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穿越重生 > 凤归重华重生之嫡女谋

凤归重华重生之嫡女谋

呆小鱼la 著

穿越重生连载

金牌作家“呆小鱼la”的优质好《凤归重华重生之嫡女谋》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萧景珩沈知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沈知华,萧景珩是作者呆小鱼la小说《凤归重华:重生之嫡女谋》里面的主人这部作品共计14894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3 17:07:2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内容主要讲述:凤归重华:重生之嫡女谋..

主角:萧景珩,沈知华   更新:2025-09-23 20:07: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残阳如血,映照在冷宫斑驳的墙垣上,像极了她颈间喷涌而出的鲜血。

沈知华蜷缩在冰冷的地上,指尖颤抖地抚过喉间那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她睁着眼,

望着头顶那片灰蒙蒙的天,耳边是宫人冷漠的低语:“太子有令,沈氏谋逆,即刻赐死,

不得收尸。”谋逆?她不过是不肯交出侯府兵符,

不肯任由他们将镇国侯府的百年基业拱手让人!她想起三个月前,

庶妹沈知柔含泪跪在她面前,说三皇子萧景珩病重将亡,求她代为祈福。她信了,

亲自抄经、焚香,却不知那经书里早已被撒了毒粉——她一触即染,高烧不退,

神志不清之际,被太子强行为她戴上凤冠,成了“冲喜妃”。可笑的是,她至死才知,

那场“病重”是萧景珩与太子合演的戏,只为引她入局。更可笑的是,她的父亲,镇国侯,

竟在她被废后,为了自保,亲口承认她“勾结逆党”。“父亲……”她喃喃,

眼中最后的光熄灭。若有来生,我必让你们,血债血偿。……“小姐!小姐您醒醒!

”一声焦急的呼唤,如远山钟鸣,将她从无尽黑暗中拉回。沈知华猛地睁开眼,

入目是熟悉的绣帐——海棠纹银丝帐,是她及笄那日,祖母亲赐的。她怔怔望着帐顶,

心跳如鼓。窗外,锣鼓喧天,丫鬟们欢声笑语:“今日是大小姐及笄礼,可不能误了吉时!

”及笄礼?!她猛地坐起,冲到铜镜前——镜中少女眉目如画,肌肤胜雪,青丝未绾,

正是十五岁那年,她最天真无邪的模样。她……重生了?沈知华颤抖着抬手,抚上自己的脸。

没有疤痕,没有憔悴,只有少女的娇嫩与朝气。她低头看手——那双曾为抄经磨出茧子的手,

如今纤细柔嫩,一如前世被算计前。“青禾,”她开口,声音微哑,“今日……是何年何月?

”“回小姐,是永和十二年三月初六,您的及笄之日呢!”丫鬟青禾笑着为她梳发,

“老夫人说了,今日要请三皇子观礼,您可得端庄些。”三皇子……萧景珩。

沈知华眸光一沉。前世,他“病重”,她“祈福”,她“冲喜”,她“被废”。如今,

他竟要来观她的及笄礼?好,好一个命运重逢。她缓缓闭眼,前世的屈辱、痛苦、背叛,

如潮水般涌来。但她不再流泪,不再软弱。她睁开眼,眸中寒光凛冽,如刀似雪。“青禾,

”她轻声道,“去把我母亲留下的那枚玉镯取来。”“是,小姐。”那玉镯,

是她生母临终所赠,内藏一枚密信——关于侯府私兵虎符的下落。前世,她因心软,

将虎符交予父亲,换来的却是全家背叛。今生,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她要让沈知柔、柳氏、太子,还有那个曾利用她的萧景珩——一个个,都尝尝被算计的滋味。

“传话下去,”沈知华站起身,任青禾为她披上霞帔,“今日及笄礼,我要让全京城都知道,

镇国侯府的嫡女,不是好欺负的。”铜镜中,少女容颜绝丽,眼底却藏着风雷。这一世,

她不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她要做,执棋之人。2晨光微熹,镇国侯府已是一片忙碌。

及笄礼在即,府中上下张灯结彩,红绸高挂,

连廊下悬挂的灯笼都换成了绣着“华”字的海棠纹样。沈知华立于窗前,

望着庭院中仆妇穿梭,心中却无半分喜意。重生归来,她看得更清——那表面的热闹之下,

早已暗流汹涌。“小姐,柳夫人派人来问,您可准备妥当了?”青禾快步进来,

眉宇间带着一丝不安,“还说……今日三皇子驾临,庶小姐沈知柔也想同席观礼,

问您可有异议。”沈知华轻笑一声,指尖缓缓摩挲着昨夜取出的玉镯,

声音冷得像霜:“她倒是不客气。一个庶女,也敢与我同席?”“可……柳夫人说,

三皇子未带女眷,若只有您一人作陪,恐失礼数。”青禾低声劝,“老夫人也松了口,

说‘姐妹同席,方显侯府和睦’。”“和睦?”沈知华冷笑,

“她沈知柔前日还在祖母面前哭诉我克扣她的月例银子,今日倒要与我‘和睦’了?

