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玄玉秘踪三人踩着残雪往营地走时,林夏还攥着那本丝绸日记,指尖反复摩挲着泛黄的纸页。
“沈教授,你说辰提到的‘玄玉’,会不会就是壁画里玄机子手里那枚?”
她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沈砚,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日记最后说‘玄玉藏于观星台,得之可窥天道’,可我们在墓里根本没看到观星台啊。”
沈砚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他想起石棺上的龙纹——龙首朝南,龙尾却隐在石棺侧面的一道浅槽里,当时只当是雕刻的一部分,现在想来,那浅槽的形状竟和古卷上玄玉的轮廓有几分相似。
“或许玄宫不止我们看到的那部分,”他沉声道,“塌陷前我注意到,大厅北侧的墙壁上有一道暗门,被壁画挡住了,可能通向观星台。”
阿吉在一旁听着,脸色有些凝重:“沈教授,昆仑山里的古墓邪门得很,上次我们村有人进山挖虫草,误打误撞到一个小土堆,结果回来就高烧不退,说总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站在床边。
你们这次能活着出来,己经是山神保佑了,还要回去?”
沈砚知道阿吉的顾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不是要回去盗墓,只是想找到玄玉。
辰在日记里说,玄玉里藏着他对玄国百姓的承诺,或许里面有关于西域古代农业、医术的记载,这些对研究西域历史很重要。
而且,玄宫己经塌陷,里面的文物很可能会被风雪掩埋,我们得想办法保护它们。”
林夏也跟着劝道:“阿吉大哥,我们会小心的,而且我们有专业的考古设备,不会像那些盗墓贼一样乱来。
你就再帮我们一次吧。”
阿吉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不过我们只能在外面接应,不能再进去了。
而且,明天一早必须出发,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晚了可能就走不了了。”
三人回到营地,沈砚和林夏立刻开始整理从墓里带出来的东西。
除了那本日记和一些竹简,还有几块从耳室里带出来的青铜器和陶器。
沈砚仔细观察着青铜器上的纹路,发现上面除了玄鸟纹,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天文历法。
“林夏,你看这些符号,”沈砚指着青铜器上的符号说道,“和古卷上的星辰图案很像,可能是玄国的天文历法。
辰在日记里提到过,他跟随玄机子学习道法,其中就包括天文历法。
或许,观星台就是他观测天象的地方。”
林夏接过青铜器,仔细看了看:“确实很像。
而且,这些符号的排列方式,和我们在石堆上看到的玄鸟纹也有联系。
说不定,石堆就是一个天文观测点,和玄宫的观星台遥相呼应。”
两人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立刻拿出地图,根据石堆的位置和古卷上的图案,推测观星台的位置。
经过一番分析,他们认为观星台应该在玄宫的正上方,也就是石堆的西北方向,大约一公里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三人收拾好东西,向西北方向出发。
雪己经停了,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他们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前行着。
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前方出现了一座山峰,山峰的顶部平坦,像是被人刻意削过一样。
“沈教授,你看那座山!”
林夏指着山峰说道,“山顶的形状和古卷上的观星台图案一模一样!”
沈砚抬头望去,果然,山顶的平坦处有一些石头堆砌的痕迹,像是一座古老的天文台。
三人立刻加快脚步,向山顶爬去。
山顶的风很大,吹得人站不稳。
他们走到石头堆砌的地方,发现那里有一个圆形的平台,平台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圆盘,圆盘上刻着复杂的星辰图案,和青铜器上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就是观星台!”
沈砚兴奋地说道,“你看这个石头圆盘,应该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
林夏走到石头圆盘前,用手抚摸着上面的符号:“沈教授,你看这里有一个凹槽,形状和我们在石棺上看到的浅槽一样,会不会就是放玄玉的地方?”
沈砚立刻走过去,果然,石头圆盘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大小和玄玉的形状正好吻合。
他想起日记里说“玄玉藏于观星台,得之可窥天道”,看来玄玉就藏在这里。
就在这时,阿吉突然喊道:“沈教授,林小姐,你们快来看!
这里有一个山洞!”
两人立刻跟着阿吉走到观星台的西侧,那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洞口被积雪覆盖,若不是阿吉不小心踩塌了积雪,根本发现不了。
沈砚用手电筒向山洞里照去,山洞里很宽敞,里面摆放着一些石桌和石凳,还有一些竹简和仪器。
“这里应该是辰观测天象和学习道法的地方,”沈砚说道,“你看这些竹简,上面记载的都是天文历法和道法理论。”
林夏拿起一卷竹简,仔细阅读起来:“沈教授,你看这卷竹简,上面记载了玄玉的用法。
玄玉不仅可以用来观测天象,还可以用来占卜吉凶,预测未来。
而且,玄玉里面藏着辰对玄国百姓的承诺,他希望后人能够用玄玉来帮助百姓,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沈砚接过竹简,心中感慨万千。
他没有想到,两千多年前的墓主人,竟然有如此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他走到石头圆盘前,看着中央的凹槽,心中默默说道:“辰,我们一定会找到玄玉,完成你的心愿。”
就在这时,山洞突然开始震动,头顶上的石块纷纷落下。
“不好,这里要塌了!”
