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间至苦是长春

第2章 生为长女

发表时间: 2025-09-19
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不久,广大有志青年加入了轰轰烈烈建设祖国的队伍当中,吕长春的父亲吕德生便是其中一员。

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祖国西南地区一处大山里修路,虽然是修路,风餐露宿的,工作环境艰苦,但好在是国营单位,属于国家的正式工人,当时工人阶级的地位极高,被老百姓誉为“工人老大哥”,每月都有稳定的工资。

年轻的吕德生在酒后常常提起,他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小的时候读书有书童跟随,上的是私塾,专门有夫子教导琴棋书画,经常被大人带去戏院听川剧,眉州江口有大半个县城都是他家的产业等等辉煌的过去,只不过战争和动乱让他的家庭落魄了,他的父亲死于战乱,母亲之后改嫁,下落不明,他自己被收容进保育院,当作孤儿被政府养大。

确实,吕德生文化水平和大多数国人比起来还是挺高的,写得一手漂亮的正楷字,像古时的翩翩公子,经常会吟诵几句古诗,诸如“葡萄美酒夜光杯”,诸如“人生得意须尽欢”,又辟如“昔孟母择邻处跟好人学好人,跟端公学跳神”等等,但是在子女面前,他很少说“养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些关于男人责任的诗句。

他还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比较喜欢为朋结友,常常在酒桌上、在牌桌上侃侃而谈,推崇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抵又类似孔乙己先生,不太瞧得上看起来没有他学识高的朋友。

脾气还有点大,自视甚高,动不动会跟朋友争得脸红脖子粗,从不肯低下高傲的头。

吕德生和工友小杨关系很好,小杨母亲从老家带来了一个女子,名叫刘文芳,介绍给吕德生,两人结婚后刘文芳就在工地家属院做些帮工,比如帮那些单身工人洗洗衣服,打打毛衣,挣点手工费,自己还开荒种地,养鸡下蛋,适应能力很强,性格特别温厚。

刘文芳是地主家大小姐,她的家庭在斗地主运动中彻底改变,她父亲的命运和相应的历史完全相关,以当地最大地主的身份被枪毙,田地尽失,财产没收,房屋被占,十二岁的时候她便失学,和清朝时候出生的裹小脚的母亲打草鞋卖以维持生计。

从此大小姐和普通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过上了一生都要担负繁重劳动的日子,甚至不如普通老百姓,因为背着沉重的家庭烙印,不如普通人那样有着清白的政治身份而受人歧视。

所以在这个以工人为主的院子里,她成为最卑微的、最能干活的、收入却最低的帮工。

刘文芳和吕德生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在高傲的丈夫面前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生怕惹恼他,也生怕得罪外人。

吕长春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了,刚好是在春天。

看到白白胖胖的女儿,吕德生第一次做父亲是高兴的,父亲的浪漫情怀蓬勃,他给女儿取名长春,寓意着春天永驻,长长久久都是春天。

以后再有孩子,就凑够一年西季,春夏秋冬,人间值得。

多么美好又纯朴的愿望啊!

父母宠爱大女儿,叫大女儿为长春,小名叫春儿。

长春满月的时候,父亲邀请了几个好友喝酒庆祝。

当父亲喝到满脸通红,意气风发地高谈阔论的时候,一个工友说:“你这么有才华,要是生个儿子,不得有多优秀啊!”

父亲听了,顿时脸更红了,内心生出了一丝不快。

就这一句话,惹出了父亲心中的战火,一定要生个儿子,传承他的优秀基因!

女儿出生时的喜悦渐渐淡了,再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情绪不再高昂得不可一世了。

在外面如此,在家也如此,他常常幻想长春是长子的情景。

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但如果长春是长子,他定然爱之有加。

纵使长春的父亲有知识有见识,中国历史上重男轻女的落后的封建思想仍然俘虏了他,男人总想要别人高看自己,总觉得自己一定不能落后于别人的这种自尊心,让他逃不脱世俗的眼光,内心滋生出不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