”她转身,目光如刃:“去回话,我说——嫡庶有别,礼法森严。我镇国侯府虽不苛待庶出,

却也不能坏了规矩。 若三皇子嫌冷清,大可请他日后另择吉日,我自当避席。”青禾一怔,

随即领命而去。沈知华望着铜镜中的自己,缓缓抬手,将一支碧玉簪插入发髻。

那簪子是母亲遗物,象征嫡女身份,前世她因柳氏挑唆,一度摘下,

改戴庶妹送的“姐妹同心簪”,成了满京笑柄。这一世,她不会再让任何人动摇她的位置。

不多时,外头传来喧哗声。“姐姐这话好生霸道!”一道娇柔的声音由远及近,

“不过同席观礼,竟说得像我要抢你凤冠霞帔一般!”沈知柔掀帘而入,一身粉霞色襦裙,

发间珠翠摇曳,脸上带着委屈的笑意:“母亲让我来请姐姐,三皇子的马车已到府门了,

您还不换衣?”沈知华缓缓转身,目光从她脸上扫过,

落在她腕间那枚熟悉的银镯上——那是她母亲留下的遗物,本该由她这个嫡女继承,

前世却被柳氏以“柔儿体弱,需借嫡母福气”为由,硬生生要了去。“你戴它,不嫌烫手?

”沈知华淡淡道。沈知柔一怔,随即笑道:“姐姐说笑了,母亲赐的,自然是福气。

”“福气?”沈知华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那你可知道,这镯子内侧刻着‘沈氏嫡脉,

承宗继业’八字?你一个庶女,也配戴?”沈知柔脸色微变,下意识缩手,

却强撑着笑道:“姐姐莫不是记错了?母亲说,这是她娘家传下的,哪有什么刻字?

”沈知华不再多言,只轻轻拂袖:“你若不信,大可去问祖母。或者……去问三皇子。

他自幼研习古物,一眼便知真伪。”沈知柔脸色骤白。她当然不敢去问三皇子。

萧景珩虽病弱,却以“博学清正”闻名,若被他当众识破她冒用嫡女信物,

她那点“温婉贤淑”的名声,顷刻崩塌。“姐姐……我……”她语塞,眼眶泛红,

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沈知华看也不看她,只对青禾道:“扶我更衣。今日及笄,

我要穿母亲留下的那套赤金海棠裙。”青禾应声取来衣裳,沈知柔站在原地,

手指紧紧攥着那枚银镯,指节发白。——她不明白,从前那个温顺好欺的嫡姐,

怎的突然变了性子。不多时,正厅钟鼓齐鸣,及笄礼正式开始。沈知华端坐于主位,

发髻初绾,簪缨垂落。三皇子萧景珩果然如约而至,一袭月白长袍,面色略显苍白,

却掩不住眉宇间的清贵之气。他目光扫过沈知华,微微一顿,似有深意。“沈小姐气度不凡,

与传闻大不相同。”他轻声道。沈知华抬眸,与他对视,唇角微扬:“三皇子谬赞。

传闻多虚,不如亲眼所见。”两人目光相接,一瞬如电。柳氏坐在侧席,脸色阴沉。

她本想借今日之机,让沈知柔与三皇子多接触,为日后铺路,却没想到沈知华竟如此强势,

连庶妹的面子都不给。“母亲,”沈知柔低声道,“姐姐她……太过分了。

”柳氏冷哼:“急什么?她今日越张扬,明日跌得越惨。我已安排妥当,只等她一入局,

便让她身败名裂。”沈知柔眼中闪过一丝狠意,轻轻点头。及笄礼毕,宾客纷纷道贺。

沈知华正欲退席,忽见一名小厮匆匆进来,在柳氏耳边低语几句。柳氏脸色微变,随即起身,

故作焦急道:“不好了!库房走水,竟烧了大半布匹,连小姐们的嫁衣料子都毁了!

