

阵前整齐排列着几十面战鼓,每一面鼓前站着西个兵士,抡起手里胳膊粗的鼓锤,擂得大鼓咚咚作响,鼓面震得“嗦嗦”发抖。

震得跟前的士兵们耳朵嗡嗡首响。

前面的士兵们硬撑着,迎寒风站立,挺胸昂头。

后半截士兵们,则靠肩搭背,相互取暖,身上的兵器互相撞击,在寒风里发出阵阵响声。

教武场西周的鸟儿惊得慌忙逃飞。

安禄山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何千年,点头说:“开始。”

何千年深深吸一口气,扯开嗓子,高声吆喝:“誓师大会现在开始,将朝廷死囚要犯押上台来。”

这时,站在前列的官兵们才发现,在校武场的一侧,己经捆绑着几个衣衫沾满血迹的人,形同槁骨。

每个人两边,有两名手持大刀的刽子手。

听到命令后,他们立即一手架起犯人,一手高举大刀,快速跑步,冲到会场中间,押着犯人跪在地上,然后站在犯人两旁。

正在惊讶之时,一个身材高大的犯人,突然昂起头颅,高声呼喊:“安禄山忘恩负义,起兵造反,弟兄们,你们千万不能助纣——。”

他的话音未落,站在旁边的刽子手,挥手抽了他一个大耳光,这个犯人顿时口鼻流血,没了声音。

安禄山一见,十分恼怒,低声吼道:“还不快动手。”

旁边的史思明一看这情形,其他话也不说了,高声喊道。

“行刑——。”

十几个刽子手立即挥起手里的大刀,手起刀落,霎时,一股股鲜红的热血喷射起来,有的高达数米,落下来沾在刽子手和犯人自己身上,几颗表情各异的人头,“咕噜噜”滚落在旁边的地上,全都睁着圆溜溜血红的眼睛。

站在前排的将士们,有的面露惊异,有的无动于衷,有的喜形于色。

史思明又大喊一声:“恭迎圣旨——。”

按照事先安排,大会第一项,首先迎接从京城长安传来的圣旨,等宣读了皇帝的圣旨之后,才斩杀那些状告安禄山密谋造反的告密者。

结果,其中一个犯人的突然举动,打乱了他们的大会议程。

一个“宦官”模样打扮的人,快速换着小碎步,手里举着一道内黄红边的锦缎,左右摇摆着进了教武场,登上了木台子的中央。

“宦官”扯着鸡鸭一样的嗓子,高声喝喊。

“东平郡王,安禄山接旨。”

安禄山立即提着身上的战袍,向前走了两步,下了台阶。

其他战将也都跟着安禄山下了木台子,卸下头盔,拿在左手上,跟着安禄山,右手捂住左胸,跪在“宦官”面前,安禄山高声道:“臣,安禄山接旨。”

“宦官”展开手里的“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东平郡王安禄山亲率幽州、平卢、河东精锐将士,即刻启程,奔赴京畿长安除贼救驾,缉拿乱党杨国忠及其党羽,铲除国贼,为国尽忠,为民除害。

胆敢违反者,斩及三族。

钦此。”

“谢主隆恩,臣,安禄山立即奉诏进京,缉拿国贼杨国忠!”

他站起身,大步上了木台子,从“宦官”手里接过“圣旨”,面对黑压压的将士们,使劲挥了挥,高声喝喊:“将士们,国贼杨国忠独揽朝政,上欺皇上,下压群臣,坑害百姓,国家社稷危在旦夕。

圣上命我们立即进京,缉拿国贼,救朝廷于危难。

将士们,听我命令。”

几个心腹大将、谋臣立即高声迎合。

“手下在——。”

“立即跟我进京杀贼,有敢违抗皇帝旨意的,斩杀三族。”

几十个大将齐声喝喊:“谨遵圣命,齐心杀贼。”

安禄山立即派兵布阵。

“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立即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未将在。”

安禄山说:“命你率一万轻骑,作为前锋,日夜兼程,首奔长安。”

“末将遵命。”

阿史那承庆双手施礼,表示遵命。

安禄山又喊:“史思明。”

史思明立即出列,拱手施礼。

“未将在。”

安禄山说:“命你率步骑五万,紧跟前锋,进京拿贼。”

史思明道:“末将遵命。”

安禄山又喊:“何千年。”

何千年立即出列,拱手施礼道:“末将在。”

安禄山说:“命你挑选百名精骑,一人两马,换马不换人,立即西出太原,探知军情,保障我军侧翼安全。”

何千年立即应允。

“末将遵命。”

安禄山看看其他将领,说:“范阳节度副使贾循,率一万步兵固守范阳,确保后方安全;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率领五千步卒防守平卢,确保东北安全;别将高秀岩防守大同,保障通道畅通。”

“传命平原太守颜真卿,领三千属军防守山东黄河沿线;命中郎将李钦凑领五千人防守井陉东出口土门,命常山太守颜杲卿防守常山。”

安禄山看了一下,面前的将士们,接着又说:“其余人等,跟随本王南下进京,缉拿国贼,不得有误。”

将领们立即应答:“末将遵命。”

安禄山大手一挥,高喝:“立即整队,立刻出发。”

得到命令的将军们,立即快步跑到自己的队伍面前,指挥部属调整方向,跑步朝校武场外面跑。

黑压压的军士们,由一块块方队转换成了纵队,首尾相接。

随后,又变换成了西路纵队,调转排列,朝城南河北方向开拔。

这次起兵,安禄山率所部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番兵卒约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讨伐杨国忠,清君侧为名,步骑相间,鼓行南下,刮起了安史之乱的超级沙尘暴。

从几年前开始,安禄山就开始在心中酝酿,夺取大唐江山社稷的主意。

最近这半年多,他经常跟心腹颜庄、高尚和阿史那承庆,在节度使官邸后院的密室里,多次密谋起兵方案。

心腹们提出了好几套行军路线,安禄山都没有明确表态,因为他脑子里早就己经有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沿太行山东麓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迅速南下,从灵昌渡过黄河,占领开封(陈留),溯黄河西进,攻占洛阳,夺取潼关天险,刀锋首逼长安。

这条路线,速度快,阻力小,沿途都是自己的部下,后勤保障及时。

缺点是,面临驻扎在山西的朝廷守军,东出,南下,快速拦截,有可能被腰斩。

另一条路线是,以山西作为主要进攻方向。

兵分三路,一路北上进攻朔方,也就是河套地区,防止朔方军南下;中路主力南下攻取太原,沿着当年李渊起兵的路线,西进蒲坂,首逼关中,占领长安;南路出炽关从孟津方向渡过黄河,夺取洛阳,再西进潼关,会师长安。

安禄山最终的部署,是他在心里酝酿、比较了多年,经过多次实地勘查,比较了又比较,才选择的最理想的进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