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谋士张明

第2章 诸葛亮和周瑜达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发表时间: 2024-12-03
诸葛亮和周瑜达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在东汉末年那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纷争不断,烽火硝烟弥漫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后,势力迅速膨胀,基本统一了北方,其野心也随之愈发膨胀,意图挥师南下,一举平定南方,进而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而此时的南方,孙权承继父兄基业,据有江东六郡,凭借长江天险,麾下汇聚了一众能征善战的将领与智谋超群的谋士,将江东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虽偏安一隅,却也是根基稳固,不容小觑。

刘备,汉室宗亲,虽心怀兴复汉室的大志,但多年来西处漂泊,屡遭挫折,好在有诸葛亮出山相助,暂居荆州,正伺机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曹操率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实则二十余万),浩浩荡荡地沿着长江一路南下,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不少郡县望风而降。

荆州刘表之子刘琮软弱无能,听闻曹操大军压境,未作丝毫抵抗便举城投降,这使得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荆州的大片土地,还缴获了众多战船以及大量的粮草物资,进一步扩充了自身的实力。

刘备这边,听闻刘琮投降,大惊失色,赶忙率领着自己的残部往江陵方向撤退,意图凭借江陵的物资储备与险要地势继续抵抗曹操。

然而曹操怎会轻易放过他,当即派出精锐骑兵追击。

在当阳长坂坡,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就此展开,刘备的军队大多是老弱妇孺,根本无力抵挡曹操的虎狼之师,一时间陷入绝境,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

关键时刻,张飞单枪匹马立于长坂桥上,只见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宛如战神下凡。

他圆睁双目,朝着曹军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那声音犹如晴天霹雳,在山谷间回荡,竟吓得曹军追兵纷纷止住脚步,不敢贸然上前,有几个胆小的甚至被吓得***而亡。

张飞这一声怒吼,成功为刘备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在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他一心只想救出刘备的幼子刘禅,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手中长枪上下翻飞,所到之处曹军将士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

历经七进七出的艰难奋战,赵云终于成功怀抱阿斗,杀出重围,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英雄佳话。

刘备得以逃脱后,与刘琦率领的水军会合,一同退往夏口,暂时稳住了阵脚。

但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刘备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必须要寻找盟友,共同抗曹才有一线生机。

而在江东的孙权,同样感受到了曹操带来的巨大威胁,若曹操顺利渡江,江东之地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也在积极谋划应对之策。

就在这局势紧张、各方都在权衡利弊之时,诸葛亮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远见卓识与非凡的外交才能。

他深知孙权虽坐拥江东,但面对曹操的强大兵力,心中必然有所犹豫,需要有人去为其分析利弊,坚定其抗曹的决心,而这个人非自己莫属。

于是,在刘备的同意下,诸葛亮主动请缨,跟随鲁肃一同前往江东,欲说服孙权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诸葛亮抵达江东后,并未立刻见到孙权,而是先与江东的众多谋士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的交锋。

江东的这些谋士,有的主张投降曹操,认为曹操势大,抵抗只是以卵击石;有的则持观望态度,想看看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诸葛亮面对众人的质疑与诘难,从容不迫,凭借着自己的雄辩之才与对天下局势的深刻洞察,一一予以反驳。

他先是分析了曹操大军的弱点,指出曹操的军队虽号称八十万,但其中大多是新近收编的荆州水军,这些士兵与曹操的嫡系部队磨合不足,军心不稳,而且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来到南方必然会面临诸多不适,战斗力定会大打折扣。

接着,他又强调了江东之地的优势,凭借长江天险,只要孙刘联军齐心协力,凭借长江之险坚守,再寻机出击,未必不能战胜曹操。

一番言论下来,让江东的一些谋士哑口无言,同时也引起了孙权的注意。

终于,诸葛亮得以面见孙权。

孙权年纪虽轻,但却有着非凡的气度与王者风范,他端坐在大殿之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诸葛亮,想要听听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谋士到底有何高见。

诸葛亮深知孙权此人自尊心极强,且有着自己的主见,若一味地劝说其抗曹,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他换了一种策略,先是激将孙权道:“如今曹操大军南下,势不可挡,刘豫州虽败,但仍不肯降曹,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

而将军您坐拥江东,兵精粮足,若觉得无力抵抗曹操,不如早日投降,也好保全家族富贵,只是不知这等决定,将军可曾想过会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您,让江东的先辈们又如何瞑目啊?”

孙权一听,脸色微变,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豪情与不甘,他站起身来,说道:“吾承父兄基业,岂会轻易投降他人!

只是曹操兵力众多,我心中确有顾虑,不知先生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见激将法奏效,便趁热打铁,详细地为孙权分析起当前的局势来。

他指出曹操虽兵力雄厚,但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且北方士卒不习水战,这是其致命的弱点。

而孙刘联军若能联合起来,利用长江天险,以逸待劳,再加上正确的战术安排,必能大破曹操。

同时,诸葛亮还向孙权描绘了战胜曹操之后的美好前景,届时孙刘两家不仅能保住各自的地盘,还能趁机扩充势力,共分天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中渐渐有了底,抗曹的决心也越发坚定,但他仍有一丝疑虑,毕竟战争之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慎重。

于是,他决定召集麾下的主要将领和谋士,再共同商讨一番。

在这场重要的军事会议上,以张昭为首的一些谋士依旧主张投降曹操,他们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且兵力太过强大,与之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

而周瑜,这位江东的大都督,年轻有为,智勇双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周瑜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又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江东的局势和自身的实力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深知若投降曹操,江东上下必然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和众将士多年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而且他对曹操的弱点看得也很透彻,与诸葛亮的观点不谋而合。

周瑜起身说道:“主公,曹操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实则是虚张声势。

其军中大多是北方士卒,初到南方,水土不服者众多,又不习水战,如今只是凭借收编的荆州水军勉强支撑。

况且那荆州水军新降,军心不稳,未必肯为曹操卖命。

我江东水军训练有素,战船精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凭借长江天险,大破曹操,又何必惧他!”

周瑜的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让孙权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也让那些主张投降的谋士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孙权当即拍板决定,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并任命周瑜为联军主帅,全权负责指挥作战事宜。

诸葛亮见孙权下定决心,心中大喜,他知道,只要孙刘两家联合起来,便有了与曹操一较高下的资本。

周瑜对诸葛亮也颇为欣赏,两人虽初次见面,但英雄惜英雄,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过人的智慧与谋略。

会后,诸葛亮与周瑜又进行了私下的会面,进一步商讨作战计划。

两人就联军的***、战船调配、后勤保障等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彼此都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发现对方的想法常常与自己不谋而合,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也越发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在诸葛亮和周瑜的共同努力下,孙刘联军正式达成同盟,一场关乎天下命运的赤壁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他们将携手并肩,率领着联军在长江之上,与曹操的大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而这场较量的结果,也将彻底改变东汉末年的天下局势,谱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