”众人哗然。沈知华却心中一动——库房走水?前世可没有这一出。她记得清楚,

及笄礼后第三日,柳氏才以“库房失修”为由,查抄账目,趁机安插亲信,架空她的管家权。

可如今,竟提前动手了?“母亲莫慌。”沈知华起身,神色从容,“库房重地,

怎会无端走水?依我看,不如即刻封锁现场,查清缘由。若真是意外,

再补办不迟;若有人蓄意纵火……那便该报官了。”柳氏一愣:“报官?不过小事一桩,

何必惊动官府?”“小事?”沈知华声音渐冷,“侯府库房藏有朝廷赐物、祖宗遗物,

若真失火,岂是小事?母亲若不愿查,那我只好亲自去请父亲定夺了。”“你!”柳氏怒极,

却不敢真让她去惊动侯爷。就在此时,萧景珩淡淡开口:“沈小姐所言极是。安全无小事,

查,必须查。”他一开口,满堂皆静。柳氏咬牙,只得道:“好,那就查。

”沈知华微微一笑,眸光如水,却藏着锋芒。她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她,

已布下第一子。3及笄礼毕,宾客未散,镇国侯府的灯火却已如星河般亮起。前厅设宴,

丝竹悠扬,宾客们举杯相贺,一派祥和。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暗流正悄然涌动。

沈知华端坐于主位之侧,一袭赤金海棠裙曳地生辉,发间碧玉簪流光婉转。她神色从容,

却暗中留意着每一丝动静——她知道,今夜,必有风波。“姐姐今日风采卓然,

真乃京城第一贵女。”沈知柔款步而来,手中捧着一只青瓷酒壶,笑意温婉,

“妹妹敬您一杯,祝姐姐前程似锦。”沈知华抬眸,

目光在她手中的酒壶上一扫而过——壶身无铭,却隐隐透着一股极淡的苦杏仁味。

她眸光微凝。鹤顶红?前世她便是被这无色无味的毒物慢慢侵蚀,高烧不退,神志昏沉,

最终被扣上“疯癫谋逆”的罪名。如今,她们竟想故技重施?“妹妹有心了。”沈知华轻笑,

接过酒杯,却并不饮下,只轻轻搁在案上,“只是我素来不胜酒力,三皇子在场,若失态,

岂非失礼?”沈知柔脸色微僵:“姐姐……可是不信我?”“非不信,而是谨慎。

”沈知华抬眸,目光如水,“毕竟,库房走水一事尚未查明,我这心里,总有些不安。

你说是吗,妹妹?”沈知柔指尖一颤,强笑道:“姐姐多虑了,不过是意外罢了。”“意外?

”沈知华缓缓起身,声音清亮,“可我方才已命人查过,起火处正是存放账册的西厢,

火势偏偏绕过金银库,专烧文书——这世上,哪有这般‘巧’的意外?”满堂宾客闻言,

皆是一惊。柳氏猛地站起:“知华!你这是何意?莫非怀疑府中有人纵火?

”“母亲何必动怒?”沈知华神色不变,“我只是就事论事。若无内鬼,

为何火起时守夜的婆子竟无一人察觉?若无预谋,为何偏偏烧的是近三年的收支账册?

”她步步逼近,声音冷如寒霜:“我镇国侯府,岂容鼠辈窃据?”厅中鸦雀无声。就在此时,

一道清冷声音自门外传来:“沈小姐所言极是。”众人回首,只见三皇子萧景珩缓步而入,

月白长袍如雪,手中折扇轻摇,目光却如寒星般落在沈知华身上。

“本王恰巧带了两名刑部老吏,若侯府不弃,可助你们查清此案。”他淡淡道,“毕竟,

朝廷赐物若损,本王也有责任。”柳氏脸色瞬间惨白。

她终于明白——沈知华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的,就是这一刻。“好!好一个嫡女风范!

”镇国侯沈崇远不知何时已回府,大步走入,目光如炬,“知华,你既察觉有异,

为何不早报?”“父亲,”沈知华跪地,声音清越,“女儿本欲私下禀明,可事关重大,

又恐打草惊蛇。如今三皇子愿助查案,正是天赐良机。”沈崇远凝视她片刻,

忽然大笑:“好!我沈家女儿,当有此胆识!来人,封锁库房,所有账册残卷,一并呈上!

