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溯流迷城

第3章 夏晚——共情轨迹

发表时间: 2025-09-24
问询室里的时间,仿佛被黏稠的寒意冻结了。

林砚盯着单向玻璃中自己苍白的倒影,感觉每一秒都在被无形地审视。

陈启明离开时留下的那句话——“我们处理的是超出常规认知的情况”——反复在他脑中回响,不再是单纯的威胁,反而像黑暗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难以言说的涟漪。

他们……难道真的知道些什么?

关于那片吞噬光线的阴影,关于他自己这无法言说、每次发作都让他濒临崩溃的“怪病”?

门再次被推开时,进来的不再是陈启明,而是一位陌生的年轻女性。

她约莫二十五六岁,穿着简约舒适,气质沉静温和,与这间冰冷刻板的问询室格格不入。

她手里没拿任何文件,只有一部熄屏的手机。

她的目光扫过林砚,带着一种审慎的观察,最后落在桌上那几张监控截图上一—尤其是走廊尽头那张最为模糊的。

“林砚同学?

我是夏晚,负责协助案件分析。”

她声音平和,自带一种让人不自觉放松的语调。

她自然地拉开椅子坐下,保持着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陈队临时有别的安排,我来和你聊聊。

放轻松,我们只是需要尽可能还原当晚的每一个细节。”

林砚心中的警惕并未放下,但对方温和的态度与陈启明的冷峻形成了对比,让他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稍稍喘息。

他点了点头,依旧谨慎地选择沉默,但眼神不再完全回避。

夏晚的视线重新回到那张诡异的截图上,指尖轻轻点着那片异常黯淡的区域:“监控拍下的画面有限,尤其是这种光线异常的区域,很多时候会失真。”

她像是在客观分析,语气中没有逼迫,“但有时候,环境带来的身体感受,会比眼睛看到的更真实。

比如,温度、气压的细微变化,或者一种……莫名的压抑感。”

她抬起眼,目光温和而专注地看向林砚,“你当时经过那里的时候,有没有这类身体上的感觉?

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异样?”

她的问题依旧围绕着“感觉”,但不再玄乎,而是落在了更具体的生理感知上。

这让林砚抗拒的心防出现了一丝松动。

或许……他们只是在寻找物理线索?

描述身体感受,总比承认自己“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要安全。

他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好像……是有点冷。

不是普通的凉,是……一种往骨头里钻的阴冷。”

他说出了部分实话,这是他能承受的极限,也是他真实体验的一部分。

夏晚的眼神微微一亮,不是发现了破绽的锐利,而是一种得到印证的专注。

“阴冷……往骨头里钻的感觉。”

她重复了一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描述很重要。

还有别的吗?

比如声音?

或者气味?”

见她没有深究,反而认真记录,林砚的戒备又放松了一分。

他努力回忆,避开那些会触发恐怖记忆的细节:“好像……有种很奇怪的味道,很淡,有点像……铁锈,又有点甜腻,让人不舒服。”

“铁锈和甜腻的混合气味……”夏晚低声重复,眉头微蹙,似乎在脑海中比对什么。

然后,她做了一个让林砚意想不到的举动。

她将自己的指尖,非常轻地、几乎是仪式性地触碰了一下打印纸上那片扭曲的阴影区域,随即迅速收回,闭上了眼睛,仿佛在极力感受和捕捉着什么。

几秒钟后,她睁开眼,脸色似乎比刚才苍白了一点点,但看向林砚的目光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理解的复杂情绪。

“我明白了……”她轻声说,这句话不像是对林砚的解释,更像是一种自我的确认。

“那种冰冷和气味……确实会引发强烈的生理不适和逃离冲动。

你能察觉到这些,己经很不容易了。”

她的话,像是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破了林砚一首以来的孤独和恐惧。

从来没有人,能如此准确地理解他当时那种源自本能的、无法言说的恶心与恐惧!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冲动,想问问她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的事。

但理智立刻压下了这危险的念头。

夏晚站起身,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和,但眼神深处多了一些林砚看不懂的东西:“今天先到这里吧。

谢谢你提供的细节,这很有帮助。

回去后,如果想起任何其他细微的异样,无论多小,都可以联系我。”

她递过一张只印有姓名和内部联系分机号的简洁卡片。

她没有再说那些高深莫测的话,但林砚握着那张微凉的名片,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中却翻涌起比之前更复杂的情绪。

不再是单纯的恐惧和抗拒,还混杂了一丝……微弱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希望?

难道这世上,真的存在能理解他这种“怪病”的人?

陈启明很快回来,例行公事地让他离开。

走出市局,午后的阳光刺眼,林砚却恍惚觉得,笼罩他的世界,似乎裂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透进了一丝他无法定义的光。

而在单向玻璃后,陈启明看着林砚离去的方向,对耳机低语:“目标对夏晚的共情式引导有初步反应,提供了有效感官信息。

防御等级降低。

保持观察,注意他接触卡片后的行为变化。”

夏晚站在他身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轻声道:“他感知到的‘异常’非常具体且准确,与现场残留的‘负面场’特征高度吻合。

他不是普通的目击者,陈队。

他很可能是一个……自发的‘感应体’,而且他自己对此充满恐惧。”

陈启明目光深沉:“恐惧,有时候比好奇更能让人活下去。

但也更容易被利用。

看好他,也看好我们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