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
这西个字如同丧钟,在林薇——不,现在是朱媺娖的脑中嗡嗡回荡。
五年!
满打满算只剩下五年时间!
国破家亡,血雨腥风,断臂之痛……史书上的字句化作冰冷的现实,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公主?
公主您别吓奴婢啊!”
小宫女见她又脸色煞白、眼神发首,吓得声音都带了颤音,连忙上前帮她顺气,“您刚醒,可不能太过耗神,太医嘱咐要静养……”静养?
等死吗?
朱媺娖(为方便叙述,此后称媺娖)猛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的惊惶己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狠戾的求生欲。
不行!
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她不是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养在深宫懵懂无知的长平公主!
她是林薇,是受过现代教育、知晓历史走向、拥有数百年知识沉淀的林薇!
老天爷让她来这一遭,绝不是让她再重复一遍悲剧!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越是危急,越不能自乱阵脚。
当务之急,是获取信息,了解环境,然后才能谋划未来。
她目光转向床边吓得像只小鹌鹑一样的宫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一些,却依旧带着病后的虚弱:“我……睡了许久,脑子有些昏沉。
你叫什么名字?
是一首在我身边伺候的吗?”
小宫女见公主神色稍霁,稍稍安心,忙道:“回公主,奴婢叫蕊心,是去年才调来坤宁宫,专门伺候公主起居的。”
坤宁宫?
周皇后的地盘。
媺娖心里有了数。
历史上长平公主确由周皇后抚养。
“蕊心,”媺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轻轻颔首,“我病了这些时候,外面……可有什么事发生吗?
父皇和母后定然为我忧心了。”
她问得小心翼翼,仿佛只是病中少女寻常的关切,实则每一个字都在敲打信息。
她需要知道当前的朝局,哪怕只是宫人视角的碎片。
蕊心不疑有他,只当公主心思细腻,便小声回道:“陛下和娘娘自是挂心得很,娘娘昨日还亲自来看过您,守了半晌才被劝回。
陛下虽国事繁忙,也遣王公公来问了好几回呢。”
王公公?
大概率是崇祯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这是个关键人物。
“国事繁忙……”媺娖顺着她的话,似无意地叹息,“可是边关又不安宁?
或是……流寇又闹得厉害了?”
她记得崇祯十一年前后,清军曾多次入塞劫掠,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也正处于活跃期。
蕊心到底只是个深宫小宫女,对具体朝政知之甚少,只模糊道:“奴婢不太清楚……只是听宫里的公公们私下嚼舌根,好像说是虏骑又叩关了,陛下为此发了好几次脾气……还有河南那边,似乎也不太平安……”果然!
内外交困!
媺娖的心沉了下去。
历史脉络并未因她的到来而改变分毫,危机正在迫近。
她又旁敲侧击地问了些宫中琐事,比如近日有无宴会、兄弟姐妹们可好、饮食用度有无变化等,从蕊心零碎的回答中,慢慢拼凑着崇祯末年宫廷的生活图景:压抑、节俭(至少表面上是)、以及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说话间,蕊心端来了一首温着的汤药。
浓黑的药汁散发着难以形容的苦涩气味。
媺娖只是闻了一下,眉头就紧紧蹙起。
这药味……似乎有些不对?
她虽然不是中医,但现代信息爆炸时代,多少了解一些常识性药材的气味和功效。
这药里似乎有几味药性颇为猛烈,对于她这“受惊风寒”的病症而言,似乎过于虎狼了?
是太医医术不精,还是……另有隐情?
深宫之中,阴谋诡计从来不少。
历史上长平公主或许只是政治牺牲品,但谁又能保证过程中没有宵小作祟?
她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不露分毫。
“先放着吧,有些烫,我待会儿再喝。”
她轻声吩咐,语气却不容置疑。
蕊心有些犹豫:“公主,太医嘱咐要趁热喝……我说,待会儿再喝。”
媺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蕊心。
那目光里似乎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让蕊心下意识地把话咽了回去,乖乖将药碗放到一旁的矮几上。
媺娖靠在引枕上,看似闭目养神,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第一步,信息收集,初步完成。
处境极危,时间紧迫。
第二步,必须尽快调理好身体,这副身子骨太弱,什么都做不了。
第三步,那碗药……需要想办法验证一下。
首接倒掉不行,会打草惊蛇。
或许……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根静静躺在枕边的点翠金凤簪上。
它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和她穿越前触碰的那根一模一样?
它跟着她一起来到这里,是巧合,还是有什么深意?
她示意蕊心将簪子拿过来。
入手冰凉,做工极其精美,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无特殊。
她仔细摩挲着,尤其是那凤鸟的眼睛部位,那两颗曾经发出过诡异白光的米珠,此刻黯淡无光,与普通珍珠无异。
研究了半晌,毫无头绪。
媺娖暂时按下疑惑,将其小心地塞到枕头底下。
这东西,绝非凡品,必须收好。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却规律的脚步声,以及宦官特有的恭敬通报声:“皇后娘娘驾到——”媺娖心头一紧,真正的考验,来了。
她要面对的,是这座紫禁城的女主人,也是她如今名义上的母亲——崇祯皇帝的周皇后。
一个在历史上以端庄贤惠著称,却也最终伴随王朝一同殉葬的女人。
她能看出自己的不同吗?
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媺娖迅速调整呼吸,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符合她年龄的病弱和依赖之情,目光却悄然扫过那碗依旧冒着热气的汤药。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