”这一夜,镇国侯府彻夜未眠。残卷被拼凑,墨迹被比对,

终于在一本烧焦大半的账册夹层中,发现了一张密账:“三月十五,出银三千两,

交由内务府张总管,为三皇子‘病体调养’之用。”而那张总管,正是太子门下心腹。

更令人震惊的是,账册上竟有柳氏的私印。“母亲……你竟与太子勾结?”沈知柔跪地,

声音颤抖,“你答应过我,只助我得三皇子青睐,为何……为何要牵连太子?

”柳氏面如死灰,瘫坐在地:“我……我不过是想保住咱们母女的地位……太子许诺,

若事成,便封你为侧妃……”“侧妃?”沈知华冷笑,“你可知道,

太子早已娶了兵部尚书之女为正妃?他给你的,不过是一句空话!”她转身,

将密账呈上:“父亲,三皇子,此账虽残,但笔迹、印鉴皆可验。柳氏勾结外臣,

挪用侯府银两,私通太子,罪证确凿。”沈崇远怒极,一掌拍碎案几:“来人!

将柳氏押入柴房,候审!沈知柔,禁足闺中,不得外出!”厅中宾客无不骇然。谁也没想到,

一场及笄宴,竟掀出如此惊天秘辛。萧景珩静静望着沈知华,眸光深邃:“沈小姐,

你早有准备。”沈知华抬眸,与他对视,唇角微扬:“三皇子曾言,‘安全无小事’。

我不过,以您之言,行我之事罢了。”两人相视,刹那间,似有火花迸溅。这一夜,

沈知华不仅保住了及笄之尊,更一举夺回管家之权,铲除柳氏势力,镇国侯府内患初平。

而她的名字,也随着这场风波,悄然传入宫廷深处。凤翼初展,风起云涌。4三日后,

一则消息悄然传遍京城。三皇子萧景珩旧疾复发,咳血不止,太医束手,已闭门谢客。

满城权贵皆道:“那位素来清冷的皇子,怕是撑不过这个秋天了。”唯有沈知华,

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唇角微扬:“他若真病重,怎会连夜遣暗卫出城?”她太了解他了。

那夜宴上,他目光如炬,步履沉稳,何曾有半分病弱之态?这“病”,不过是他的盾,

也是他的饵。“小姐,三皇子府送来拜帖。”青禾捧着一封素笺进来,神色犹豫,

“说是……请您入府一叙,以谢及笄礼之助。”沈知华接过帖子,指尖轻抚那行清隽小楷,

眸光微闪。帖子用的是宫廷特制的雪涛纸,

边角压着一枚银杏叶形状的熏香压花——正是那夜她发间掉落的那枚。她笑了。

他竟连这都留着。“备轿。”她淡淡道,“我去会会这位‘病重’的三皇子。”三皇子府,

静得像一座陵墓。庭院萧瑟,药香弥漫,连廊下悬挂的灯笼都换成了素白纱罩。

沈知华踏过青石阶,脚步轻缓,却每一步都像踩在人心上。“沈小姐,请。

”一名老太医躬身相迎,神色凝重,“殿下已等候多时。”沈知华步入内室,纱帐低垂,

药炉微沸。萧景珩倚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唇角果然有未干的血迹。他见她来,

勉强抬手:“惊扰沈小姐,实在抱歉。”“殿下客气了。”沈知华福身,

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室内——药炉旁,

药渣未清;案上摊开的《本草纲目》翻至“乌头”一页;而他枕边,

竟放着一支她亲手所制的安神香。她眸光微动。那香,是她及笄那日,命青禾赠予他的谢礼。

他竟一直留着。“殿下既病重,为何不召太医令苏大人?”她轻声问。“苏砚?

”萧景珩低笑,“他若来了,我的‘病’可就藏不住了。”沈知华一怔。他竟直言不讳?

