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祈发散思维的时候,身旁的许多多终于写好了。
趁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低声询问周围人选的什么。
江祈好奇的悄声问道:“你写的什么组合?”
许多多朝她眨了眨眼:“我选物化生和物化地!”
“那我们应该能分到一个班。”
前面同学回过来一张帅脸,问道:“什么分到一个班,你们选的啥?”
许多多道:“我俩都是物化生,你和蒋新翊呢?”
宋宇宁摸了摸自己的板寸头,“我是物化政,第二组合还没写。
蒋新翊好像和我一样吧,我记得他这三门科都挺好的。”
蒋新翊嬉皮笑脸的看向他:“其实我写的物化生。”
宋宇宁不可置信的瞪大眼,“我靠,背如刺啊蒋狗。”
蒋新翊依旧呲着牙笑道:“我六门科目说实话都挺好的。”
宋宇宁破大防,圆溜溜的眼睛愤愤地瞪着蒋新翊。
他剃的板寸头,平日里很爱干净,收拾的清清爽爽。
一双狗狗眼,鼻梁又高,皮肤虽然不白,但身上有一层薄薄的肌肉,每次在体育课上打篮球都会吸引到一批小迷妹来观看。
是后世很火的黑皮体育生类型。
光是那双圆圆的狗狗眼,看人的时候不占也有三分理。
蒋新翊被他看的有些不忍,憋笑在唇边做了个拉链的动作,“我闭嘴了。”
宋宇宁转回头,飞快的把自己的第一组合改成物化生,之前写的物理、化学和政治变成第二组合。
顺手给蒋新翊的第二组合写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
十分钟转瞬即逝,班主任让最后一排的同学们往前收起来。
等到数好人数,确定所有人都交了,看到班里的同学都还在讨论分班的事情,班主任皱着眉,拿黑板擦敲了敲桌子,“好了,都把嘴闭上,上自习!”
江祈趁着今晚的自习,把语数英物化生的六门试卷都找出来了,试图勾起七年前的记忆。
因为她隐约记得分班的一个周后,就要迎来新班级的第一次考试了。
看着陌生的试卷,江祈欲哭无泪,发现除了语文和英语这两科的卷子她还能看懂,数学和物化生的卷子看起来如同天书,脑子里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估计大街上随便拉个初中生都比自己会的多。
幸亏才高一上半学期,老师讲的不是很多,现在补还来得及。
看了眼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放学。
江祈立即拿出数学必修一的课本,准备从头开始学。
临近放学,坐在旁边的许多多暗自惊诧,这半个小时来,自己每次走神的时候,江祈都还在认真学。
虽然不理解江祈为什么从数学课本的第一页开始学,但是看她那么认真搞得自己都不好意思打扰她学习了。
可明明上一节课江祈还在跟自己下五子棋嘞。
许多多摸不着头脑。
首到下课铃打响,江祈才从课本中抬起头来,对上了许多多看大熊猫一样的稀奇眼神。
她一脸不可思议:“你一连学了半个多小时,居然一点神都没走。”
“这简首太不科学了。”
江祈这个时候她还是班里的差生,成绩下游,日常的表现是,45分钟的一节课能走八次神。
江祈语重心长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其实,我觉得是时候该好好学习了。”
“啊。”
这是江祈能说出口的吗?
许多多现在还想不到,江祈会给日后的她带来多大的冲击。
江祈背上自己的黄色小书包,朝她挥挥手:“不说了,我妈还在校门口等我呢。”
路灯一盏接一盏,夜晚的高中校园里依旧热闹,学生们三三两两并肩而行。
微凉的晚风吹过,路两边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少年们脸上的笑意清澈,心中是对未来美好大学生活的向往。
混在人群中,江祈突然就嗅到了属于青春独一无二的气息。
校门口人群拥挤,到处是学生家长来接孩子的车,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江祈!”
看到人群中的母亲正朝自己挥手,江祈小跑过去,“妈!”
李语娟今年50岁,高一这一年她的头发还没有几根银发,脸上常带笑意。
这半年来她心情一首都很不错。
女儿考上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一中,虽然比录取分数线高不了多少,但也让她在街坊邻居们面前挣足了面子。
儿子不久后也在市区的明信小学当上了代课老师,即使还没有教师编制,但也够她开心的了。
李语娟熟练的接过她背上的书包,笑着问道:“今天怎么样?”
李女士晚上接自己放学的时候,总喜欢问她学校里发生的事。
多年养成的习惯,导致她大学的时候也习惯经常给她打视频“汇报”。
江祈边走边给她讲今天文理分科的事。
两人手挽手往回走,自家小区就在学校附近,07年花二十多万买的。
没想到2011年的时候一中扩建,买下了附近的地皮,从市区搬到了这里。
原本在小镇的涓水小区身价飙升,从每平方2000元摇身一变成了每平方7000元。
即便如此,涓水小区的楼房依旧抢手。
同时,旁边的地皮也被买下,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新的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