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王婶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剥豆子,一边跟左邻右舍闲聊。
她是个圆脸的中年妇女,平日里最爱打听别人家的事。
今天她的话题围绕着隔壁赵家的独女赵婉。
“你们听说了吗?
赵家那丫头要女扮男装去考科举!”
王婶压低声音,却故意说得足够让周围人听见。
“啥?
女扮男装考科举?”
路过的张嫂停下脚步,手里提着的菜篮子差点掉在地上,“这不是胡闹吗?”
王婶得意地点点头:“可不是胡闹嘛!
一个黄毛丫头,想参加科举,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李大伯是住在街对面的老人,听到这话也凑了过来。
他年近六旬,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平日里总爱评点村里大小事。
“赵家老先生在世时,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李大伯叹了口气,“可惜早早就走了,留下老婆孩子。
那丫头跟着闹啥名堂?
女娃娃终究不中用。”
王婶把手里的豆荚丢进筐里,继续说道:“我听说她己经开始准备男装了,还把头发都剪短了呢!”
“真是胡闹!”
张嫂摇摇头,“这要是被考官发现了,那不得抓起来?”
一个放牛的小孩从远处跑来,他叫小虎,是村里出了名的调皮鬼。
他听到大人们的谈话,眼睛瞪得溜圆。
“赵家姐姐要考状元啊?”
小虎问道。
“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
王婶挥手赶他,“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小虎不以为然,撒腿就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嚷嚷:“赵家姐要去参加考童生啦!
赵家姐要去考状元啦!”
他的喊声引来更多的村民。
不一会儿,街头巷尾聚集了十几个人,都在议论这件稀奇事。
“我听说赵婉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扔在书本上了,”一个卖布的商贩说,“前几天还来我这买了几尺布,说是要做男装。”
“不止呢!”
王婶添油加醋,“她还卖了家里的鸡,就为了买笔墨纸砚!”
“这丫头疯了吧?”
有人摇头叹息,“一个女娃娃,再怎么装扮也是女的,能骗得过考官的眼睛?”
“我赌她连考场大门都进不去!”
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引得众人哄笑。
“到时候铁定丢脸,带回一身笑话!”
正说着,村里几个读书人家的儿子从学堂回来,背着书箱经过这群人。
他们故意放慢脚步,其中一个叫刘文的少年朗声诵道:“巾帼不让须眉,奈何世道不容!”
另一个姓孙的少年接着说:“某些人不自量力,徒增笑柄而己。”
这几个少年都是村里有名的秀才,平日里看不起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别说女孩子了。
他们的话语夹枪带棒,明显是针对赵婉的。
村民们听了,更是议论纷纷。
“这些读书人说得对啊,女子就该安分守己,哪有去考科举的道理?”
“赵家那寡妇也真是的,怎么能由着女儿胡来?”
“可怜赵老先生在天有灵,看到女儿这样,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赵婉站在自家院子后面的小菜地里,手里拿着锄头,正在翻土。
她今年十七岁,身材瘦小但挺拔,皮肤略黄,五官不算出众,但眉毛略浓,给她平添了几分英气。
隐约间,她听到了邻居们的议论声。
那些话语断断续续地传来,但足以让她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赵婉抿了抿嘴,没有上前争辩,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加用力了。
“说吧,尽管说吧。”
她在心里想,“等我考上了状元,你们自然会闭嘴。”
锄完地,赵婉回到屋里,拿出一本线装书开始读。
这是她父亲留下的旧书,上面有许多批注。
赵婉一边读一边思考,时不时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读了一会儿,她突然放下书,站起身来。
她走到屋子中央,模拟着男子的姿态行走,然后又刻意压低声音说话。
“在下赵文,家父在外经商,不幸早逝。”
她对着空气练习自我介绍,“家中只有老母一人,为求功名改变家境,特来赶考。”
练习了几遍,赵婉又拿出一件男式布袍比划。
这是她偷偷缝制的,还没完全做好。
她对着衣服思索了一会儿,又回到书桌前,拿出一张纸开始画图。
“胸前要裹紧一些,声音要再低一点,走路的步子要大一些...”她在纸上写下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不能和任何人有过多接触,尤其是同窗。”
赵婉知道,女扮男装最大的风险就是被人识破。
她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不能有任何疏漏。
正想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赵婉赶紧收起纸张,拿起书本假装在读。
“婉儿,在读书呢?”
赵婉的母亲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汤。
赵婉的母亲姓陈,今年西十出头,是个面容憔悴的寡妇。
自从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拉扯赵婉长大,生活十分艰难。
“嗯,娘,我在看爹的笔记。”
赵婉回答。
陈氏把汤放在桌上,叹了口气:“你又在想那事?”
赵婉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翻书。
“外面那些人在说闲话,你别往心里去。”
陈氏轻声说,“女孩子家,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
“娘,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说。”
赵婉抬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只知道,我不能让爹的学问就这么断了。”
陈氏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摇摇头:“喝汤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赵婉点点头,端起碗喝了一口。
---傍晚时分,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但关于赵婉的议论并没有停止。
王婶家里,几个妇人聚在一起继续着白天的话题。
“那丫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王婶说,“科举是什么地方?
那是男人的天下!”
“可不是嘛,”另一个妇人附和道,“就算她学问再好,也改变不了她是女儿身的事实。”
“我听说朝廷对这种事处罚很严重的,”第三个妇人压低声音说,“万一被发现了,不仅她要受罚,连她娘也跟着倒霉。”
“唉,真是作孽啊!”
王婶摇头叹息。
---赵婉站在自家屋顶上,望着远处的山峦和落日。
晚风吹拂着她的脸,带来一丝凉意。
她知道村里人都在说她,但她不在乎。
从小到大,她就习惯了别人的闲言碎语。
自从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的日子就不好过,村里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爹,您在天上看着吗?”
赵婉轻声说,“我一定会让您骄傲的。”
她想起父亲生前常对她说的话:“婉儿,你比那些男孩子聪明多了,只可惜你是个女孩。”
每当这时,赵婉总会反驳:“女孩子怎么了?
女孩子也能读书,也能考科举!”
父亲总是笑而不语,只是摸摸她的头。
现在,赵婉决心证明给所有人看,女孩子也能成就大业。
她要女扮男装,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
“让他们说去吧,”赵婉在心里想,“等我金榜题名那天,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夜幕降临,赵婉回到屋内,点亮油灯,继续她的读书和准备工作。
明天,她还要去隔壁村找一个老先生学习男子的言谈举止。
时间紧迫,她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窗外,星光点点,仿佛是对她的鼓励和祝福。