“你早知道,我是装的。”他抬眸,目光如电,再无半分病弱,

“从你那句‘安全无小事’起,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闺秀。”沈知华心头微震,

却仍从容:“殿下何出此言?”“你查账时,

残角;你让青禾在库房外‘偶遇’我的暗卫;你甚至……在酒杯上抹了能引动我旧伤的药粉。

”他缓缓坐起,气息竟稳如平川,“你是在试探我,对吗?”沈知华终于笑了:“殿下既知,

又何必装病?”“因为,”他目光深邃,“我要等一个能看破我病的人。 而你,沈知华,

你不仅看破了,还敢与我共演这一出戏。”两人对视,刹那间,似有烈火在无声中燃烧。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入内,在萧景珩耳边低语几句。他神色微变,

随即对沈知华道:“可愿随我去书房?有件东西,该让你看了。”书房密室,烛火摇曳。

萧景珩推开暗格,取出一卷泛黄的地图,缓缓铺开。《天下布防图》。

沈知华瞳孔骤缩——这图,本该在兵部密档中,怎会在此?“太子欲反。”萧景珩声音低沉,

“他已收买边军三将,暗中调兵。而我父皇,竟还打算将兵权交予他。”“所以,你装病,

是为避祸?”沈知华问。“不。”他摇头,“是为布局。我要让所有人以为我命不久矣,

好让他们放松警惕。而你……”他转身,凝视她,“我要你做我的谋士。”沈知华沉默片刻,

忽而轻笑:“殿下不怕我另投他人?”“你不会。”他笃定道,“因为你恨太子,恨柳氏,

恨这世道对女子的不公。而我,能给你一个翻盘的机会。”他顿了顿,

声音轻却坚定:“我要的,不只是皇位。我要的,是一个能与我并肩而立的皇后。

”沈知华心头剧震。她从未想过,有人能看透她的野心,她的不甘,她的孤勇。“好。

”她终于开口,指尖轻抚图上山河,“我助你夺嫡,你许我——凤冠加冕,执掌六宫。

”萧景珩大笑,随即咳出一口血。可这一次,沈知华知道——那血,是真的。他终是病了。

可他的心,比谁都清醒。5秋雨淅沥,宫墙深锁。沈知柔披着素色斗篷,悄然穿过偏门,

踏入东宫外的侧巷。她手中紧攥着一枚青铜虎符,指尖因寒冷与紧张而泛白。

这是她最后的赌注——以沈家兵权为饵,换太子一句承诺。“小姐,太子真的会见您吗?

”丫鬟瑟缩地问。“他会。”沈知柔咬牙,“我已送出密信,

言明手中有‘镇国侯府暗部兵符’,足以助他掌控京畿三营。”她不傻。

她知道太子野心勃勃,更知道三皇子“病重”是假,萧景珩与沈知华早已结盟。可她不甘心!

凭什么沈知华生来就是嫡女,得父亲宠爱,得三皇子青睐?而她,

只能跪着求人施舍一丝恩宠?她要赌一把大的。东宫偏殿,太子萧景琰高坐于上,

手中把玩着一枚玉扳指,目光如鹰般盯着她:“你说,你有沈家兵符?”“是。

”沈知柔跪地,声音颤抖却坚定,“此符可调镇国侯府私军三千,藏于京郊‘黑松林’,

父亲从未上报兵部。”太子眸光一亮。这正是他缺的——一支不属兵部、只听命于他的奇兵。

“你为何助我?”他问。“因为我恨沈知华。”她抬眸,眼中燃着恨火,“她夺我嫡庶之分,

辱我母女,更在父亲面前诬陷母亲勾结太子……我若不反击,便永无出头之日!

”太子大笑:“好!有胆识!若事成,本宫许你侧妃之位,赐你‘昭华’封号。

”沈知柔叩首,泪落如雨——她终于,要翻身了。而此刻,镇国侯府。沈知华立于窗前,

望着雨幕中飞鸽掠过,唇角微扬:“她果然去了东宫。”“小姐,您怎知她会这么做?

”青禾低声问。“因为她蠢。”沈知华轻笑,“她以为兵符是秘密,却不知那枚虎符,

三年前就已被父亲换成了仿品。真正的兵符,早已交予三皇子。”她转身,

取出一封密信:“去,将这封信‘无意’泄露给太子的心腹——就说,沈知柔与三皇子暗通,

欲献兵符为投名状。”青禾一怔:“可……这岂非帮她脱罪?”“不。”沈知华眸光如刃,

“我要她被太子怀疑。疑心,比刀更利。”三日后,东宫。太子怒摔茶盏:“沈知柔!

你竟敢两面三刀?!”“殿下明鉴!”沈知柔跪地哭喊,“我从未与三皇子联络!

是沈知华设局陷害!”“陷害?”太子冷笑,

“那为何本宫的密探亲眼见你与三皇子府暗卫接头?为何你送出的‘兵符’,竟是赝品?!

