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当24岁的我遇上了42岁的他

第3章 细水长流

发表时间: 2025-08-24
收到远航科技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林晓正在出租屋里煮泡面。

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他划开屏幕,看到那行“恭喜您通过面试……”的字样时,差点没把锅打翻。

巨大的喜悦像烟花一样在胸腔里炸开,他猛地挥了一下拳头,对着狭***仄的房间无声地呐喊了一声。

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了远在山城的女友苏婷。

视频那头,苏婷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清脆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我就晓得你阔以!

林晓你最棒咯!

好好干,莫要怕!”

听着女友带着浓重山城口音的鼓励,林晓心里最后一点不确定也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动力。

第二天,林晓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公司。

人事手续办理得很快,随后秘书带他熟悉环境,并将他领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外间的一个新工位——这就是他以后的位置了,离秦总最近,也意味着责任最重。

秦远到来时,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径首进了里间办公室,仿佛昨天录取他的人不是他一样。

很快,内线电话响起,第一个指令传来:“林晓,进来一下。”

林晓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秦远头也没抬,递过来一张纸:“这是今天的日程安排,你先熟悉。

九点半我要看上个季度的财报摘要,让财务部送过来。

十点,研发部王经理会过来汇报项目进度,你提前把会议室的投影设备调试好。

下午两点,和宏盛的陈总有个会谈,相关资料在秘书那里,你去取来,提前半小时放在我桌上。”

语速快,指令清晰,没有任何废话。

“好的,秦总。”

林晓接过日程表,迅速扫了一眼,将几个时间点和关键事项刻进脑子里,然后利落地转身出去执行。

工作的初始阶段,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琐碎的事务:安排行程、订机票酒店、会议准备、端茶送水、传达指令、整理文件……林晓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但他毫无怨言,每一个任务都力求做到最快、最妥帖。

他观察着,学习着。

他很快发现,秦远是个极度注重效率和细节的人。

他喝茶时,杯子边缘不能有茶渍;递交给他的文件,页码必须整齐,不能有卷边;汇报工作,需要结论先行,精简扼要。

林晓便开始默默地给自己加码。

送文件前,他会再检查一遍页码和整洁度;泡茶时,会用软布仔细擦干杯壁;在秦远需要某个数据或文件时,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找到并递过去,因为他早己将文件柜和电子存档目录记得滚瓜烂熟。

但他始终记得面试时那微妙的一幕。

他注意到,秦远办公室的茶叶柜里,绿茶居多,但角落里也放着一些红茶和普洱。

他还注意到,每到下午,或者连续开会之后,秦总会不自觉地按压胃部,眉宇间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倦色和不适。

有一天下午,秦远连续开了三个小时的会,送走客户后,他靠在老板椅上,闭目揉着眉心,脸色比平时更白一些。

林晓敲门进去送一份需要紧急签字的文件。

放下文件后,他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轻声问:“秦总,您看起来有点累,要不要……给您泡杯热的喝点什么?

红茶可以吗?

养胃。”

秦远睁开眼,看了看他,眼里有淡淡的疲惫,但没拒绝,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林晓很快端来一杯泡好的红茶,茶汤红亮,温度恰到好处。

旁边还配了一小碟苏打饼干。

“秦总,空胃喝茶容易更不舒服,您先垫一点这个吧。”

林晓的声音不高,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不会让人觉得过分殷勤。

秦远看着那杯红茶和那碟饼干,沉默了几秒,然后伸手拿过一块饼干,咬了一口,又端起了那杯红茶。

氤氲的热气微微模糊了他的面容。

他没说谢谢,但那种默许和接受,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从那天起,秦远杯中的茶,渐渐从绿茶变成了红茶。

而林晓的抽屉里,常备着胃药和独立包装的苏打饼干。

至于钓鱼的爱好,林晓是从一次周末的临时安排得知的。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秦远突然把他叫进去:“明天早上七点,到云山水库接我。

我自己开车过去。”

“好的,秦总。”

林晓记下,没有多问一句。

但他立刻去查了云山水库的位置,了解了路况,并提前检查了公司那辆用于接待的商务车的油量和车况。

第二天,他提前二十分钟到达水库。

清晨的水库雾气氤氲,空气清新。

他远远看到秦远坐在一个钓位上,背影沉静,完全不同于平日里那个运筹帷幄、雷厉风行的商人,倒像是个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隐士。

林晓没有上前打扰,只是安静地在车边等着。

过了许久,秦远才收拾渔具回来,手上空无一物,脸色却颇为放松愉悦。

“今天运气不好?”

林晓一边接过渔具包放好,一边自然地问了一句。

“钓鱼的乐趣不在鱼,在等。”

秦远难得地愿意多说两句,“能让人静下来。”

回程的路上,秦远靠在椅背上小憩。

林晓把车开得极稳。

周一上班,林晓在处理秦远的私人信用卡账单(用于公务报销)时,留意到一家高端渔具店的消费记录。

他默默记下了店名和大概位置。

有一次,秦远周末又要去钓鱼,周五下班前提了一句。

林晓在帮他检查车辆后备箱(确保钓具、折叠椅、遮阳伞等都齐全)时,看似无意地放进去了两盒秦远常用牌子的鱼饵,是他提前根据那家渔具店的消费记录推断并买好的。

周一回来,秦远什么也没说。

但从此以后,他出差或见客户回来,偶尔会给林晓带一杯咖啡,或者一块点心,理由是“客户给的,我不喝/吃这个”。

这种无声的认可,比任何表扬都让林晓感到踏实。

他渐渐摸清了秦远的行事风格和喜好,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秦远开口,他就能提前把事情准备好。

他从一个需要详细指令的新手,慢慢变成了一个能主动补位的默契助手。

而他和苏婷的异地恋,也在各自的奋斗和每晚的视频通话中稳步前进。

他会在加班后的深夜,一边吃泡面,一边听电话那头的苏婷叽叽喳喳地讲她今天又遇到了什么奇葩客户,学会了什么新菜式。

她会给他打气:“老板信任你是好事噻!

多学点东西,以后我们也开个小公司!”

生活很累,但充满希望。

林晓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这座城市,像一棵树一样,慢慢地扎下根须。

而那个42岁的男人,就像他生命里意外出现的一片丰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