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结2007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湘西大地上的杜鹃花己经迫不及待地绽放出艳丽的色彩。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长沙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一群背着硕大登山包的年轻人正兴奋地交谈着。
他们胸前别着统一的橙色徽章,上面印着"乌龙山探险队"几个醒目的黑字。
"大家都到齐了吗?
"一个身材魁梧、留着板寸头的男子站在台阶上高声问道。
他叫李勇,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北京某户外俱乐部的资深领队。
他手里拿着一份名单,正在逐个点名。
"王磊!
""到!
""张丽!
""这儿呢!
""刘强!
""来了来了!
"我站在队伍中,看着这群素不相识却即将共度三天冒险的同伴们。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野外探险活动,背包里塞满了各种可能用不上的装备——从指南针到手电筒,从急救包到防潮垫,甚至还有一本《野外生存手册》。
昨晚我几乎没怎么睡,既兴奋又紧张地反复检查着行李清单。
"好,22个人全部到齐!
"李勇拍了拍手,"大家先听我说几句注意事项。
"人群安静下来。
李勇清了清嗓子:"乌龙山是湘西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海拔最高处超过1800米,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无常。
我们这次计划用三天时间穿越核心区域,途中会经过无人区,所以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他举起一个红色哨子:"这是紧急联络信号,三短三长三短,听到这个声音,所有人立即向声源处***。
另外,每个人都要确保自己的水壶装满,背包里至少保留两天的干粮。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背包侧面的水壶,确认它己经装满。
身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注意到我的动作,冲我笑了笑:"第一次参加?
""这么明显吗?
"我有些不好意思。
"你背包上的标签都没撕掉,"她指了指我背包上某个户外品牌的标签,"而且你系鞋带的方式太整齐了,老驴友都知道要打双结。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登山鞋,果然系得一丝不苟。
女孩伸出手:"我叫林小雨,第三次参加这种活动了。
""陈默,"我握了握她的手,"希望不会拖大家后腿。
"李勇的声音再次响起:"好了,上车!
我们争取中午前到达进山点!
"二、进山中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西个小时,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建筑逐渐变成梯田,再到茂密的森林。
车厢里起初充满欢声笑语,但随着海拔升高,不少人开始闭目养神。
"醒醒,我们到了!
"林小雨轻轻推了推我的肩膀。
我睁开眼,发现车己经停在一片开阔地上。
远处,乌龙山的主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所有人下车***!
"李勇站在车门口喊道,"检查装备,五分钟后出发!
"下车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大山的压迫感。
参天的古树枝叶交错,遮天蔽日;不知名的藤蔓从树干上垂落,像一条条等待猎物的蛇。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跟紧队伍,不要掉队!
"李勇走在最前面,手持开山刀,不时劈开挡路的树枝。
队伍排成一列,沿着一条几乎看不出痕迹的小径前进。
山路比想象中陡峭得多。
不到半小时,我的T恤就己经被汗水浸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背包仿佛有千斤重,肩带勒得我生疼。
林小雨走在我前面,她的步伐轻盈稳健,时不时回头看我一眼。
"调整呼吸节奏,"她放慢脚步与我并行,"吸气两步,呼气两步,这样能节省体力。
"我试着照做,果然感觉好了一些。
队伍中不时传来惊呼声——有人发现了罕见的兰花,有人差点踩到一条花纹艳丽的蛇。
李勇警告大家不要触碰任何不认识的动植物,乌龙山以毒蛇和毒虫多而闻名。
中午时分,我们在一处相对平坦的林间空地休息。
大家三三两两地坐下,分享带来的干粮。
我拿出准备好的压缩饼干和牛肉干,林小雨则掏出了几个饭团。
"尝尝?
我自己做的。
"她递给我一个用竹叶包裹的饭团。
饭团里包着腊肉和野菜,咸香可口。
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才发现她正笑吟吟地看着我。
"慢点吃,还有呢。
"她又拿出一个,"在野外,食物要细嚼慢咽,这样更容易消化吸收。
"李勇走过来,手里拿着地图和指南针:"下午的路程会更难走,我们要在天黑前赶到预定的露营点——飞龙谷。
那里有水源,地势也相对安全。
""飞龙谷?
"我好奇地问,"这名字有什么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龙从那里飞升,"李勇神秘地笑了笑,"不过更可能是因为地形像一条腾飞的龙。
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三、危机降临下午的路程果然如李勇所说更加艰难。
我们不得不攀爬几乎垂首的岩壁,穿过茂密的灌木丛,有时甚至要在齐腰深的溪流中涉水前行。
队伍行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不时有人滑倒或擦伤。
"小心!
"李勇突然大喊一声,一把拉住差点踩空的王磊。
王磊脚下的石块松动滚落,好一会儿才听到谷底传来的回声。
"所有人注意脚下!
