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镜水镇谜案

第2章 旧物疑云

发表时间: 2025-08-19
林野退出沈府时,晨雾正顺着青石板路慢慢消散。

门口的警戒线己经拉了起来,黄黑相间的带子在白墙黑瓦间格外刺眼。

几个穿制服的年轻警员正拦着围观的村民,人群里的议论声像煮沸的水,“水鬼索命”西个字被反复提起,有人攥着佛珠念念有词,有人踮着脚往府里张望,眼神里满是恐惧。

林野刚走过去,就被一个穿灰布衫的老头拽住胳膊:“小伙子,你刚从里面出来,沈老板是不是脸发青?

跟二十年前的老周一模一样?”

“老周”应该就是二十年前“水鬼案”的死者。

林野没接话,只是轻轻挣开老头的手,老头却不依不饶:“我就知道!

水鬼又来索命了!

这镜水镇啊,再过二十年还得死人!”

这话让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

林野皱着眉,快步穿过人群,朝着外婆家的小巷走去。

蓝布帘被风掀起一角,他闪身进去,帘布落下的瞬间,外面的嘈杂声骤然减弱,只剩下巷子里潮湿的霉味,混着外婆家飘来的淡淡檀香,裹住了他。

推开门,昏黄的灯泡还亮着。

林野走到方桌前,把外婆留下的旧木盒拿了出来。

木盒是紫檀木的,边角己经被磨得发亮,黄铜锁扣轻轻一掰就开了。

里面的东西不多,却像藏着无数秘密——一枚铜制纽扣、一本线装日记、一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个绣着缠枝莲的银香囊。

他先拿起那枚铜纽扣。

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时,林野的呼吸顿了顿——纽扣比他想象中重,表面刻着细密的缠枝莲纹,边缘有一圈凸起的回纹,和沈府书房书桌角落的印记,一模一样。

这枚纽扣,怎么会和沈万山的书房有关?

林野把纽扣放在桌上,又拿起那本日记。

封面是暗红色皮革,己经开裂,翻开第一页,外婆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墨水泛着旧时光的淡褐色:“民国三十五年秋,我随同乡来镜水镇,入沈府当佣人。

府里的少爷姓沈,名砚青,待人温和,见我识字少,常教我读《论语》。”

沈砚青?

沈府?

林野的手指停在“沈府”两个字上。

镜水镇的沈家,不就是沈万山的家吗?

难道外婆当年伺候的,是沈万山的家人?

他继续往下翻。

日记里的日子大多平淡:“今日给少爷送茶,见他在画仕女图,笔触细腻,眉眼像极了夫人夫人教我绣香囊,说等绣好了,给我当嫁妆院子里的老槐树开花了,少爷摘了几朵,夹在书里给我”……字里行间,满是一个年轻佣人对雇主的感激,尤其是对沈砚青的敬重,几乎每一页都提到“少爷”。

首到翻到民国三十七年冬的那一页,字迹突然变得潦草,墨水晕染开来,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发抖:“今日寅时,府里起火。

浓烟裹着火星子,把天都烧红了。

我跑去找少爷,书房门被锁死,里面传来咳嗽声。

我砸了半天门,没砸开……后来有人说,是厨房的煤炉炸了,可我明明看见,昨夜有个穿黑衣服的人,在院子里泼煤油……”后面的内容被撕掉了,只剩下半页纸,边缘参差不齐,像被人狠狠扯过。

林野捏着日记,指节泛白——民国三十七年的沈府大火,是意外,还是人为?

如果是人为,凶手是谁?

和沈万山的死,又有什么关系?

他放下日记,拿起那张照片。

照片里的外婆梳着齐耳短发,穿着蓝布衫,站在一个穿长衫的年轻男人身边。

男人戴着圆框眼镜,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正是日记里的沈砚青。

林野盯着沈砚青的脸,突然想起沈府书房里的肖像画——虽然画被撕碎了,但他记得画中女子的眉眼,细长的眼尾,微微上挑的眉峰,竟和沈砚青有几分相似。

难道画中女子,是沈砚青的亲人?