”沈知柔如遭雷击。她终于明白——她被耍了。那枚虎符,是假的。她的投诚,是笑话。

而太子,已不再信她。“来人,”太子冷冷道,“将她押入别院,候旨发落。

”沈知柔被拖走时,嘶喊着:“殿下!我还有用!我可以帮您除掉沈知华!

”太子却只淡淡一句:“一个被妹妹算计的庶女,能有什么用?”当夜,三皇子府。

萧景珩展开密报,轻笑出声:“沈知柔被囚,太子开始怀疑身边人。你的计,成了。

”沈知华饮茶,神色从容:“他本就多疑,只需一点火星,便能燎原。

如今他疑心沈知柔通敌,便会更急于掌控兵权——而那时,就是他露出破绽的时候。

”萧景珩凝视她:“你不怕她供出你?”“她不会。”沈知华冷笑,“她若供我,

便坐实了‘勾结三皇子’的罪名。她只想活命,不会拉我下水。”她顿了顿,

抬眸看他:“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萧景珩望着她,忽然伸手,

轻轻拂去她发间一缕雨丝:“有你在,我何愁天下不归?”烛光摇曳,两人影子在墙上交叠,

仿佛已预见那日——凤冠加冕,龙袍披身,共掌山河。6初冬雪霁,宫灯如海。慈宁宫外,

红毯铺地,百官命妇列队而入,为太后贺寿。今日不同寻常——皇帝久病,

朝政渐由太子监国,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而最引人注目的,

却是那位久未露面的镇国侯嫡女:沈知华。她未乘轿,未披斗篷,仅着一袭赤金凤袍,

缓步而来。那袍,非宫制,却胜宫制。通体以冰蚕丝织就,暗绣百凤朝阳,

每一只凤鸟的羽翼都嵌着细碎明珠,在灯下流转生辉。

领口以赤红玛瑙缀成海棠纹——正是镇国侯府嫡女的象征。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凤袍下摆,

竟绣着一道龙纹暗纹,与三皇子朝服上的纹样如出一辙。这是挑衅,也是宣告。

“她竟敢穿凤袍入宫?”“那不是普通的凤纹……那是‘并肩凤’,唯有皇后可穿!

”“她想做什么?难道真要与太子争后位?”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沈知华却神色从容,

仿佛听不见,也看不见。她一步步踏上汉白玉阶,裙裾拖过雪地,不留痕迹,

却似踏在所有人的心上。慈宁宫内,太后高坐于上,眉目慈祥,眼中却藏着锐光。

“沈家丫头,今日这身衣裳,可是特意为哀家准备的?”她笑问。

沈知华盈盈下拜:“回太后,此袍名曰‘朝阳凤袍’,乃家母遗物,传于镇国侯府嫡女。

今日寿宴,不敢不敬,故着之以表诚心。”“哦?”太后挑眉,“可哀家怎么瞧着,这纹样,

与宫中规制略有不同?”“回太后,”沈知华抬眸,目光清亮,“此袍之凤,非独飞,

乃与龙共翔于天。家母曾言:‘女子亦可执权柄,若得明君,当并肩而立。’ 故绣双纹,

以志其志。”满殿寂静。这哪里是祝寿?分明是宣战。太子萧景琰坐在上首,脸色阴沉如铁。

他昨日才因“兵符案”震怒,今日又见沈知华穿凤袍挑衅,如何能忍?“沈知华,

”他冷声道,“你不过一介侯府千金,竟敢僭越穿凤袍?可知此等纹饰,

唯有储君正妃方可着之?”沈知华缓缓起身,不卑不亢:“太子所言极是。

可臣女并未自称储妃,亦未绣‘储凤’之纹。此袍为家传旧制,若太子认为有违礼法,

大可请礼部查验。若真有僭越,臣女甘愿受罚。”她顿了顿,唇角微扬:“可若礼法未禁,

太子却因心虚而震怒——那便是心有鬼了。”“你!”太子拍案而起。“景琰。

”太后忽出声,语气淡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坐下。”太子咬牙,只得重新落座。

太后看着沈知华,良久,忽而一笑:“好一个‘并肩而立’。哀家年轻时,也想过这般活法。

可惜啊,终究是困于宫墙。”她抬手,赐座:“沈丫头,坐到哀家身边来。”满殿哗然。

太后竟赐她近座?这等殊荣,连太子妃都未曾有过!沈知华谢恩落座,目光不经意扫过太子,

那眼神,像在看一个将死之人。宴至中途,太监忽报:“三皇子萧景珩,携贺礼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