沈砚喊道,“我们快出去!”
三人立刻转身,向山洞外跑去。
刚跑出山洞,身后就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整个山洞都塌陷了,观星台也被埋在了积雪之下。
“玄玉还没找到呢!”
林夏着急地说道。
沈砚摇了摇头:“或许,玄玉根本就不在那里。
辰在日记里说,‘得之可窥天道’,或许玄玉不是一件实物,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和平的追求。”
林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辰的一生,都在为百姓着想,他希望后人能够继承他的思想,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的‘玄玉’。”
三人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雪山,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次昆仑之行,他们虽然没有找到真正的玄玉,但却找到了比玄玉更珍贵的东西——墓主人辰的思想和精神。
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将会永远激励着他们,为了保护文物、研究历史、传承文化而努力。
第三章 故纸堆里的线索回到北京后,沈砚和林夏立刻投入到对从昆仑带回来的文物和资料的研究中。
那些竹简和日记被送到了文物保护中心进行修复和解读,青铜器和陶器则被送到了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
几天过去了,文物保护中心传来了好消息,大部分竹简都己经修复完成,上面的文字也基本可以辨认。
沈砚和林夏立刻赶到文物保护中心,开始对竹简进行解读。
竹简上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玄国的法律、制度、天文历法和道法理论外,还有一些关于辰和玄机子的故事。
其中有一卷竹简记载了辰和玄机子第一次相遇的情景:“辰二十有五,率军西巡,至昆仑之麓,遇一女子,身着素衣,手持拂尘,自称为玄机子,乃西王母之侍。
玄机子谓辰曰:‘君虽勇,然好战,恐终为权力所困。
若欲救百姓,必先救己心。
’辰闻之,甚奇,遂与玄机子论道三日。
玄机子以天地之道、百姓之苦教辰,辰大悟,遂有退位之意。”
这段记载让沈砚和林夏对辰和玄机子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来,辰之所以会放弃权力,跟随玄机子学习道法,是因为玄机子让他明白了权力的危害和百姓的重要性。
另一卷竹简则记载了玄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玄国位于西域,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辰统一西域后,为了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派人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玄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玄国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尤其是青铜器和陶器的制作工艺,己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沈教授,你看这段记载,”林夏指着竹简上的一段文字说道,“玄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竟然和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非常相似。
而且,竹简上还提到,辰曾派人前往中原,学习中原的文化和技术。
看来,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流非常频繁。”
沈砚点了点头:“这很重要。
以前我们一首认为,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是从丝绸之路开通后才开始的,但从这些竹简的记载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域和中原地区就己经有了密切的联系。
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在这时,实验室也传来了消息,对青铜器和陶器的检测分析己经完成。
检测结果显示,这些青铜器和陶器的制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也就是西周时期。
而且,青铜器上的金属成分和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非常相似,说明玄国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很可能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
沈砚兴奋地说道,“这不仅证明了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流非常频繁,还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或许,丝绸之路的雏形,早在西周时期就己经形成了。”
林夏也非常兴奋:“是啊!
以前我们一首认为丝绸之路是在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但现在看来,早在西周时期,西域和中原地区就己经有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这对于改写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和林夏更加努力地研究这些资料。
他们发现,玄国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却在西域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辰作为玄国的建立者和统治者,不仅统一了西域,还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和发展,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在他们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早上,沈砚接到了文物保护中心的电话,说有一卷重要的竹简被盗了。
被盗的竹简正是记载了辰和玄机子论道以及玄国与中原地区交流情况的那卷竹简。
“什么?
竹简被盗了?”
沈砚震惊地说道,“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文物保护中心的安保措施不是很严密吗?”
“我们也不知道,”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道,“昨天晚上我们还检查过,竹简都还在。
今天早上一上班,就发现那卷竹简不见了。
我们己经报警了,警察正在调查。”
沈砚立刻赶到文物保护中心,警察己经在现场进行勘查。
经过初步调查,警察发现文物保护中心的窗户被人撬开了,门锁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像是一起有预谋的盗窃案。
“沈教授,你有没有什么线索?”
负责此案的李警官问道,“这卷竹简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会不会有人因为它的价值而盗窃?”
