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灵泉种田:返乡当农场主

第3章 初试灵泉,番茄获惊喜

发表时间: 2025-10-09
确定要靠灵泉种作物的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揣着笔记本去菜地蹲点——得把番茄苗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万一后续要扩大种植,这些数据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刚到菜地,就看见母亲己经在那儿忙活了。

她手里拿着小铲子,正给番茄苗松根,见我来,笑着招手:“砚娃,快来看看,这苗又长高了!”

我凑过去一看,可不是嘛——才过了一夜,番茄苗又窜了半指高,原本有些发黄的茎秆变得翠绿粗壮,叶片上还挂着晨露,透着股生机勃勃的劲儿。

我赶紧掏出笔记本,把株高、叶片数量、花苞大小都记下来,又用手机拍了照片。

母亲在旁边看着,忍不住念叨:“这水也太神了,要是早发现,咱们以前也不用愁收成了。”

我笑着应道:“现在发现也不晚,等这批番茄熟了,咱们就知道灵泉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雷打不动地给番茄苗浇灵泉水——不敢浇太多,怕适得其反,每次都是用小水桶装半桶,稀释后沿着根部慢慢浇,确保每棵苗都能喝到。

父亲也帮着搭了竹架,让番茄藤能顺着架子往上爬,母亲则每天去拔草、除虫,怕农药影响口感,全靠手工捉虫,手上经常沾着泥土和虫粪,却从没抱怨过。

大概过了十天,番茄苗开始开花了。

白色的小花一簇簇挂在枝头,风一吹,还带着淡淡的香气。

又过了五天,小花凋谢后,结出了指甲盖大小的青番茄,圆滚滚的,透着股可爱劲儿。

我看着这些小番茄,心里比自己在公司完成大项目还高兴——这是我回村后,靠自己的双手培育出的第一茬作物,意义完全不一样。

村里的老人们路过菜地,也总爱停下来看看。

王大爷每次来,都要蹲在番茄苗前摸半天,嘴里念叨:“怪事,怪事,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番茄长得这么好,这叶子绿得能掐出水来。”

我也不藏着掖着,笑着说:“大爷,这是用后山灵泉的水浇的,那水特别养庄稼。”

老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说“这是清溪村的福气”。

又等了半个月,青番茄终于开始变红了。

先是底部泛起淡淡的红晕,然后慢慢扩散,最后整个番茄都变成了透亮的红色,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我摘了一个下来,擦了擦表皮,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没有普通番茄的酸涩味,反而带着股淡淡的果香,比城里超市卖的有机番茄还好吃。

“太甜了!”

我忍不住喊出声,赶紧摘了几个,跑回家给父母尝。

母亲咬了一口,眼睛都亮了:“这番茄咋这么甜?

比小时候吃的还好吃!”

父亲也点点头,说:“这要是拿到镇上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我心里盘算着:这批番茄大概能收两百多斤,要是光在镇上卖,价格上不去,还容易积压。

不如先送些给村里的人尝尝,让大家知道灵泉种出来的作物有多好,也为后续扩大种植打打基础。

说干就干,我装了满满两大筐番茄,挨家挨户送。

村民们接过番茄,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说“你自己种的,留着卖钱吧”,我笑着说“就是让大家尝尝鲜,好吃的话,以后我多种点,大家也能多吃点”。

送完番茄,我刚回到家,就看见苏晓棠背着药箱走了过来。

她是村里的村医,我回村后还没见过她,只听母亲说过,她是城里医学院毕业的,自愿回村当村医,人特别好,对村民也很照顾。

“林砚,听说你种的番茄特别好吃,我来看看。”

苏晓棠笑着说,她的眼睛很亮,笑起来的时候,嘴角还有两个小小的梨涡,看着特别亲切。

我赶紧从筐里拿了一个番茄递给她:“刚摘的,你尝尝。”

苏晓棠接过番茄,擦了擦,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好甜!

比我在城里吃的还好吃,你是怎么种的?”

我把灵泉的事简单跟她说了说,她惊讶地说:“还有这么神奇的泉水?

那你可以多种点,清溪村的土地要是都能用灵泉水改良,以后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更有底气了。

我看着苏晓棠,又看了看长势喜人的番茄地,突然觉得,回村的这个决定,真是太对了。

有灵泉的助力,有父母的支持,还有像苏晓棠这样认可我的人,我一定能把清溪村的生态农业做起来,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当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新的计划:先把这批番茄卖掉,积累第一笔资金;然后租更多的地,种些有机蔬菜和特色水果;等规模大了,再考虑开网店,把清溪村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写完计划,我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希望——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