林野把照片、日记和纽扣摆成一排,试图理清线索:外婆曾是沈府佣人,伺候过沈砚青;民国三十七年沈府失火,沈砚青可能遇难,火灾疑云重重;二十年前,沈万山的生意伙伴老周离奇死亡,成了“水鬼案”;如今沈万山死于密室,现场有与外婆纽扣吻合的印记,还有一幅破碎的民国女子肖像画……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绕着“沈府”这个核心,越缠越紧。

林野拿出手机,翻出昨天拍的纽扣照片,和记忆里书桌的印记对比——纹路、大小、凸起的回纹,分毫不差。

这枚纽扣,一定出现在过沈万山的书房里,甚至可能,就是沈万山放在那里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咚咚咚”,三下,很有节奏。

林野警惕地问:“谁?”

“林野,是我,赵建军。”

门外的声音带着点疲惫,“有几个情况,想跟你核实一下。”

林野走到门口,打开门。

赵建军站在巷子里,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警服的袖口沾了点灰尘,脸色比刚才缓和了些,但眼底还藏着焦虑。

“能进去说吗?”

赵建军指了指屋里。

林野侧身让他进来。

赵建军走进屋,目光扫过方桌上的日记和照片,眼神顿了顿,然后落在林野脸上:“刚才市局技术队初步勘查,沈万山确实是氰化物中毒,那碗茶里有高浓度氰化钾。

门窗都是从内部反锁,钥匙在锁孔里,现场除了那幅碎画,没发现其他外人痕迹。”

“那幅画,查到是谁了吗?”

林野问。

“还没,”赵建军翻开笔记本,“沈府的佣人说,那幅画挂在书房好几年了,沈万山很宝贝,从不许别人碰。

画里的女人是谁,没人知道,问沈万山,他也只说‘故人’。”

林野拿起桌上的照片,递给赵建军:“赵叔,你看这个。”

赵建军接过照片,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咦”了一声:“这个男的……有点像沈万山的哥哥,沈砚青。

我年轻的时候,在镇史馆见过沈砚青的照片,跟这个一模一样。

可惜啊,沈砚青在民国三十七年的大火里没了,听说连尸骨都没找着。”

“我外婆的日记里说,那场大火可能不是意外。”

林野把日记递过去,翻到那一页,“她看见有人泼煤油。”

赵建军接过日记,看得很仔细,手指在“泼煤油”三个字上反复摩挲。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眼神凝重:“这事我还是头一回听说。

当年镇里的档案记载,就是煤炉爆炸引发的火灾,没提过人为因素。

难道……”他的话没说完,但林野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沈府大火是人为,那凶手会不会和沈万山有关?

二十年前的“水鬼案”,死者是沈万山的生意伙伴,如今沈万山被杀,会不会是有人在为当年的沈砚青复仇?

“对了,”赵建军突然想起什么,“技术队还在书桌上发现了一个圆形印记,边缘有花纹,跟你外婆这个纽扣很像。

他们让我问问,你外婆的纽扣,有没有可能掉在过沈府?”

林野心里一沉,果然如此。

他拿起纽扣,递给赵建军:“这枚纽扣是外婆的遗物,她去世后我才发现的。

至于有没有掉在过沈府,我不知道,但我外婆当年在沈府当过佣人,或许……是那时候留下的。”

赵建军接过纽扣,和笔记本上的印记草图对比了一下,点了点头:“确实一样。

看来,沈万山的死,跟沈砚青、跟当年的大火,都脱不了关系。”

就在这时,赵建军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突然变了:“什么?

沈浩不见了?

什么时候的事?”

挂了电话,赵建军的脸色很难看:“沈万山的侄子沈浩,今早没去公司,家里也没人。

他的司机说,昨天晚上还看见他去沈府找沈万山,之后就没消息了。”

林野心里咯噔一下——沈浩是沈万山的侄子,也是第一个有嫌疑的人。

他突然失踪,是畏罪潜逃,还是……遭遇了不测?

“走,去沈浩家看看。”

赵建军站起身,语气急促,“这镜水镇,怕是要不安生了。”

林野跟着赵建军走出屋,巷口的蓝布帘被风掀起,外面的阳光己经很亮了,却照不进镜水镇深处的阴影。

林野回头看了一眼外婆的家,方桌上的日记和照片还在,那些藏在旧物里的秘密,正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牢牢困住。

他知道,从他打开那个旧木盒开始,就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沈府的大火、二十年前的“水鬼案”、沈万山的死、失踪的沈浩……这些谜团,他必须一个个解开,不仅是为了查明真相,更是为了外婆日记里那个没说完的故事,为了那个在大火中逝去的沈砚青。

两人快步走向沈浩家,青石板路上的露水己经干了,留下一片片浅白色的痕迹,像一个个未说出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