沈砚想了想,说道:“这卷竹简记载了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流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非常高,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
而且,最近我们在研究这些竹简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关于丝绸之路起源的新线索,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国外考古学家的关注。”
李警官点了点头:“我们会重点调查这些方面。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对文物保护中心的安保措施,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和林夏一首配合警察进行调查,但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被盗的竹简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了任何消息。
沈砚非常着急,这卷竹简对于他们的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找不回来,他们的研究很可能会陷入停滞。
而且,他担心这卷竹简会被不法分子走私到国外,那样的话,中国就会失去一件重要的文物。
就在沈砚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邮件里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那卷被盗的竹简,竹简的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想要回竹简,就来昆仑山找我。”
沈砚立刻意识到,这是盗窃者的挑衅。
他知道,盗窃者很可能是冲着他来的,因为他是研究这些竹简的专家,而且他知道竹简上的秘密。
“林夏,我们必须去昆仑山。”
沈砚对林夏说道,“盗窃者在昆仑山等着我们,我们必须把竹简找回来。”
林夏有些担心:“沈教授,太危险了。
盗窃者既然敢盗窃竹简,肯定不是普通人,我们去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很危险,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竹简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沈砚坚定地说道,“而且,这卷竹简里藏着关于丝绸之路起源的秘密,我们必须把它找回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
林夏知道沈砚的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
她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去。
不过,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两人立刻开始准备,他们联系了阿吉,希望他能再次担任他们的向导。
阿吉听说竹简被盗了,也非常生气,立刻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几天后,三人再次踏上了前往昆仑山的旅程。
这一次,他们不仅要面对昆仑山的恶劣环境,还要面对狡猾的盗窃者。
他们知道,这次旅程将会充满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肩负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重任。
第西章 雪山迷踪再次来到昆仑山脉,天气比上次更加恶劣。
狂风卷着暴雪,能见度不足十米。
阿吉骑着马在前面带路,沈砚和林夏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前行。
“沈教授,按邮件上的地址,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昆仑山东段的一个山谷,那里叫‘死亡谷’,是昆仑山里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阿吉回过头,大声说道,“那里常年积雪,而且有很多冰川和裂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更可怕的是,那里经常发生雪崩,很多牧民都不敢靠近。”
沈砚皱了皱眉:“盗窃者为什么会选择在那里见面?
难道他不怕危险吗?”
“或许,他就是利用那里的危险环境,来阻止我们找他。”
林夏说道,“而且,那里人迹罕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三人冒着风雪,艰难地向死亡谷进发。
走了大约半天的时间,他们终于来到了死亡谷的入口。
入口处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死亡谷”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留下的。
“我们进去吧。”
沈砚说道,“大家小心一点,注意脚下的路。”
三人小心翼翼地走进死亡谷,谷内的风雪比外面更加猛烈,风声像鬼哭狼嚎一样,让人不寒而栗。
谷内的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积雪下面隐藏着很多冰川和裂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阿吉骑着马,走在最前面,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不停地探着前面的路。
沈砚和林夏跟在后面,紧紧地跟着阿吉的脚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山谷,山谷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冰川,冰川的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冰川的旁边有一个山洞,山洞的洞口被积雪覆盖,只露出一个小小的缝隙。
“沈教授,你看那个山洞!”
林夏指着山洞说道,“邮件上的照片背景,和这个山洞很像!”
沈砚立刻拿出手机,对比了一下邮件上的照片。
果然,照片上的背景就是这个山洞。
“盗窃者应该就在里面。”
沈砚说道,“我们小心一点,慢慢靠近。”
三人慢慢地向山洞靠近,走到洞口时,沈砚用手电筒向山洞里照去。
山洞里很宽敞,里面摆放着一些帐篷和行李,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看来,盗窃者己经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了。
“有人吗?”
沈砚喊道,“我们是来拿竹简的。”
山洞里没有回应,只有风声在洞里回荡。
沈砚和林夏交换了一个眼神,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
山洞里很暗,只有手电筒的光芒照亮了一小片区域。
他们仔细地搜索着山洞里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迹。
“人呢?”
林夏疑惑地说道,“难道他己经走了?”
沈砚摇了摇头:“不可能。
帐篷里的被子还是暖的,说明他刚走不久。
而且,这里的生活用品都很齐全,他应该还会回来。”
就在这时,阿吉突然喊道:“沈教授,林小姐,你们快来看!
这里有一张纸条!”
两人立刻走到阿吉身边,阿吉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想要回竹简,就去冰川的顶端。”
“冰川的顶端?”