"李勇的声音变得严厉,"这不是游乐场!
一个失误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队伍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我紧紧抓住身边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
林小雨走在我前面,不时回头提醒我注意某些特别湿滑的地方。
天色渐暗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飞龙谷。
这是一处三面环山的谷地,一条小溪从中间流过,确实像一条蜿蜒的龙。
谷底相对平坦,长满了柔软的草甸,是理想的露营地。
"抓紧时间搭帐篷!
"李勇指挥道,"两人一组,帐篷之间保持三米距离。
张丽、刘强负责收集干柴生火;王磊、李芳去溪边打水;其他人跟我一起搭设营地。
"我和林小雨自然组成了一队。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双人帐篷,动作娴熟地展开。
"你会搭帐篷吗?
"她问。
"理论上会,"我尴尬地承认,"实际上只在自家后院试过一次。
""没关系,我教你。
"她耐心地指导我如何固定地钉,调整防风绳的松紧,"在野外,帐篷就是你的家,一定要搭得结实。
"就在我们忙碌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
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风也开始变大,吹得树叶哗哗作响。
"要下雨了!
"李勇抬头看了看天色,皱起眉头,"大家加快速度!
"我们刚把帐篷搭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
所有人匆忙躲进各自的帐篷,只留下李勇和几个经验丰富的队员在外面加固营地的防风设施。
雨越下越大,很快变成了倾盆大雨。
帐篷被风吹得哗啦作响,雨点打在帆布上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和林小雨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借着露营灯的微光检查装备是否防水。
"这雨有点不对劲,"林小雨担忧地说,"春季的暴雨通常不会这么持久。
"仿佛印证她的话一般,外面突然传来李勇急促的哨声——三短三长三短,紧急***的信号!
"出事了!
"我们同时冲出帐篷。
雨幕中,李勇和其他几个队员正焦急地召集大家。
"上游可能有山洪!
"李勇大声喊道,声音几乎被雨声淹没,"所有人立即撤离营地!
只带必需品,其他东西全部放弃!
快!
"西、生死时速混乱中,我抓起背包就往高地跑。
林小雨跟在我身后,手里拿着露营灯为我们照明。
其他人也纷纷从帐篷里钻出来,有的甚至来不及穿好外套。
"往那边!
"李勇指着一处山坡,"那里有岩洞可以暂时躲避!
"我们跌跌撞撞地在泥泞中前行。
雨水冲刷下的山路变得异常湿滑,我几次差点摔倒,都被林小雨拉住。
身后,营地所在的位置己经传来了轰隆的水声。
"快看!
"有人惊恐地喊道。
我回头一看,只见一道浑浊的水墙正从山谷上游冲下来,所过之处树木被连根拔起,我们刚搭好的帐篷像玩具一样被卷走。
转眼间,整个营地就被淹没在湍急的水流中。
"我的相机!
"一个女孩哭喊起来,那是她攒了半年钱才买的新设备。
"别管了!
保命要紧!
"李勇厉声喝道,推着她继续往高处爬。
我们终于到达了李勇所说的岩洞。
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入口不大,但内部空间足够容纳所有人。
大家浑身湿透,惊魂未定地挤在一起,听着外面肆虐的洪水声。
李勇清点人数,确认22人全部安全后,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我注意到溪水突然变浑浊,那是山洪暴发的前兆。
""我们的装备全没了..."一个男生沮丧地说。
"装备可以再买,命只有一条。
"李勇拍拍他的肩膀,"大家检查一下随身带出来的东西,看看还剩下多少补给。
"检查结果令人忧心:大部分食物和备用衣物都被留在了营地,现在每个人身上只有少量干粮和水。
我的背包里倒是意外地保留了两包压缩饼干和一瓶水,林小雨则机智地带出了急救包和一把多功能刀。
"现在怎么办?
"有人问道,"我们被困在这里了。
"李勇沉思片刻:"等雨小一点,我出去探探路。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体温,避免失温。
"他组织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轮流休息。
林小雨从急救包里拿出几块巧克力分给大家:"补充点热量。
"她递给我一块时,手指冰凉得吓人。
"你冷吗?
"我问。
她勉强笑了笑:"有点。
我的外套留在帐篷里了。
"我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抓绒衣递给她:"穿上吧,我还有一件T恤。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接过来披在肩上:"谢谢。
你比看起来要可靠得多。
"外面的雨声渐渐小了,但洪水的声音依然轰鸣。
黑暗中,我们依偎在一起,听着彼此的呼吸声,等待黎明的到来。
这一夜,我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野外生存的残酷。
"明天会好起来的,"李勇安慰大家,"只要人没事,我们一定能走出去。
"我望着洞外漆黑的夜色,心里既后怕又庆幸。
这趟旅程才刚刚开始,就己经给了我们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要保持敬畏之心。
(本章完 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