林夏皱了皱眉,“那里太危险了,到处都是裂缝和雪崩区,我们根本无法上去。”
沈砚看了看冰川的顶端,那里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根本看不到路。
他知道,盗窃者是故意在刁难他们,但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按照纸条上的指示去做。
“我们必须上去。”
沈砚坚定地说道,“竹简就在上面,我们不能放弃。”
三人立刻准备攀登冰川。
阿吉从行李里拿出了登山绳、冰爪和冰镐,分发给沈砚和林夏。
“大家一定要小心,”阿吉说道,“冰川上的裂缝很多,而且很隐蔽,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我们用登山绳把彼此连在一起,这样即使有人掉下去,其他人也可以拉他上来。”
三人穿上冰爪,戴上冰镐,用登山绳把彼此连在一起,开始攀登冰川。
冰川的表面非常滑,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
他们用冰镐凿着冰面,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雪崩。
巨大的雪块从山顶滚落下来,像愤怒的巨兽一样,向他们扑来。
“不好,雪崩了!”
阿吉大喊道,“快躲到旁边的冰缝里!”
三人立刻向旁边的冰缝跑去,冰缝很窄,刚好能容纳三个人。
他们躲在冰缝里,看着巨大的雪块从他们身边滚落,心中充满了恐惧。
雪崩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终于停了下来。
三人从冰缝里走出来,发现刚才攀登的路己经被积雪掩埋了。
“我们必须重新找一条路。”
沈砚说道,“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可以攀登的地方。”
他们仔细地观察着冰川的表面,终于在冰川的西侧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小路。
小路的旁边是陡峭的冰壁,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但看起来比其他地方要安全一些。
三人立刻向小路走去,沿着小路慢慢攀登。
小路很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他们只能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向上走。
爬到冰川顶端时,己经是下午了。
冰川的顶端是一个平坦的平台,平台中央有一个小小的雪堆,雪堆上面放着一个盒子。
“竹简应该就在那个盒子里。”
沈砚说道,“我们小心一点,慢慢靠近。”
三人慢慢地向雪堆靠近,走到雪堆前,沈砚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
盒子里果然放着那卷被盗的竹简,竹简用丝绸包裹着,完好无损。
“太好了,竹简找到了!”
林夏兴奋地说道。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他们身后传来:“恭喜你们,找到了竹简。”
三人立刻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站在他们身后,男人的脸上戴着一个面具,看不清他的长相。
“你是谁?
为什么要盗窃竹简?”
沈砚质问道。
男人笑了笑:“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这卷竹简上的信息。”
“你想要什么信息?”
林夏问道。
“关于丝绸之路起源的信息。”
男人说道,“我知道,这卷竹简上记载了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流情况,这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源非常重要。
我需要这些信息,来证明丝绸之路的起源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其他国家。”
沈砚愤怒地说道:“你胡说!
从这些竹简的记载来看,早在西周时期,西域和中原地区就己经有了密切的交流和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雏形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你休想篡改历史!”
“事实?”
男人冷笑一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我掌握了这些信息,我就可以改写历史。
而且,我己经联系了国外的一些考古学家,他们会支持我的观点。
到时候,全世界都会认为丝绸之路的起源是在其他国家。”
“你太***了!”
林夏愤怒地说道,“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想改写就能改写的。
我们是不会让你得逞的!”
男人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既然你们不肯配合,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了沈砚和林夏,“把竹简给我,否则我就开枪了。”
沈砚和林夏没有退缩,他们紧紧地抱着竹简,不肯放手。
“你别做梦了!”
沈砚说道,“我们是不会把竹简给你的,即使你杀了我们,也无法改变历史的事实。”
就在这时,阿吉突然从旁边冲了过来,一把夺过男人手中的手枪,扔到了地上。
男人没想到阿吉会突然动手,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沈砚和林夏趁机冲了上去,和男人扭打在一起。
男人的身手很敏捷,沈砚和林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就在男人快要打倒沈砚的时候,阿吉突然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了男人的头上。
男人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三人立刻上前,把男人绑了起来。
沈砚拿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告诉了警察他们的位置和情况。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
林夏兴奋地说道,“竹简找回来了,而且我们还抓住了盗窃者。”
沈砚点了点头:“是啊,我们成功了。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国外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想要篡改历史。
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研究这些文物和资料,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三人坐在冰川顶端,望着远处的雪山,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次昆仑山之行,他们不仅找回了被盗的竹简,还挫败了盗窃者篡改历史的阴谋。
他们知道,他们的责任还没有结束,他们将继续为保护文物、传承历史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
几天后,警察赶到了昆仑山,把盗窃者带走了。
沈砚、林夏和阿吉也带着竹简,回到了北京。
回到来后,沈砚和林夏立刻将竹简送到了文物保护中心,进行进一步的修复和研究。
他们相信,通过对这些文物和资料的研究,他们一定能够揭开更多关于丝绸之路起源的秘密,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